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普及化及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外观整体性及简约性影响产品销售及用户审美的重要因素。空调器的送风口为空调器的外观重要部分,为了避免送风口对外观的影响,优选可以采用隐藏式送风结构,避免从外观上看到送风口内部的各个结构,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
[0003]然而,当采用隐藏时送风口方案设计时,在空调器制冷或者制热运行时,通过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往往只能朝单一方向吹出,不便于对送风口吹出的风的方向进行调节,容易造成房间温升或温降慢,人体活动区不能快速达到需求温度,造成能量利用率低,耗能大,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隐藏式送风口的送风方向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结构,包括:r/>[0006]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10),所述出风框(10)的侧部上设置有送风口(11),所述出风框(10)内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用于与风道结构连通;所述出风框(10)具有导风腔(13),所述出风口(12)和所述送风口(11)均与所述导风腔(13)连通;扫风部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2)处,以使所述出风口(12)处的风在所述扫风部件(20)和所述导风腔(13)的配合下对所述送风口(11)的送风方向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部件(20)的扫风角度可调节地设置,以在所述扫风部件(20)的扫风角度以及所述导风腔(13)的导向配合下对送风方向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部件(20)具有第一扫风角度范围,当所述扫风部件(20)在所述第一扫风角度范围内扫风时,所述扫风部件(20)引导所述出风口(12)处的风朝向所述送风口(11)吹入至所述导风腔(13)内,并在所述扫风部件(20)的扫风作用以及所述导风腔(13)的导向顶壁(14)的导向作用下使所述导风腔(13)内的风沿倾斜向上的方向从所述送风口(11)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扫风角度为α,所述第一扫风角度范围为:55
°
≤α≤7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10)具有导向侧壁(15),所述导向侧壁(15)用于围成所述导风腔(13),所述导向侧壁(15)与所述送风口(11)相对设置;所述扫风部件(20)具有第二扫风角度范围,当所述扫风部件(20)在所述第二扫风角度范围内扫风时,所述扫风部件(20)引导所述出风口(12)朝向背离所述送风口(11)的一侧吹入至所述导风腔(13)内,并在所述扫风部件(20)的扫风作用、所述导向侧壁(15)的导向作用以及所述出风框(10)的导向顶壁(14)的导向作用下使所述导风腔(13)内的风沿倾斜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青龙,夏光辉,潘龙腾,何振健,刘钊行,冯帅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