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29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其中,该导光装置包括:分光元件和导光部;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分光元件的光线分为具有第一特性的第一光线和具有第二特性的第二光线,第一特性与第二特性不同;导光部被配置为调整入射至导光部的至少部分光线的出射方向;第一光线对应的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光线对应的第二出射光至少部分重叠。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在导光部的出光侧可以对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混合均匀,能够有效解决或改善色偏的问题。善色偏的问题。善色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

技术介绍

[0002]HUD(head up display)是通过反射式的光学设计,将像源发出的光线最终投射到成像窗(成像板、挡风玻璃等)上,驾驶员无需低头就可以直接看到画面,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所导致的分心,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装置、图像源、抬头显示器及交通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包括:分光元件和导光部;该分光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分光元件的光线分为具有第一特性的第一光线和具有第二特性的第二光线,第一特性与第二特性不同;导光部被配置为调整入射至导光部的至少部分光线的出射方向;第一光线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第二光线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该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第一光线对应的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光线对应的第二出射光至少部分重叠。该导光装置通过将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调整为至少部分重叠,能够混合不同的光线,使得该导光装置出射的光线均匀,改善或解决了色偏问题。
[000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源,包括:图像生成部和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导光装置;所述图像生成部设置在所述导光装置的出光侧。
[000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的导光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的图像源。
[000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的导光装置或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的抬头显示器。
[0008]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导光部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元件,该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包括第一导光元件。第一光线对应的光线从第一导光元件进入导光部并且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或者,第一光线对应的光线未进入导光部并且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出射光。第二光线对应的光线从第一导光元件进入导光部并且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或者,第二光线对应的光线从至少一个导光部中的第二导光元件进入导光部并且被导光装置处理成从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出射光,第二光线对应的光线从第二导光元件进入导光部且从导光装置出射后得到的第二出射光的特性不同于第二特性。
[0009]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至少一个所述导光元件包括多个光耦出元件;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沿所述导光部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设置;至少部分光耦出元件中的每个与和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光耦出元件在所述导光部的出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中的至少部分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光耦出元件的部分光线
沿所述出光方向反射或透射;
[0010]其中,所述光耦出元件包括透反元件、光栅及散射网点中的至少一种。
[0011]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沿所述导光部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的最后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的光耦出率大于其它每个光耦出元件的光耦出率;所述最后一个光耦出元件包括透反元件,和/或包括反射件。
[0012]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导光介质,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导光介质内。
[0013]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入射至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光线具有发散角;所述导光介质的出光侧与所述出光侧的对设侧之间的非零夹角不大于所述发散角,或者,所述导光介质的出光侧与所述出光侧的对设侧平行。
[0014]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分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所述入光侧位于所述导光部的出光区域之外。
[0015]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所述导光部的出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的两个所述光耦出元件中,远离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的所述光耦出元件的重叠部分的光耦出率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的所述光耦出元件的重叠部分的光耦出率。
[0016]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目标光耦出元件的反射率为1/k的情况下:在所述导光部的光线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的反射率为1/(k

1);在所述导光部的出光方向上,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相邻、且位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远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的光耦出元件的反射率为1/(k

1);其中,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为多个所述光耦出元件中的一个,且k≥2。
[0017]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所述导光部的出光方向上,沿所述导光部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设置的第i个所述光耦出元件的部分或全部与第i+1个所述光耦出元件的至少一半重叠。
[0018]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对应的光线从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第一区域进入所述导光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光线对应的光线从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第二区域进入所述导光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沿所述导光部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的第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位于所述导光部的分界线靠近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的一侧,或者,不同导光元件的第一个被光线入射的光耦出元件分别位于所述导光部的分界线的两侧;所述分界线用于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0019]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导光装置还包括:反射元件;所述分光元件分束得到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一者到达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并进入所述导光部,所述分光元件分束得到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另一者射向所述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元件的光线反射向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
[0020]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导光装置还包括光源和反射元件;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反射元件包括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二反射元件;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一个射向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所
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另一个射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一个射向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所述第一光线和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另一个射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元件的光线反射处理为射向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反射元件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元件的光线改为射向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
[0021]例如,在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特性转换元件,所述特性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光元件(200)和导光部(400);所述分光元件(200)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分光元件(200)的至少部分光线分为具有第一特性的第一光线(101)和具有第二特性的第二光线(102),所述第一特性与所述第二特性不同;所述导光部(400)被配置为调整入射至所述导光部(400)的至少部分光线的出射方向;所述导光部(400)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导光元件包括第一导光元件;所述第一光线(101)对应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进入所述导光部(400)并且被所述导光装置处理成从所述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或者,所述第一光线(101)对应的光线未进入所述导光部(400)并且被所述导光装置处理成从所述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一出射光;所述第二光线(102)对应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进入所述导光部(400)并且被所述导光装置处理成从所述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或者,所述第二光线(102)对应的光线从所述至少一个导光部(400)中的第二导光元件进入所述导光部(400)并且被所述导光装置处理成从所述导光装置的出光侧出射的第二出射光,所述第二光线(102)对应的光线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进入所述导光部(400)且从所述导光装置出射后得到的所述第二出射光的特性不同于所述第二特性;所述第一光线(101)对应的所述第一出射光与所述第二光线(102)对应的所述第二出射光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光元件包括多个光耦出元件(410);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410)沿所述导光部(400)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设置;至少部分光耦出元件(410)中的每个与和其相邻的至少一个光耦出元件(410)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410)中的至少部分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部分光线沿所述出光方向反射或透射;其中,所述光耦出元件(410)包括透反元件、光栅及散射网点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光部(400)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的最后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光耦出率大于其它每个光耦出元件(410)的光耦出率;所述最后一个光耦出元件(410)包括透反元件,和/或包括反射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元件还包括导光介质,所述多个光耦出元件(410)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导光介质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射至所述导光部(400)的入光侧的光线具有发散角;所述导光介质的出光侧与所述出光侧的对设侧之间的非零夹角不大于所述发散角,或者,所述导光介质的出光侧与所述出光侧的对设侧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元件(200)设置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入光侧,所述入光侧位于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区域之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方向上至
少部分重叠的两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中,远离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侧的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重叠部分的光耦出率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侧的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重叠部分的光耦出率。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目标光耦出元件的反射率为1/k的情况下: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光线传输方向上,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相邻的下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反射率为1/(k

1);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方向上,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相邻、且位于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远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的光耦出元件(410)的反射率为1/(k

1);其中,所述目标光耦出元件为多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中的一个,且k≥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方向上,沿所述导光部(400)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设置的第i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部分或全部与第i+1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的至少一半重叠。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线(101)对应的光线从所述导光部(400)的入光侧的第一区域进入所述导光部(400),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光线(102)对应的光线从所述导光部(400)的入光侧的第二区域进入所述导光部(400),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沿所述导光部(400)的光线传输方向排列的第一个所述光耦出元件(410)位于所述导光部(400)的分界线靠近所述导光部(400)的出光侧的一侧,或者,不同导光元件的第一个被光线入射的光耦出元件(410)分别位于所述导光部(400)的分界线的两侧;所述分界线用于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元件(500);所述分光元件(200)分束得到的所述第一光线(101)和所述第二光线(102)中的一者到达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并进入所述导光部(400),所述分光元件(200)分束得到的所述第一光线(101)和所述第二光线(102)中的另一者射向所述反射元件(500);所述反射元件(500)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元件(500)的光线反射向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100)和反射元件(500);所述光源(100)包括第一光源(110)和第二光源(120),所述反射元件(500)包括第一反射元件(510)和第二反射元件(520);来自所述第一光源(110)的所述第一光线(101)和所述第二光线(102)中的一个射向所述第一光源(110)对应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来自所述第一光源(110)的所述第一光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军徐俊峰方涛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