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解NASH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包含该中药组合物的产品、制备方法及其用途。该中药组合物以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按1:1:0.5:0.5:1:0.5:0.5的质量比例制得。经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复方能够有效减轻肝脏的肿胀、改善肝脏病理变化、降低血清及肝脏转氨酶、减少肝脏脂质蓄积,抑制肝脏炎症因子转录,并能保护心脏,有效缓解NASH。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复方功效突出、剂型简单,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包含该中药组合物的产品、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解NASH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包含该中药组合物的产品、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性肝病,以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为特征并排除其他肝损害原因,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全球NAFLD发病率已达到约25.24%,数据显示接受肝活检的NAFLD患者中约有59%的NALFD已发展为NASH。NASH是NAFLD的一个亚型,为肝脂肪变性与肝损伤和炎症共存,值得注意的是,NASH已成为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适应症,是单纯性脂肪肝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因。NAFLD被认为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同时,NASH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肝外疾病也密切相关。
[0003]NASH的发病机理复杂,病程漫长,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现阶段NASH的干预手段仍然是以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为主,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难以改变、运动缺乏坚持性成为了治疗的严重障碍。目前临床有一些药物,如法尼醇X受体激动剂、PPARα/δ激动剂等靶向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当中,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尚有待评估。沙罗格列扎(Saroglitazar)是全球NASH领域第一个治疗药物,但因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也仅仅在印度被获批使用(2020年3月)。确切的说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NASH的特效药物。中国NAFLD相关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32亿元人民币,2030年达到355亿元。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0004]我国中药历史悠久,中医在治疗NASH方面有独特优势,可能与中药复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有多层次、多靶点的治疗特点有关。因此,中医药是改善和逆转NAFLD和预防NASH、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的重要干预和治疗手段。中医学没有NAFLD/NASH的明确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中医“肝癖”“胁痛”“积聚”等病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有对脂肪肝的相关描述,如《灵枢
·
邪气藏府病形》中曰“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复杯”。《古今医鉴》中论胁痛“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
…
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指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是等本病的重要诱因,与痰湿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导致脾虚健运,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木克脾土,亦能致脾失健运,进而湿浊内停,此阶段病机以肝郁脾虚为主,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此阶段便为从单纯性脂肪肝发展成NASH阶段;痰浊不化,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内停,痰瘀互结于肝脏,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终末期肝病。可见NASH阶段病机主要是湿热内蕴,治疗应以清热化湿为主。临床上应用清热化湿方剂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治疗NASH,均取得良好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减轻肝脏的肿胀、改善肝脏病理变化、降低血清及肝脏转氨酶、减少肝脏脂质蓄积,抑制肝脏炎症因子转录,并能保护心脏,有效缓解NASH。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解、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功效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七味药材制成: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
[0008]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的质量比依次为1:1:0.5:0.5:1:0.5:0.5。
[0009]优选的,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的质量比依次为1:1:0.5:0.5:1:0.5:0.5。
[0010]制成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是按照质量份作为配比,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原料药质量配比比例不变。
[001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0012](1)将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按比例混合,加水进行煮沸提取,1
‑
2小时后加入符合比例的大黄,再煮沸10
‑
20分钟,过滤除去残渣,得到提取液;
[0013](2)将步骤(1)得到的提取液在45
‑
55℃的温度下通过减压浓缩去除水,再冷冻干燥即得。
[0014]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水的加入量为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药材总质量的10
‑
20倍。
[0015]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样品预先在
‑
80℃的温度下预冷冻,然后
‑
20℃的温度下10小时真空冷冻干燥。
[0016]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缓解、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功效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7]同时,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为活性成分制成的具有缓解、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功效的产品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具有缓解、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体现在下述至少一方面:1)减轻肝脏的肿胀(降低肝脏指数);2)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减轻脂肪变性;3)减少肝脏脂质蓄积;4)降低血清及肝脏转氨酶;5)抑制肝脏炎症因子表达(如降低IL
‑
6、iNOS的水平)。
[0019]所述产品可为药品、保健品或食品。
[0020]通过将上述药物组合物,直接制备或者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制备,可制成任何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例包括:胶囊剂、片剂、粉剂、颗粒剂、茶剂或口服液。上述各种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所在的课题组前期已经发现一种中药复方能够有效的缓解NASH,但在降低转氨酶方面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中药复方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力求在不改变其缓解NASH的基础上,增加降低转氨酶的疗效。
[0022]本专利技术基于传统中医理念,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验证,发现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减轻肝脏的肿胀、改善肝脏病理变化、降低血清及肝脏转氨酶、减少肝脏脂质蓄积,抑制肝脏炎症因子转录,有效缓解NASH。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各组大鼠实验第1天和第28天的体重(符号代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p<0.001)。
[0024]图2为各组大鼠心肝脾肺肾指数(心肝脾肺肾指数=心肝脾肺肾重量/体重*100%;符号代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解、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功效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七味药材制成: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的质量比依次为1:1:0.5:0.5:1:0.5: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和大黄的质量比依次为1:1:0.5:0.5:1:0.5:0.5。3.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按比例混合,加水进行煮沸提取,1
‑
2小时后加入符合比例的大黄,再煮沸10
‑
20分钟,过滤除去残渣,得到提取液;(2)将步骤(1)得到的提取液在进行减压浓缩去除水,再冷冻干燥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水的加入量为所述茵陈、白花蛇舌草、栀子根、桑寄生、丹参、甘草药材总质量的10
‑
20倍。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减压浓缩在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岚岚,曾小斌,周丽明,魏晓芳,沈婉莹,吴伟刚,周伯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