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暗挖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暗挖桩基托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需求数量和密度增大,新建地下结构越来越难避免与既有上部结构桩基础发生冲突,为了保证新建工程的可实施性及既有结构的安全,需对既有上部结构桩基础进行桩基托换。而暗挖隧道工程常常伴随地面不具备施作托换结构空间的情况,因此传统桩基托换采用在地面打设托换桩完成桩基托换的方式无法适用。
[0003]暗挖穿越桩基础托换方式已提供可参考做法,即利用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或增设双层衬砌等方式作为托换结构来完成桩基托换,但以上托换方式均在暗挖施工距离上部结构较远时实现的;当密贴上部结构暗挖穿越既有桩基时,前述方法均无法适用。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施工方法,保证暗挖桩基托换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在当密贴上部结构暗挖穿越既有桩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密贴上部结构进行临时支托的满堂红支架、施作于暗挖隧道的侧向超前支护、施作于既有结构底板下方的初期支护、内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的托换梁柱及施作于所述托换梁柱框架内的隧道防水层和主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超前支护是在矩形断面暗挖开挖前,在矩形开挖断面侧壁及底部的超前深孔注浆,及在矩形开挖断面上台阶侧壁设置的超前小导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红支架从既有结构底板支撑顶紧至既有结构中板,且支撑范围为需托换的既有结构桩基平面外扩至少5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贴下穿既有结构的暗挖桩基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采用矩形形式,初期支护侧壁及初期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佳亮,李思,张春雷,张继清,李哲,高翔,赵志涛,张福麟,高超,李红霞,张西巡,费瑞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