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和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23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和收获机,包括分离升运换向装置;分离升运换向装置包括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升运斜置输送带和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分流输送至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体输送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上;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体输送至升运斜置输送带;升运斜置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输送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输送到集薯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大流量马铃薯进行分流,避免因拥堵而产生的马铃薯挤压损伤,还能够完成输送方向的转换,大大提高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与作业性能。业效率与作业性能。业效率与作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和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马铃薯薯、秧、土分离换向
,尤其涉及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和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耐干旱、适应力强、营养价值高等优点,除了可食用以外,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作用价值。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范围广,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马铃薯收获主要分为除秧、挖掘、分离、筛选、输送和收集。其中薯秧土分离是马铃薯收获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国内的马铃薯收获机在进行薯秧分离时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单级清杂辊与光辊相互逆向交错旋转,在光辊和清杂辊的挤压下进行除秧,另一种是采用挡秧杆和摘秧辊配合除秧的结构,通过挡秧杆将薯秧和杂草阻拦下来并送入摘秧辊和分离输送装置的缝隙间,通过摘秧辊和分离输送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薯秧被拽出从而进行除秧,若薯土混合物的流量过大,容易出现杂草、秧蔓缠绕堵塞秧蔓分离装置的情况,从而造成薯秧、薯土分离不清和伤薯等问题,会对后续马铃薯的收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大流量马铃薯进行分流,避免因拥堵而产生的马铃薯挤压损伤,还能够完成马铃薯输送方向的转换,大大提高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与作业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收获机,该收获机包括所述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包括分离升运换向装置;所述分离升运换向装置包括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升运斜置输送带和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
[0007]所述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上从前向后依次斜置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和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所述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和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的高度依次递增,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的双层分离辊之间留有间隙,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的三层分离辊之间分别留有间隙,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用于清除马铃薯表面的土壤、分离马铃薯和相连的秧茎,将马铃薯分流输送至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
[0008]所述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从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传送过来的马铃薯体输送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上;
[0009]所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传送过来的马铃薯体输送至升运斜置输送带;
[0010]所述升运斜置输送带用于将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传送过来的马铃薯输送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
[0011]所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用于将马铃薯输送到集薯箱。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包括一级辊体、一级辊安装座、一级辊安装滑轨、一级辊压簧、一级辊驱动液压马达、一级辊传动带轮和一级辊传动皮带;
[0013]所述一级辊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一级辊安装座上,一级辊安装座与一级辊安装滑轨连接形成滑动副,一级辊安装滑轨上设有一级辊压簧,一级辊压簧的一端与一级辊安装滑轨上内壁接触,另一端与一级辊体接触;一级辊体的一端设有一级辊传动带轮,一级辊驱动液压马达通过一级辊传动皮带与一级辊传动带轮连接,驱动所述一级辊体旋转,一级辊体的旋转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包括两个二级辊体、二级辊安装座、二级辊安装滑轨、二级辊压簧、二级辊驱动液压马达、二级辊传动带轮和二级辊传动皮带;
[0015]所述二级辊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二级辊安装座上,二级辊安装座与二级辊安装滑轨连接形成滑动副,两个所述二级辊体沿二级辊安装滑轨方向叠放;二级辊安装滑轨上设有二级辊压簧,二级辊压簧的一端与二级辊安装滑轨上内壁接触,另一端与最上面的二级辊体接触;二级辊体的一端设有二级辊传动带轮,二级辊驱动液压马达通过二级辊传动皮带与二级辊传动带轮连接,驱动上、下两个二级辊体旋转,两个二级辊体之间留有间隙,二级辊体的旋转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上层辊的转速高于下层辊。
[0016]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中位于上面的二级辊体的二级辊传动带轮的直径小于下面的二级辊体上的二级辊传动带轮直径。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包括三个三级辊体、三级辊安装座、三级辊安装滑轨、三级辊压簧、三级辊驱动液压马达、三级辊传动带轮和三级辊传动皮带;
[0018]所述三级辊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三级辊安装座上,三级辊安装座与三级辊安装滑轨连接形成滑动副,三个三级辊体沿三级辊安装滑轨方向叠放;三级辊安装滑轨上设有三级辊压簧,三级辊压簧一端与三级辊安装滑轨上内壁接触,另一端与最上面的三级辊体接触;三级辊体的一端设有三级辊传动带轮,三级辊驱动液压马达通过三级辊传动皮带与三级辊传动带轮连接,驱动三个三级辊体旋转,三个三级辊体之间留有间隙,三级辊体的旋转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三个三级辊体的转速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三级辊体上的三级辊传动带轮从上到下直径依次增大。
[0020]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上设有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所述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斜置于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前端。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升运斜置输送带上安装有若干弧形刮板,所述弧形刮板一端与输送带主体连接,用于托住马铃薯体向上运输至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上设有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斜置与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的前端。
[0023]一种收获机,包括所述的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本专利技术分离升运换向装置中分离辊斜置于纵向柔性输送带上,可以改变马铃薯的运输方向,通过辊与辊、辊与输送带的摩擦可以对粘附在马铃薯表面的土壤进行粉碎、对
马铃薯和相连的秧茎进行分离。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上的多级分离辊由前向后高度逐渐递增,可将大流量的马铃薯进行分流,避免损伤挤压马铃薯。
[0026]2.本专利技术分离升运换向装置中的分离辊压簧可将由于实际作业时的马铃薯流量、土块大小以及马铃薯与秧茎的连接力过大而导致向下运动的分离辊通过提升辊安装座提升上来,对向下运动的分离辊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分离辊一直向下运动而导致设备的损伤。
[0027]3.本专利技术分离升运换向装置中的弧形刮板安装于升运斜置输送带上,用于托住向上输送的马铃薯,避免马铃薯在输送过程中跌落损伤。升运斜置输送带与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之间形成一定倾斜角度,可以在改变马铃薯的输送方向的同时又减少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空间占用空间,可以让更多的装置安装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上。
[0028]4.本专利技术分离升运换向装置中的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与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上都安装了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这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升运换向装置(3);所述分离升运换向装置(3)包括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3

4)、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3

5)、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3

6)、升运斜置输送带(3

7)和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3

8);所述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3

4)上从前向后依次斜置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3

1)、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3

2)和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3

3);所述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3

1)、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3

2)和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3

3)的高度依次递增,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3

2)的双层分离辊之间留有间隙,三级三层薯秧土分离辊(3

3)的三层分离辊之间分别留有间隙,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3

4)用于将马铃薯输送至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3

5);所述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3

5)用于将从第一纵向柔性输送带(3

4)传送过来的马铃薯体输送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3

6)上;所述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3

6)用于将第一横向柔性输送带(3

5)传送过来的马铃薯体输送至升运斜置输送带(3

7);所述升运斜置输送带(3

7)用于将第二纵向柔性输送带(3

6)传送过来的马铃薯输送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3

8);所述第二横向柔性输送带(3

8)用于将马铃薯输送到集薯箱(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单层薯秧土分离辊(3

1)包括一级辊体(3
‑1‑
1)、一级辊安装座(3
‑1‑
2)、一级辊安装滑轨(3
‑1‑
3)、一级辊压簧(3
‑1‑
4)、一级辊驱动液压马达(3
‑1‑
5)、一级辊传动带轮(3
‑1‑
6)和一级辊传动皮带(3
‑1‑
7);所述一级辊体(3
‑1‑
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一级辊安装座(3
‑1‑
2)上,一级辊安装座(3
‑1‑
2)与一级辊安装滑轨(3
‑1‑
3)连接形成滑动副,一级辊安装滑轨(3
‑1‑
3)上设有一级辊压簧(3
‑1‑
4),一级辊压簧(3
‑1‑
4)的一端与一级辊安装滑轨(3
‑1‑
3)上内壁接触,另一端与一级辊体(3
‑1‑
1)接触;一级辊体(3
‑1‑
1)的一端设有一级辊传动带轮(3
‑1‑
6),一级辊驱动液压马达(3
‑1‑
5)通过一级辊传动皮带(3
‑1‑
7)与一级辊传动带轮(3
‑1‑
6)连接,驱动所述一级辊体(3
‑1‑
1)旋转,一级辊体(3
‑1‑
1)的旋转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秧、土分离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双层薯秧土分离辊(3

2)包括两个二级辊体(3
‑2‑
1)、二级辊安装座(3
‑2‑
2)、二级辊安装滑轨(3
‑2‑
3)、二级辊压簧(3
‑2‑
4)、二级辊驱动液压马达(3
‑2‑
5)、二级辊传动带轮(3
‑2‑
6)和二级辊传动皮带(3
‑2‑
7);所述二级辊体(3
‑2‑
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二级辊安装座(3
‑2‑
2)上,二级辊安装座(3
‑2‑
2)与二级辊安装滑轨(3
‑2‑
3)连接形成滑动副,两个所述二级辊体(3
‑2‑
1)沿二级辊安装滑轨(3
‑2‑
3)方向叠放;二级辊安装滑轨(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吴向阳王晗昊吴颖姬魁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