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具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包括注塑模具的下底板和上底板,下底板的一侧表面呈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板,支撑垫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温控底座,温控底座的中部表面设置有下模具板,温控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校正机构,下模具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注塑机构,上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匀速进料机构。该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通过下模具板因过量注塑导致下移的过程中,使校正槽一侧上端的排料管的排料口进行暴露,因而多余的胶料则顺着斜侧分布的排料管向外侧的连通管进行排出,并且泄压阀对注塑腔体内部进行泄压,则符合注塑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制造中,各个产品主要是通过将原材料利用各种方式加工,最终而得到所需的产品,其中在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通过注塑加工工艺而生产产品的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效的特点,注塑加工主要是将原材料加热融化,然后利用注塑机将融化后的原材料注射入注塑模具中制作而成。
[0003]在注塑加工中由于原料的注入量不易把控,因此,极容出现过量注塑的情况,为了解决过量注塑的问题,传统的方式是在注塑模具中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此方法检测注塑模具内部的压力情况,从而对注入量进行把控,但是,这样方式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一旦注入过量时,无法对模具内部的原料进行调节,因此,并不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过量注塑校正装置是在注塑模具中安装压力传感器,以此方法检测注塑模具内部的压力情况,从而对注入量进行把控,但是,这样方式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一旦注入过量时,无法对模具内部的原料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包括注塑模具的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一侧表面呈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板,所述支撑垫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温控底座,所述温控底座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支撑垫板的表面通过气缸连接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外表面与所述温控底座的表面开设的滑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温控底座的中部表面设置有下模具板,所述温控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校正机构,所述下模具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注塑机构,所述上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所述输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匀速进料机构;
[0006]其中,所述校正机构对所述下模具板表面多余的注塑胶料进行及时排出动作,使通入的注塑胶料符合要求;
[0007]其中,所述注塑机构对校正后的下模具板进行稳定动作,使其进行注塑及脱模;
[0008]其中,所述匀速进料机构对通过所述上底板的注塑胶料进行匀速输入,避免有胶料冲入的动作。
[0009]优选地,所述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槽,所述校正槽开设在所述温控底座的中部表面,所述下模具板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与所述校正槽的内壁滑动套接,所述校正槽的内底壁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缓冲伸缩杆,所述缓冲伸缩杆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下模具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下模具板的表面被定量输送胶料时,下模具板的外表面与校正槽的开口处表面水平,则完成注塑,当下模具板表面的胶料被注入过量时,则挤压下模板在校正槽的内部进行滑动伸缩,并由缓冲伸缩杆与缓冲弹簧进行支撑,而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可对下模具板的运动过程进行密封,从而在下模具板向下运动时则表面胶料注入过量。
[0011]优选地,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呈斜侧分布的、锥形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温控底座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校正槽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透明的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的一端通过微型抽吸泵与输料筒内部连通形成回路。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料管的表面与校正槽的侧壁水平,为了对过量注塑进行校正,在下模具板因过量注塑导致下移的过程中,使校正槽一侧上端的排料管的排料口进行暴露,因而多余的胶料则顺着斜侧分布的排料管向外侧的连通管进行排出,使得下模具板逐渐复位,当下模具板将排料管的排料口进行遮住时,下模具板的上表面与校正槽的上表面水平,则符合注塑要求,而为了加快校正的速度,则在排料的过程中,使微型抽吸泵进行动作,将多余的胶料抽出后排入输料筒的内部循环使用。
[0013]优选地,所述校正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底板的压力表与泄压阀,所述上底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板,所述连通管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具板与下模具板合模时形成注塑腔体,从而压力表进行监测注塑腔体内的压力,并且在注塑过量时,注塑腔体内的压力增大,则在将多余的胶料进行排出时,泄压阀及时对注塑腔体内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使注塑腔体内的压力保持稳定,同时为了控制微型抽吸泵的动作,则设置第一光电开关,使胶料通过透明的连通管时被第一光电开关检测,从而可使第一光电开关控制微型抽吸泵启动。
[0015]优选地,所述注塑机构包括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安装在校正槽的上端内侧壁,并对所述下模具板复位时进行监测,所述密封圈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型的卡槽,所述温控底座的内部呈对称开设有T型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校正槽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表面呈橡胶材质的卡板,所述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前端内侧壁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卡槽的内壁滑动抵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对校正后的下模具板进行稳定,使其与上模具板合模后完成注塑,则在将下模具板表面多余的胶料进行排出时,下模具板在校正槽中因缓冲伸缩杆与缓冲弹簧复位,则其复位时经过第二光电开关,因而使第二光电开关控制推动气缸进行动作,使其活塞杆将卡板推出安装槽,并使其外表面卡进卡槽中,将复位的下模具板进行固定限位,从而实现注塑的动作。
[0017]优选地,所述注塑机构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下底板的一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贯穿所述下底板的气杆,所述下底板的另一侧表面呈对称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顶板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顶针柱,所述顶针柱的外表面与所述校正槽内底壁开设的滑孔内壁滑动套接。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对设有校正机构的下模具板上形成的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则在校正后完成注塑的下底板因液压推杆复位而脱离上底板的合模,此时通过气杆推
动,使顶板带动顶针柱向前运动,使顶针柱完成脱模动作。
[0019]优选地,所述注塑机构还包括多个顶针孔,多个所述顶针孔的位置与所述顶针柱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顶针孔贯穿开设在所述下模具板的内部,多个所述顶针孔的内部均通过安装弹簧固定安装有T型状的圆柱,所述顶针柱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圆柱的一侧表面滑动接触。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多个顶针柱运动后将注塑完成的模具进行脱模,且不阻碍下模具板的校正,则使圆柱通过安装弹簧将顶针孔进行封闭,并在注塑完成后,使顶针柱向前运动而推动圆柱向前运动,从而使圆柱完成脱模动作。
[0021]优选地,所述匀速进料机构包括锥形进料孔,所述锥形进料孔开设在所述上底板的内部并贯穿所述上模具板,所述输料筒的内部开设有前端为锥形的搅拌腔体,所述搅拌腔体的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螺旋输送杆,所述输料筒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连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包括注塑模具的下底板(1)和上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的一侧表面呈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板(11),所述支撑垫板(1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温控底座(3),所述温控底座(3)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1),所述支撑垫板(11)的表面通过气缸连接有锁止杆(32),所述锁止杆(32)的外表面与所述温控底座(3)的表面开设的滑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温控底座(3)的中部表面设置有下模具板(4),所述温控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校正机构(5),所述下模具板(4)的外表面设置有注塑机构(6),所述上底板(2)的一侧设置有输料筒(24),所述输料筒(24)的内部设置有匀速进料机构(7);其中,所述校正机构(5)对所述下模具板(4)表面多余的注塑胶料进行及时排出动作,使通入的注塑胶料符合要求;其中,所述注塑机构(6)对校正后的下模具板(4)进行稳定动作,使其进行注塑及脱模;其中,所述匀速进料机构(7)对通过所述上底板(2)的注塑胶料进行匀速输入,避免有胶料冲入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5)包括校正槽(51),所述校正槽(51)开设在所述温控底座(3)的中部表面,所述下模具板(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密封圈(52),所述密封圈(52)的外表面与所述校正槽(51)的内壁滑动套接,所述校正槽(51)的内底壁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缓冲伸缩杆(53),所述缓冲伸缩杆(5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缓冲弹簧(54),所述缓冲弹簧(54)的自由端与所述下模具板(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5)还包括呈斜侧分布的、锥形的排料管(55),所述排料管(55)固定安装在所述温控底座(3)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校正槽(51)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排料管(55)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透明的连通管(56),且所述连通管(56)的一端通过微型抽吸泵与输料筒(24)内部连通形成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5)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底板(2)的压力表(21)与泄压阀(22),所述上底板(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板(23),所述连通管(56)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光电开关(5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构(6)包括第二光电开关(61),所述第二光电开关(61)安装在校正槽(51)的上端内侧壁,并对所述下模具板(4)复位时进行监测,所述密封圈(52)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型的卡槽(62),所述温控底座(3)的内部呈对称开设有T型的安装槽(63),所述安装槽(63)的一端与所述校正槽(51)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安装槽(63)的内部安装有推动气缸(64),所述推动气缸(64)的活塞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表面呈橡胶材质的卡板(65),所述卡板(65)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槽(63)的前端内侧壁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卡槽(62)的内壁滑动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过量注塑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构(6)还包括顶板(66),所述顶板(66)的一侧表面与所述下底板(1)的一侧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板(66)的一侧表面安装有贯穿所述下底板(1)的气杆(68),所述下底板(1)的另一侧表面呈对称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67),所述顶板(66)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顶针柱(69),所述顶针柱(69)的外表面与所述校正槽(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群,梁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董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