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板质量的检测装置、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82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9
本申请提供一种单极板质量检测装置、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检测装置包括:反应侧检测板,用于与单极板的反应侧接触;冷却侧检测板,用于与单极板的冷却侧接触;测量组件,测量组件分别与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电连接,用于测量接触电阻;施压结构,施压结构配置为在反应侧检测板与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对应的两侧接触情况下,向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压力;施压结构向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至少两个不同的预设压力,以用于判断单极板是否变形或涂层是否合格。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装置旨在找出单极板接触电阻不良的原因。良的原因。良的原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极板质量的检测装置、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单极板质量的检测装置、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堆叠。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中的其中一个的阳极板与另一个的阴极板接触进行导电。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其中一个的阳极板与另一个的阴极板接触电阻是影响氢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在单极板(阳极板和阳极板)装配之前,需要对单极板的接触电阻进行检测,以判定其是否可用。
[0003]影响单极板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设计因素、极板形变、涂层质量等。然而现有技术中,能够判断单极板质量是否合格,但无法判断单极板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单极板质量的检测装置、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找出单极板质量不良的原因。
[0005]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单极板的接触电阻检测方法,用于单极板质量检测装置,所述单极板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用于向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提供压力的施压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0006]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其中,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测量组件电连接;
[0007]控制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一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一接触电阻;
[0008]控制所述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二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二接触电阻;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
[0009]判断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是否达标,
[0010]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所述单极板的接触电阻达标;若第一接触电阻不达标,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形变;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均不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涂层质量不合格。
[0011]可选地,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一检测板;所述第一检测板具有第一活性检测区和围绕所述第一活性检测区设置的第一非检测区;
[0012]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
[0013]控制所述第一活性检测区域与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控制所述第一非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保持间隔。
[0014]可选地,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二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具有第二活性检测
区和围绕所述第二活性检测区设置的第一边缘检测区;
[0015]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
[0016]控制所述第二活性检测区和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所述第一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
[0017]可选地,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三检测板,所述第三检测板具有第二非检测区和围绕所述第二非检测区设置的第二边缘检测区,
[0018]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
[0019]控制所述第二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接触,所述第二非检测区和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间隔。
[0020]可选地,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包括流道检测区和围绕所述流道检测区设置的第三边缘检测区;
[0021]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
[0022]控制所述流道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冷却流道区接触,所述第三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流道边缘区接触。
[0023]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二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二接触电阻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接触电阻不达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二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二接触电阻。
[0024]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单极板的接触电阻测量装置,包括:
[0025]反应侧检测板,所述反应侧检测板面向单极板的反应侧设置,用于与所述反应侧接触;
[0026]冷却侧检测板,所述冷却侧检测板面向所述单极板的冷却侧设置,用于与所述冷却侧接触;
[0027]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分别与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电连接,用于测量接触电阻;
[0028]施压结构,所述施压结构配置为在所述反应侧检测板与所述反应侧接触以及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与所述冷却侧接触的情况下,向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压力;以及
[0029]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配置为:
[0030]控制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所述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其中,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测量组件电连接;
[0031]控制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一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一接触电阻;
[0032]控制所述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二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二接触电阻;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
[0033]判断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是否达标,
[0034]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所述单极板的接触电阻达标;若第一接触电阻不达标,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形变;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均不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涂层质量不合格。
[0035]可选地,所述施压结构包括:
[0036]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一压紧板设置于所述反应侧检测板背离所述单极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压紧板接触;以及
[0037]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设置于所述冷却侧检测板背离所述单极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压紧板接触;
[0038]其中,所述第一压紧板和所述第二压紧板配置为共同向所述单极板在不同时刻向所述单极板施加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和所述第二预设压力。
[0039]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前所述的单极板质量的检测方法。
[004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如前所述的单极板质量的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0041]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不同的压力,获取到两个不同的接触电阻,用于判断单极板的制造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极板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单极板质量检测装置,所述单极板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用于向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提供压力的施压结构;所述方法包括: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其中,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测量组件电连接;控制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一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一接触电阻;控制所述施压结构对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和所述冷却侧检测板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第二预设压力,并获取第二接触电阻;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判断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是否达标;其中,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所述单极板的接触电阻达标;若第一接触电阻不达标,第二接触电阻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形变;若所述第一接触电阻和所述第二接触电阻均不达标,则确定接触电阻不达标原因为所述单极板的涂层质量不合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一检测板;所述第一检测板具有第一活性检测区和围绕所述第一活性检测区设置的第一非检测区;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活性检测区域与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控制所述第一非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保持间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二检测板,所述第二检测板具有第二活性检测区和围绕所述第二活性检测区设置的第一边缘检测区;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活性检测区和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所述第一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保持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侧检测板包括第三检测板,所述第三检测板具有第二非检测区和围绕所述第二非检测区设置的第二边缘检测区,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二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非活性反应区接触,所述第二非检测区和所述单极板的活性反应区保持间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侧检测板包括流道检测区和围绕所述流道检测区设置的第三边缘检测区;所述控制反应侧检测板和冷却侧检测板分别与单极板相对的反应侧和冷却侧接触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流道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冷却流道区接触,所述第三边缘检测区与所述单极板的流道边缘区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淼邵恒麦建明郭维平徐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