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处理
,尤其涉及垃圾焚烧协同CO2(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焚烧可以显著减少垃圾中有害物的产生,并从垃圾焚烧过程中回收能量,因此近年来焚烧垃圾在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截至到 2022年,我国已经建设688座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能力达78万吨/日。但是,焚烧垃圾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底灰和飞灰等污染物的产生,燃烧的不稳定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和重金属污染等,这些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垃圾焚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焚烧垃圾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O2)。
[0003][0004]在实现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垃圾焚烧时捕集CO2的成本较高、耗能较大,很难在垃圾焚烧厂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垃圾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进料机构(1)、助燃机构(2)、富氧焚烧机构(3)、烟气循环处理机构(4)、灰渣贮存处理机构(5)和CO2捕集机构(6),其中,所述进料机构(1)、所述助燃机构(2)、所述烟气循环处理机构(4)、所述灰渣贮存处理机构(5)均与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连接,所述CO2捕集机构(6)与所述烟气循环处理机构(4)连接,所述进料机构(1)用于给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供应用于焚烧的垃圾;所述助燃机构(2)用于给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供应富含氧气的气体;所述烟气循环处理机构(4)用于提高供捕集的CO2的浓度;所述灰渣贮存处理机构(5)用于贮存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产生的灰渣;所述CO2捕集机构(6)用于捕集CO2以减少垃圾焚烧时排放的CO2量或消除垃圾焚烧时CO2的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1)包括:垃圾贮坑(11),用于存放并向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供应用于焚烧的垃圾;除臭设备(12),用于除去所述垃圾贮坑(11)上方空气中的异味;以及第一气体输送泵(13),设置在所述垃圾贮坑(11)和所述除臭设备(12)之间,用于将所述垃圾贮坑(11)产生的异味传送给所述除臭设备(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机构(2)包括:助燃气体混合器(21),与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连接,用于给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供应富含氧气的气体;循环烟气供应设备(22),与所述助燃气体混合器(21)连接,用于给所述助燃气体混合器(21)供应所述富氧焚烧机构(3)排出的CO2混合气体;以及制氧设备(23),与所述助燃气体混合器(21)连接,用于给所述助燃气体混合器(21)供应富氧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烟气供应设备(22)通过第一阀门(V1)与所述助燃气体混合器(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协同碳中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设备(23)包括:第二气体输送泵(231),用于吸入空气;吸氧反应器(232),与所述第二气体输送泵(231)连接,其中,所述吸氧反应器(232)内的载氧体吸收所述空气中的氧气后,生成富氮空气;第一旋风分离器(233),与所述吸氧反应器(232)连接,用于从所述富氮空气中分离出载氧体后,将所述富氮空气排出;释氧反应器(234),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33)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33)分离出的载氧体,并使载氧体释放出氧气;以及第二旋风分离器(235),与所述释氧反应器(234)连接,用于将载氧体从所述氧气中分离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巍,陈则良,夏宇,苏红玉,范晓平,张曼,史波芬,辛丙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