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秀慧专利>正文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45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其主要是在背光模块内分别利用并联电路连接各发光二极管,再将各并联电路串接连结,以由一组电流源供给整串发光二极管发光所需的电源,再透过并联电路以分流方式控制流经个别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进而达到控制个别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功效目的;由此,不仅于其整体线路设计连结上更为简易,且于其控制上也能更为简便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尤其是指一种利 用并联电路以分流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使其能控制背光模块上 个别发光二极管亮度,达到让液晶显示器对比更为提高功效目的的发光二极 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创新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桌上型计算机与笔记型计算机等多媒体产品日渐普及,且各种视频或影像装置的体积也日渐趋于轻薄化;传统的 阴极射线显示器(CRT〕虽然仍具有其优点存在,但由于内部电子枪的结构, 使得其体积极为庞大、重量也较重,且于使用上仍有辐射线伤害使用者眼睛 等情况发生。因此,于近年来具有轻、薄、高亮度、低电力消耗与无辐射的优点的液 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 显示器成为消费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该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具有的多项优点,使得其已大量的被应用在各式电 子产品中,包含应用小尺寸面板的个人数字助理、行动电话、数字摄影机、 及数字相机等,以及应用大尺寸面板的显示器、笔记型计算机和电视等;但 由于液晶分子本身并不会发光,故必须由背光模块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 源,才能将液晶面板的画面信息显示出来,使得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对象。其中,于早期常见的背光模块,其都是于背光模块内排列设有诸多冷阴 极管,以利用该冷阴极管向外发出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光源;而随着发光二极管的逐渐普及化,由于该发光二极管所具有低耗电、低功率、使用寿命 长……等特性,使业者也将发光二极管广泛的应用在背光模块上,同样以发 光二极管向外发出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光源。一般该设于背光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普遍由数个所串联连接,再以一个电流源和回授电路来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但由于串联的各发光二极管 无法单独控制其个别的亮度,使得也有业者利用个别电流源单独控制个别发 光二极管的方式,以期通过该个别发光二极管的达到个别区域的亮度控制, 进而控制其显示的对比。然而,上述利用个别电流源控制个别发光二极管的结构设计,虽可达到 控制个别区域背光度的预期功效,但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却发现,该结构设计具有下列缺点1 .该结构设计需由诸多电流源方能达到控制个别发光二极管的目的,使 得其整体线路设计上较为复杂,不仅造成其于制作连接结合上的诸多不便, 且诸多电流源的设计也会导致控制上的极大不便者。2.由于发光二极管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具有不同的色温而改变其颜色,使 得该结构设计在使用上,会因该发光二极管的持续发光使用,造成整体温度 上升,让该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颜色随着温度上升产生色偏、影响显示画面的 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主 要是于背光模块内分别利用并联电路连接各发光二极管,再将各并联电路串 接连结,以由一组电流源供给整串发光二极管发光所需的电源,再透过并联 电路以分流方式控制流经个别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进而达到控制个别发光二 极管亮度的功效目的;由此,不仅于其整体线路设计连结上更为简易,且于 其控制上也能更为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组成电路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并联电路 2:发光二极管 3:背光模块 4:控制电路 5:温度感应器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l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设有并联电 路1连接发光二极管2,以利用分流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2的电流;其 中该并联电路l,其可为一场效晶体管(M0S-FET),以利用电压开、关方 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2的电流,达到控制发光二极管2亮度的目的,或也 可为一双载子接面晶体管(BJT),而利用电流开、关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 极管2的电流,同样能达到控制发光二极管2亮度的功效目的。如此一来,请一并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组成电路示意图所示,即可将 数组并联电路1连接的发光二极管2予以串联起来形成背光模块3,透过一 控制电路4控制并联电路1使流经各发光二极管2的电流产生不同变化,而 能达到以单一电流源控制背光模块3上个别区域、范围的发光二极管2亮度, 进而供给液晶屏幕所需光源的功效目的。另,于该控制电路4连接设有温度感应器5,该温度感应器5能感测各 发光二极管2或周遭环境的温度,且将所感测到的实时温度传输至控制电路 4,令该控制电路4随着温度感应器5所感测的温度变化,控制并联电路1使流经各发光二极管2的电流产生不同变化,而调整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2 所发出的亮度,进而达到修正发光二极管2因温度改变所产生的色偏状况。 由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确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专利技术利用并联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以能由一组电流源供给整 串发光二极管发光所需的电源,再通过并联电路以分流方式控制流经个别发 光二极管的电流,进而达到控制个别发光二极管亮度的功效目的,使其不仅 于其整体线路设计连结上更为简易,且于其控制上也能更为简便。2. 由于本专利技术于该控制电路连接设有温度感应器,使得能利用该温度感 应器将所感测到的实时温度传输至控制电路,令该控制电路随着温度感应器 所感测的温度变化,调整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亮度,进而达到修正 发光二极管因温度改变所产生的色偏状况。综上所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 专利技术,任何熟习该技术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 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其主要是设有并联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以利用分流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路,由以达到控制背光模块上个别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其主要是设有并联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以利用分流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的电路,由以达到控制背光模块上个别发光二极管的亮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动态控制方法,其中,所述 并联电路为一场效晶体管,其利用电压开、关方式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慧
申请(专利权)人:张秀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