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24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方法包括:构建优化模型框架,所述优化模型框架包括:上层协同选址优化模型和下层协同容量优化模型;所述上层协同选址优化模型以优化充电站的位置,并确定部署TMC的充电需求的位置和时间;所述下层协同容量优化模型优化候选站点的TMC和FC的容量,提高FC的利用率;采用大M法将非线性问题进行等价线性化处理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目标级联分析实现上下两层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并增强充电设施的灵活性,可以有效获取TMC和FC的充电需求时空分布,完成充电设施的协同优化,为充电站运营商和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供了新的选择。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施优化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本专利技术增强了充电设施的灵活性,为充电站运营商和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EV)已成为未来电气化和可持续交通的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据统计,2030年全球EV将达到2.5亿辆,其中中国预计将达到1亿辆
[1]。但是,目前EV的发展仍然面临里程焦虑和充电设施可用性差的问题。EV用户在高速公路长途出行时的充电设施不足,而充电站运营商所建设的传统固定充电器(FC)的利用率又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量存在的“僵尸桩”进一步降低了FC的利用率和经济性,同时影响了EV用户的消费体验
[2][3]。
[0003]高速公路充电设施优化的研究通常假设EV参数满足一定的概率统计特征,运用蒙特卡洛模拟(MCS)仿真单个EV负荷并累加得到总体的充电负荷,这类方法便于研究用户个体的充电行为。文献[4]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交通仿真的高速公路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构建优化模型框架,所述优化模型框架包括:上层协同选址优化模型和下层协同容量优化模型;所述上层协同选址优化模型以优化充电站的位置,并确定部署TMC的充电需求的位置和时间;所述下层协同容量优化模型优化候选站点的TMC和FC的容量,提高FC的利用率;采用大M法将非线性问题进行等价线性化处理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目标级联分析实现上下两层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协同选址优化模型由EV模型、改进收入模型、TMC选址优化模型、FC选址优化模型和TMC仓库优化模型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模型由TMC容量优化模型和FC容量优化模型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V模型为:当满足如下收敛条件或达到最大仿真次数时仿真结束,得到了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式中:是高速路网各路段的充电需求;M和ε1为常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固定与移动充电设施双层协同优化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宏杰何克成穆云飞余晓丹董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