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该框架内设有多个储存腔,每个储存腔内均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固定电池块的套板结构,套板结构包括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以及至少在每组套板结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架,通过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对电池块的两端部进行套接,即能将电池块固定在储存腔内,又能通过套板结构对电池块边部进行保护,同时,通过第一套板的活动连接结构和第二套板的滑动连接结构设置,能将第一套板的开口朝向储存腔开口方向,以便于将电池块插入第一套板中,进行初步固定,再随第一套板旋转至与第二套板对应,随第二套板滑动,对电池块另一端进行套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安装电池块的效率。提高安装电池块的效率。提高安装电池块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是整车研发和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车身平台的碰撞安全变形结构的设计是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基础。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在相关碰撞法规(CNCAP)和评价规范中不断补充和改进了一些整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试验条件,对整车的碰撞安全有着越来越高要求。传统燃油车身平台中,车身碰撞传力结构以及设计相对比较成熟。而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愈来愈强烈,在燃油、双模以及纯电车型中,双模车型综合长途使用燃油的续航以及短途使用纯电的零排放优势,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0003]在汽车行业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电动车承载着汽车行业的未来吸引着客户的目光,安全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车身受到侧向碰撞时,对电池的保护尤为重要,而目前的大都汽车电池组件均铺设在汽车底部预留的凹槽内,并未对电池组件安装具有保护和缓冲功能的结构,随着汽车行驶时容易产生晃动,甚至发生碰撞,会导致电池组部件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能对电池块进行固定和保护,以及能在碰撞时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提高电池块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该框架内设有多个储存腔,每个所述储存腔内均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固定电池块的套板结构,该所述套板结构包括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其中:
[0006]该所述第一套板具有使其开口朝向储存腔开口或朝向第二套板开口的活动连接结构;
[0007]该所述第二套板具有使其开口朝向第一套板方向移动的滑动连接结构;以及
[0008]至少在每组套板结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架,所述第一缓冲架连接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该第一缓冲架至少由多个弧形杆拼接而成,且在该第一缓冲架中部设置一对分别向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方向弯曲的中心弧形杆。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内各侧壁处均设有固定板,多个固定板构成喇叭状固定结构,每个所述固定板中部与该固定板对应的侧壁活动连接,其中,喇叭状固定结构开口随电池块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套板或第二套板内逐步收缩,并紧贴在电池块表面。
[0010]优选的,各个所述固定板至少在喇叭状固定结构开口部分密布有弹性凸块。
[0011]优选的,当所述储存腔内设有两组及以上套板结构时,第二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
板与第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相邻,且通过联动结构相连,其中,随第二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转至朝向该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由该联动结构同步带动第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朝该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滑动,至第一组组套板结构的内放置的电池块处于锁紧态。
[0012]优选的,该所述联动结构为齿轮齿条结构,其中,所述齿轮设置在第二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的活动连接结构处,齿条与第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的滑动连接结构相连,随齿轮转动,驱动齿条移动,同步控制该齿条对应的第二套板滑动。
[0013]优选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之间安装有缓冲垫,该所述缓冲垫朝向第一套板成弧形状,承接锁紧态下的第一套板,该所述缓冲垫朝向第二套板处通过波纹弹性连接管与该对应的第二套板相连。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的连接杆,用于连接各个连接杆的侧弧形杆,以及位于该第一缓冲架中部的一对中心弧形杆。
[0015]优选的,每组套板结构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缓冲架,每个所述第二缓冲架两端分别均与该组套板结构中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相连,并在第二套板滑动至锁紧态时,该第二缓冲架变形至朝储存腔侧壁成拱形状。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架主要由多个弧形块构成,相连两个所述弧形块之间铰接,两端部的弧形块分别与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铰接,并随第二套板滑动至锁紧态时,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间距缩小,各弧形块朝储存腔侧壁成摆动,至整个第二缓冲架成拱形状。
[0017]优选的,所述框架上设有一个锁紧螺杆结构,该锁紧螺杆结构与末端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相连,控制该组套板结构中的第二套板滑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对电池块的两端部进行套接,即能将电池块固定在储存腔内,又能通过套板结构对电池块边部进行保护,同时,通过第一套板的活动连接结构和第二套板的滑动连接结构设置,能将第一套板的开口朝向储存腔开口方向,以便于将电池块插入第一套板中,进行初步固定,再随第一套板旋转至与第二套板对应,随第二套板滑动,对电池块另一端进行套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安装电池块的效率;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在每组套板结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架,通过多个弧形杆拼接而成,以及在第一缓冲架中部设置一对分别向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方向弯曲的中心弧形杆的作用,在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相对方向受碰撞时,能将该碰撞力利用弧形杆弯曲变形进行缓冲,提高对电池块保护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中,还在每组套板结构的两侧边均设有第二缓冲架,并在锁紧态时,该第二缓冲架能自动变形为拱形状,通过该状态下的第二缓冲架能吸收缓冲电池块侧边受到的碰撞力,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块保护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中,当每个储存腔内的套板结构为多个时,可在安装时,利用相邻另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的转动,控制上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进行滑动至锁紧态,如此反复,实现依次锁紧,仅需在最后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通过锁紧螺杆结构进行锁紧,即可将该储存腔内所有电池块均锁紧固定,进一步提高安装的灵活便捷,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组套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组套板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单个套板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缓冲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未安装电池组时套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安装电池组时套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1、框架;2、储存腔;3、第一套板;4、第二套板;5、旋转轴;6、安装块;7、滑槽;8、滑块;9、第一缓冲架;91、连接杆;92、侧弧形杆;93、中心弧形杆;94、加强杆;10、固定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该框架内设有多个储存腔,每个所述储存腔内均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固定电池块的套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所述套板结构包括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其中:该所述第一套板具有使其开口朝向储存腔开口或朝向第二套板开口的活动连接结构;该所述第二套板具有使其开口朝向第一套板方向移动的滑动连接结构;以及至少在每组套板结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架,所述第一缓冲架连接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该第一缓冲架至少由多个弧形杆拼接而成,且在该第一缓冲架中部设置一对分别向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方向弯曲的中心弧形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内各侧壁处均设有固定板,多个固定板构成喇叭状固定结构,每个所述固定板中部与该固定板对应的侧壁活动连接,其中,喇叭状固定结构开口随电池块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套板或第二套板内逐步收缩,并紧贴在电池块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固定板至少在喇叭状固定结构开口部分密布有弹性凸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储存腔内设有两组及以上套板结构时,第二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与第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相邻,且通过联动结构相连,其中,随第二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转至朝向该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由该联动结构同步带动第一组套板结构的第二套板朝该组套板结构的第一套板滑动,至第一组组套板结构的内放置的电池块处于锁紧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组件集成保护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所述联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杰,庄彦霞,费孝涛,李旭,宿光敏,高银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