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相机与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40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度相机及智能终端,深度相机包括外壳、基座、盖板、发射模组、接收模组、隔断件以及二维成像模组。发射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发射光束。接收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接收反射回的光束。隔断件安装于盖板且至少部分位于发射模组与接收模组之间,用于阻隔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盖板反射至接收模组,避免发射的光束对接收模组造成干扰,提升深度相机测量精度。二维成像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接收可见光束生成彩色图像及接收红外光束生成红外图像,从而无需单独设置彩色成像模组和红外成像模组,节省了深度相机的体积。节省了深度相机的体积。节省了深度相机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相机与智能终端


[0001]本技术属于相机
,尤其涉及一种深度相机与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深度相机一般包括发射端及接收端,发射端朝物体发射光束,接收端接收物体反射回的光束。然而,发射端发出的光束在透过玻璃盖板时,一部分光束会在玻璃盖板内发生反射而进入接收端产生串扰,该部分反射进入接收端的串扰光会影响测量的精度。另外,一些深度相机带有彩色摄像头,由于晚上可见光不足,彩色摄像头无法获取到清晰的图像,为此,现有技术中会再单独设置一个红外摄像头,白天用彩色摄像头获取彩色图像,晚上用红外摄像头获取红外图像。彩色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两个成像模组的设置,造成深度相机的体积和成本均增大。
[0003]综上所述,现有深度相机存在易受串扰,影响测量精度,同时设置两个成像模组,造成深度相机的体积和成本增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深度相机和智能终端,避免深度相机受串扰,提升测量精度,减小深度相机的体积和成本。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度相机,包括:外壳、基座、盖板、发射模组、接收模组、隔断件以及二维成像模组。外壳形成有收容腔,基座安装于收容腔内,盖板安装于外壳的腔口。发射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发射光束。接收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接收反射回的光束。隔断件安装于盖板且至少部分位于发射模组与接收模组之间,用于阻隔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盖板反射至接收模组。二维成像模组安装于基座,用于接收可见光束生成彩色图像或接收红外光束生成红外图像。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断件由遮光材料制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断件上涂覆有遮光材料。再又一个实施例中,隔断件包括遮光层,遮光层由遮光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上开设有贯穿盖板的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第一安装孔位于发射模组与接收模组之间,隔断件装配于第一安装孔;深度相机还包括第一镜片,隔断件对应接收模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镜片装配于第二安装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深度相机还包括光束切换组件,安装在基座上,且位于成像模组的光束入射侧,用于切换可见光束或者红外光束进入二维成像模组。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束切换组件包括切换结构、安装于切换结构的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二镜片允许可见光束穿过,第三镜片允许红外光束穿过;切换结构用于切换第二镜片或第三镜片至成像模组的入射端。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结构包括:支撑件、滑动支架、镜架以及驱动件;支撑件安装于基座,滑动支架与支撑件活动连接;镜架安装于滑动支架,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安装于镜架;驱动部与滑动支架连接,用于驱动滑动支架相对支撑件运动,以带动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运动,使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与二维成像模组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深度相机
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设于支撑件,用于检测镜架的运动距离。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镜架包括第一子镜架及第二子镜架;第一子镜架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镜片安装于第三安装孔;第二子镜架开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三镜片安装于第四安装孔;盖板于二维成像模组相对的区域开设有第五安装孔,切换结构切换完成后,第一子镜架或第二子镜架伸入第五安装孔内。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支架包括第一磁吸部及第二磁吸部,第一子镜架包括第三磁吸部,第二子镜架包括第四磁吸部,第一磁吸部及第二磁吸部通电后产生磁力,第三磁吸部与第四磁吸部的具有磁力;第一磁吸部与第三磁吸部配合,以驱动第一子镜架上升至第五安装孔内、或驱动第一子镜架从第五安装孔内下降至滑动支架;第二磁吸部与第四磁吸部配合,驱动第二子镜架上升至第五安装孔内、或驱动第一子镜架从第五安装孔内下降至滑动支架。
[0009]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上述任一种深度相机。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技术提供的深度相机及智能终端中,通过将隔断件安装于盖板且至少部分隔断件位于发射模组与接收模组之间,隔断件阻隔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盖板反射至接收模组,避免了发射光束被盖板反射至接收模组而对接收模组造成干扰,提升深度相机测量精度。另外,二维成像模组可以接收可见光束生成彩色图像及接收红外光束生成红外图像,从而无需单独设置彩色成像模组和红外成像模组,节省了深度相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深度相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深度相机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部分深度相机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深度相机的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深度相机的无外壳及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图1中光束切换组件的切换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图6中切换结构的分解图。
[0020]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0021]10、外壳;20、基座;30、盖板;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孔;33、第五安装孔;40、发射模组;50、接收模组;60、隔断件;70、二维成像模组;80、第一镜片;90、光束切换组件;91、切换结构;911、支撑件;9110、滑槽;912、滑动支架;9121、第一磁吸部;9122、第二磁吸部;9123、滑轨;913、镜架;9131、第一子镜架;9132、第三磁吸部;9135、第三安装孔;9133、第二子镜架;9134、第四磁吸部;9136、第四安装孔;914、驱动件;92、第二镜片;93、第三镜片;101、位置传感器;102、光感器件;103、发射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方法。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深度相机,包括:外壳10、基座20、盖板30、发射模组40、接收模组50、隔断件60以及二维成像模组70。外壳10形成有收容腔,基座20安装于收容腔内,盖板30安装于外壳10的腔口。发射模组40安装于基座20,用于发射光束。接收模组50安装于基座20,用于接收反射回的光束。隔断件60安装于盖板30且至少部分位于发射模组40与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形成有收容腔;基座,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盖板,安装于所述外壳的腔口;发射模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用于发射光束;接收模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用于接收反射回的光束;隔断件,安装于所述盖板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射模组与所述接收模组之间,用于阻隔所述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所述盖板反射至所述接收模组;二维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用于接收可见光束生成彩色图像及接收红外光束生成红外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隔断件上涂覆有遮光材料;或,所述隔断件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由遮光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发射模组与所述接收模组之间,所述隔断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深度相机还包括第一镜片,所述隔断件对应所述接收模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镜片装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还包括光束切换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二维成像模组的光束入射侧,用于切换可见光束或者红外光束进入所述成像模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切换组件包括切换结构、安装于所述切换结构的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允许可见光束穿过,所述第三镜片允许红外光束穿过;所述切换结构用于切换所述第二镜片或所述第三镜片至与所述成像模组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包括:支撑件、滑动支架、镜架以及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华蒋勋杨威徐文辉江运云何笠
申请(专利权)人: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