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376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窑炉热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提供一种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避免灰尘外漏造成环境影响的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有窑炉、第一输送仓、烟管、蓄热机构和集尘机构,窑炉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仓,窑炉顶部连接有烟管,烟管右端设有用于对于窑炉余热进行收集传导的蓄热机构,蓄热机构上设有用于对烟管内导出的灰尘进行收集的集尘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尘室对灰尘进行收集,使得灰尘落入集尘室内底部,避免灰尘在排出时造成空气污染,影响操作人员正常工作,同时便于人们快速对灰尘进行处理。时便于人们快速对灰尘进行处理。时便于人们快速对灰尘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窑炉热量回收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陶瓷窑炉指的是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的火炉,一般由耐火材料堆砌搭建,在陶瓷窑炉进行陶瓷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内会含有大量的热量,人们可以对这些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最大化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现有的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在对陶瓷窑炉内余热进行回收时,通常将热量通过导热管导出,直接对余热进行利用,这样虽然能够快速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烟尘内会含有大量的灰尘,容易通过管道带出,从而使得空气污染,不便于操作人员工作。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在研发一种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避免灰尘外漏造成环境影响的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装置容易将灰尘通过管道带出,从而使得空气污染,不便于操作人员工作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对灰尘进行收集,避免灰尘外漏造成环境影响的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有窑炉、第一输送仓、烟管、蓄热机构和集尘机构,窑炉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仓,窑炉顶部连接有烟管,烟管右端设有用于对于窑炉余热进行收集传导的蓄热机构,蓄热机构上设有用于对烟管内导出的灰尘进行收集的集尘机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热机构包括有输送管、蓄热室、第一支撑架和出热管,第一支撑架顶部连接有蓄热室,蓄热室右侧连接有出热管,烟管顶部连接有输送管。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尘机构包括有集尘室、连接块、第二输送仓、仓门、第一导向杆和第一弹簧,蓄热室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连接有集尘室,集尘室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输送仓,第二输送仓左右两部上侧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仓门,仓门与第一导向杆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弹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对热量进行导向流动的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有固定框、导流扇和防护网,蓄热室内顶部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上连接有导流扇,固定框底部连接有防护网。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对蓄热室内底部灰尘进行刮除的刮尘机构,刮尘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转轴、第二导向杆、刮板和第二弹簧,蓄热室后部下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前部转动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四根第二导向杆,
第二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刮板,刮板与转轴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刮板自动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皮带轮组和平皮带,集尘室后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之间连接有皮带轮组,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对仓门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座、限位杆和第三弹簧,第二输送仓顶部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滑动式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仓门前侧自带有把手,把手便于人们对仓门进行拉动开启。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集尘室对灰尘进行收集,使得灰尘落入集尘室内底部,避免灰尘在排出时造成空气污染,影响操作人员正常工作,同时便于人们快速对灰尘进行处理。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扇对空气流动速度进行加快调整,从而使得输送管内的烟尘能够快速进入蓄热室内,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输出轴带动皮带轮组运转,进而使得转轴开始转动,实现刮板自动转动的效果,达到自动对灰尘进行清理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蓄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蓄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集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刮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中:1、窑炉,2、第一输送仓,3、烟管,4、蓄热机构,41、输送管,42、蓄热室,43、第一支撑架,44、出热管,5、集尘机构,51、集尘室,52、连接块,53、第二输送仓,54、仓门,55、第一导向杆,56、第一弹簧,6、导流机构,61、固定框,62、导流扇,63、防护网,7、刮尘机构,71、第二支撑架,72、转轴,73、第二导向杆,74、刮板,75、第二弹簧,8、驱动机构,81、伺服电机,82、皮带轮组,83、平皮带,9、限位机构,91、固定座,92、限位杆,9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窑炉1、第一输送仓2、烟管3、蓄热机构4和集尘机构5,窑炉1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仓2,第一输送仓2用于对物料进行输送烧制,窑炉1顶部连接有烟管3,烟管3用于对热量进行导向,烟管3右端设有蓄热机构4,用于对于窑炉1余热进行收集传导,蓄热机构4上设有集尘机构5,用于对烟管3内导出的
灰尘进行收集。
[0031]在窑炉1内部进行陶瓷烧制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烟管3进入蓄热机构4内,然后通过蓄热机构4传导至外接设备中放热,提高对热量的利用效率,同时烟管3内也会因为烧制排出大量灰尘,灰尘会落入集尘机构5内进行收集,避免灰尘直接排出,影响环境。
[003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蓄热机构4包括有输送管41、蓄热室42、第一支撑架43和出热管44,第一支撑架43顶部连接有蓄热室42,蓄热室42用于对热量进行收集,蓄热室42右侧连接有出热管44,出热管44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从而便于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烟管3顶部连接有输送管41,输送管41与蓄热室42顶部连接并连通。
[0033]当窑炉1在进行陶瓷烧制时,会产生大量烟尘,烟尘中携带大量的热量,烟尘会通过烟管3向上排出,从而通过输送管41进入蓄热室42内,之后由出热管44将热量导出至外接设备内放热,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通过输送管41将烟尘进行导向,从而使得烟尘进入蓄热时内,热量通过出热管44输送至外接设备内放热,提高了对窑炉1烧制陶瓷时产生的热量的利用效率。
[0034]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集尘机构5包括有集尘室51、连接块52、第二输送仓53、仓门54、第一导向杆55和第一弹簧56,蓄热室42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52,连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有窑炉(1)、第一输送仓(2)和烟管(3),窑炉(1)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仓(2),窑炉(1)顶部连接有烟管(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蓄热机构(4)和集尘机构(5),烟管(3)右端设有用于对于窑炉(1)余热进行收集传导的蓄热机构(4),蓄热机构(4)上设有用于对烟管(3)内导出的灰尘进行收集的集尘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蓄热机构(4)包括有输送管(41)、蓄热室(42)、第一支撑架(43)和出热管(44),第一支撑架(43)顶部连接有蓄热室(42),蓄热室(42)右侧连接有出热管(44),烟管(3)顶部连接有输送管(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集尘机构(5)包括有集尘室(51)、连接块(52)、第二输送仓(53)、仓门(54)、第一导向杆(55)和第一弹簧(56),蓄热室(42)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块(52),连接块(52)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连接有集尘室(51),集尘室(51)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输送仓(53),第二输送仓(53)左右两部上侧均连接有第一导向杆(55),第一导向杆(55)之间滑动式连接有仓门(54),仓门(54)与第一导向杆(55)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弹簧(5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对热量进行导向流动的导流机构(6),导流机构(6)包括有固定框(61)、导流扇(62)和防护网(63),蓄热室(42)内顶部连接有固定框(61),固定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辉辉李雄德马岚胡澄清陈少波李鑫浩沈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