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连接有鼻骨定位机构,所述中心柱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滑动安装有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内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侧设置有眼睑定位机构,所述横梁的端部还设置有外眼角防漏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鼻骨定位机构对中心柱进行定位,结合横梁安装第一调节块以及挤出机构,适应不同眼距人群的用药操作,结合眼睑定位机构对横梁进行支撑,保证用药过程中横梁的稳定性以及用药安全性,通过倾斜移动的挤压辊挤压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保证每次用药量的准确性,结合外眼角防漏机构吸收清洗用的生理盐水以及多余的眼药水,提升患者用药体验,省心省力。省心省力。省心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护理
,具体是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眼部进行手术之后,由于眼部具有泪腺,会一直产生分泌物,长时间保持湿润转态,细菌容易侵入繁殖,因此在术后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清洁以及用药,保持眼部卫生,防止感染。
[0003]病人在术后进行眼部用药时,主要通过手持的方式挤压眼药瓶,病人由于眼部手术自行使用困难,且自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容易把握用药量以及用药姿势,容易出现意外,对眼部造成二次伤害,一般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辅助用药,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连接有鼻骨定位机构,所述中心柱上端转动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横梁的滑槽上滑动安装有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调节块上安装有清洗管以及药水管,所述清洗管连接有第一挤压管,所述第一挤压管的末端连接有清洗头,所述药水管连接有第二挤压管,所述第二挤压管的末端连接有用药头,所述清洗管以及药水管上设置有空气管,所述第一调节块内设置有挤出机构,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侧设置有眼睑定位机构;所述鼻骨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心柱底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回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回转轴固定连接有鼻骨夹块,所述鼻骨夹块对称设置在安装块的两侧,所述鼻骨夹块之间设置有配合弹簧;所述眼睑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调节块下侧的眼睑支撑柱,所述眼睑支撑柱张开设置,所述眼睑支撑柱的末端设置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连接有眼睑支撑块,所述眼睑支撑块通过转动销与眼睑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销与所述眼睑支撑块之间设置有扭簧。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块内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设置在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的前后两侧,所述导向条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条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安装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设置有配合块,所述导向槽与配合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安装轴通过配合块与导向槽之间滑动倾斜滑动安装,所述安装轴上水平连接有挤压辊,所述安装轴位于导向槽最高点时所述挤压辊分别与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的边缘相切,所述挤压辊的端部与安装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的直径,所述安装轴的上侧设置有推动组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组件包括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两侧设置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设置在安装轴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块上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推杆的外圈套接有第二回位弹簧,所述推杆位于第一调节块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设置在下压杆的上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转位模块,所述转位模块包括与中间柱相连的调整块,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侧边设置有转位面板,所述转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下压槽以及第二下压槽,所述第一下压槽与第二下压槽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调节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柱的截面为矩形,所述中间柱的宽度与第一下压槽以及第二下压槽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下压槽以及第二下压槽与调节槽之间设置有圆弧倒角。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端部还设置有外眼角防漏机构,所述外眼角防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第二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与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调节块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末端设置有结合块,所述结合块上设置有吸收棉,所述转动杆与第一调节块的端部设置有贴近弹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柱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梁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中心柱的下方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与横梁之间设置有稳定柱。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远离挤压辊的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固定安装在第一调节块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中心柱设置鼻骨定位机构以及横梁,便于患者自行根据鼻骨来定位用药装置,自行进行用药操作,结合横梁安装眼睑定位机构实现对横梁的支撑,通过第一定位螺栓调节第一调节块在横梁上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眼距人员使用,在完成调节之后固定,边缘后续患者的自行用药操作;为了保证用药时的安全,通过眼睑定位机构对第一调节块进行支撑,确保患者在操作挤出机构时横梁的稳定性,保证用药安全性;(2)、通过设置倾斜移动的挤压辊挤压第一挤压管以及第二挤压管,实现液体挤出,同时在第一回位弹簧以及第二回位弹簧的带动下恢复到按压前的初始位置,第一挤压管和第二挤压管在空气管的结合下回到原来的形状,重新注满液体,便于患者下次用药,保证每次用药量的准确性;(3)、通过设置外眼角防漏机构,结合转动杆以及贴近弹簧安装吸收棉,抵接在患者的外眼角部位,从而吸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清洗用的生理盐水以及多余的眼药水,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鼻骨定位机构与中心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鼻骨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第一调节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眼睑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挤出机构与第一调节块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挤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转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空气管的安装示意图;图10为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中外眼角防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中心柱;100、限位块;101、套环;102、稳定柱;103、安装块;2、鼻骨定位机构;20、连接套筒;21、回转轴;22、鼻骨夹块;23、配合弹簧;3、横梁;30、背板;31、滑槽;4、第一调节块;40、转位面板;41、第一下压槽;42、第二下压槽;43、调节槽;44、第一定位螺栓;5、清洗管;50、清洗头;51、第一挤压管;6、药水管;60、用药头;61、第二挤压管;7、眼睑支撑柱;70、眼睑支撑块;71、转动销;8、外眼角防漏机构;80、第二调节块;81、侧边板;82、第二定位螺栓;83、转动杆;84、贴近弹簧;85、结合块;86、吸收棉;9、挤出机构;90、导向条;91、导向槽;92、第一回位弹簧;93、安装轴;930、配合块;94、挤压辊;95、调整块;96、中间柱;97、下压杆;98、推动板;99、推杆;910、第二回位弹簧;911、驱动杆;10、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包括中心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连接有鼻骨定位机构(2),所述中心柱(1)上端转动安装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横梁(3)的滑槽(31)上滑动安装有第一调节块(4),所述第一调节块(4)与横梁(3)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螺栓(44),所述第一调节块(4)上安装有清洗管(5)以及药水管(6),所述清洗管(5)连接有第一挤压管(51),所述第一挤压管(51)的末端连接有清洗头(50),所述药水管(6)连接有第二挤压管(61),所述第二挤压管(61)的末端连接有用药头(60),所述清洗管(5)以及药水管(6)上设置有空气管(10),所述第一调节块(4)内设置有挤出机构(9),所述第一调节块(4)的下侧设置有眼睑定位机构;所述鼻骨定位机构(2)包括设置在中心柱(1)底部的安装块(103),所述安装块(103)上设置有连接套筒(20),所述连接套筒(20)与回转轴(21)转动连接,所述回转轴(21)固定连接有鼻骨夹块(22),所述鼻骨夹块(22)对称设置在安装块(103)的两侧,所述鼻骨夹块(22)之间设置有配合弹簧(23);所述眼睑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调节块(4)下侧的眼睑支撑柱(7),所述眼睑支撑柱(7)张开设置,所述眼睑支撑柱(7)的末端设置有转动销(71),所述转动销(71)连接有眼睑支撑块(70),所述眼睑支撑块(70)通过转动销(71)与眼睑支撑柱(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销(71)与所述眼睑支撑块(70)之间设置有扭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构(9)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块(4)内的导向条(90),所述导向条(90)设置在第一挤压管(51)以及第二挤压管(61)的前后两侧,所述导向条(90)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条(90)内设置有导向槽(91),所述导向槽(91)内滑动安装有安装轴(93),所述安装轴(93)的两端设置有配合块(930),所述导向槽(91)与配合块(930)之间设置有第一回位弹簧(92),所述安装轴(93)通过配合块(930)与导向槽(91)之间滑动倾斜滑动安装,所述安装轴(93)上水平连接有挤压辊(94),所述安装轴(93)位于导向槽(91)最高点时所述挤压辊(94)分别与第一挤压管(51)以及第二挤压管(61)的边缘相切,所述挤压辊(94)的端部与安装轴(9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挤压管(51)以及第二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雪丽,宋轶颖,何一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