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及其冷轧工艺,旨在提供了一种在对无缝不锈钢管加工时周转时间短,效率高的无缝不锈钢管及其冷轧工艺。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包括长直管体,所述长直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孔,若干排水孔置于同一直线且等间距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轧装置采用并排布置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方便周转,方便设备布置,工艺流程设计简单,减少周转时间,生产效率高;周转装置置于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一端,该种布局方便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在周转时导出辊和导入辊发生翻转,方便无缝不锈钢管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在无缝不锈钢管从矫形支撑辊转移时,矫形支撑管通过逆时针翻转即可实现转移,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及其冷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缝不锈钢管制作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及其冷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无缝不锈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无缝不锈钢管的应用越发的广泛,在城镇住宅,公共建筑和农业生产等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其中,在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和农业养殖中等多处生产中会用到无缝不锈钢管。根据国外的应用经验,在金属管中认定薄壁不锈钢管为综合性能最好的管材之一。
[0003]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13263071 A,申请公布日:2021.08.17,公开了一种高效便捷无缝钢管生产线,包括加热炉和缩口机,加热炉和缩口机间隔设置,加热炉和缩口机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穿孔机构和下料机构,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和翻转机构,用于向着远离加热炉方向输送钢管的第一输送组件水平设置,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二翻转组件,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二翻转组件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组件上的钢管输送方向的两侧,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挡块、第一动力件、第一翻板和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挡块升降的第一动力件固接于第一输送组件上,在水平方向对钢管限位的第一挡块位于钢管一侧,用于向第一挡块方向推动钢管的第一翻板转动连接于第一输送组件上,用于向下按压第一翻板端部的第一挡块与第一翻板滑移连接,第一翻板远离第一挡块一端向上倾斜并位于钢管远离第一挡块的一侧,用于驱动第一翻板顶部向着远离第一挡块方向转动的第一弹性件固接于第一翻板和第一输送组件之间;第二翻转组件与第一翻转组件结构相同,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挡块、第二动力件、第二翻板和第二弹性件,驱动第二挡块升降的第二动力件固接于第一输送组件上,第二挡块和第二动力件位于钢管与第一翻转组件相对的一侧并正对设置,第二翻板与第一翻板结构相同且关于第一输送组件钢管输送方向对称设置,且第二翻板与第一翻板沿着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用于驱动第二翻板顶部向着远离第二挡块方向转动的第二弹性件固接于第二翻板和第一输送组件之间;穿孔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穿孔机构分别位于第一翻转组件和第二翻转组件远离第一输送组件一端,用于向缩口机输送钢管的下料机构连接于穿孔机构下料端和缩口机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无缝不锈钢管加工时周转时间长,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对无缝不锈钢管加工时周转时间短,效率高的无缝不锈钢管及其冷轧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包括长直管体,所述长直管体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孔,若干排水孔置于同一直线且等间距布置。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无缝不锈钢管应用于灌溉领域,在长直管体上设置的若干排水孔用于
实现分段排水,同时该排水孔在同一直线上等间距布置,可使得在规划时,方便设计规划,提高使用效果。
[0007]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步骤如下,S1.制作管坯:依次进行炼钢、轧制圆钢、穿孔和冷拔,完成管坯制作;S2.管坯冷轧:管坯进入冷轧装置进行轧制;S3.冷轧管矫形:完成轧制的冷轧管进入到矫形辊完成矫形;S4.转移、打孔:步骤S3中完成的无缝不锈钢管转移到打孔装置处打孔。
[0008]在进行无缝不锈钢管的制作加工时,首先进行炼钢,然后通过轧机进行轧制圆钢,接着对圆钢进行穿孔,制成荒管,荒管通过冷拔后制成冷轧需要的管坯。将管坯进入冷轧装置,进行轧制,在轧制过程中,管坯经过轧辊,完成规定尺寸的无缝不锈钢管的尺寸。完成轧制后的冷轧管经过转运,进入到矫形辊内,进行矫形,使得无缝不锈钢管的直线度满足要求。完成矫形的冷轧管经过再次转移,进入到打孔装置内,完成等间距孔径的打孔操作,最终完成无缝不锈钢管的制作。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冷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所述冷轧辊组与矫形辊组并排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端部设置有周转装置。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并排安装在机架上,其中冷轧辊组与矫形辊组的运动方向为相反的方向,在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的端部设置有周转装置。其中,在进行加工时,管坯进入到冷轧辊组沿着冷轧辊组的转动方向向周转装置移动,周转装置可将管坯在经过冷轧辊组轧制后转移到矫形辊组进行矫形。其中,冷轧辊组和矫形辊组为并排布置,周转装置在二者的端部设置,使得管坯从冷轧辊组向矫形辊组转移时方便操作,使得在布置生产线时,节约空间,方便周转,同时可使生产效率提高。
[0010]作为优选,所述冷轧辊组包括冷轧支撑辊和冷轧动力辊,所述冷轧动力辊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冷轧支撑辊与冷轧动力辊上下布置,所述冷轧动力辊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机架连接。冷轧支撑辊安装在机架上,冷轧动力辊连接有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的转动可带动冷轧动力辊转动,实现轧制效果,冷轧动力辊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为M形,冷轧动力辊安装在固定架上,在固定架的顶部连接液压缸,液压缸的伸缩动作可调整冷轧支撑辊和冷轧动力辊之间的间隙,实现对轧制尺寸的控制,提高轧制的生产效果。
[0011]作为优选,所述矫形辊组包括矫形支撑辊和矫形动力辊,所述矫形动力辊与冷轧动力辊之间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和矫形动力辊与固定架连接,所述矫形支撑辊下方连接有可摆动的支撑组件。矫形支撑辊和矫形动力辊成上下布置且矫形支撑辊和矫形动力辊在同一平面上,矫形动力辊和冷轧动力辊的齿轮组可使得矫形动力辊和冷轧动力辊的转动方向成相反方向转动,在矫形支撑辊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可发生摆动,支撑组件发生摆动可将矫形支撑辊上的管坯转移,缩短周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伸缩气缸一,所述支撑杆和伸缩气缸一并排设置,所述支撑杆与矫形支撑辊铰接,所述伸缩气缸一的伸出端与矫形支撑辊铰接。支撑杆与矫形支撑辊为铰接,伸缩气缸一的伸缩端与矫形支撑辊铰接,在需要矫形支撑辊发生翻转时,伸缩气缸一向下收缩,使得矫形支撑辊绕支撑杆的铰接处发生翻转,使得将矫形支撑辊上完成矫形的管坯从矫形支撑辊上转出,该种周转方式采用无需管体穿过整组矫形辊
组,缩短周转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周转装置包括若干导出辊和若干导入辊,所述导出辊与导入辊并排设置且导出辊与导入辊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导出辊与导入辊的相对向的端部均与固定板铰接,所述导出辊与冷轧辊组连接,所述导入辊与矫形辊组连接。周转装置有若干个导出辊和若干个导入辊构成,其中导出辊置于冷轧辊组的端部,在管坯从冷轧辊组出来时进入到导出辊内,导入辊置于矫形辊组的端部,导入辊可将管坯从周转装置导入到矫形辊组,导出辊和导入辊之间设置固定板,其中导出辊和导入辊均与固定板铰接,在周转时,导出辊和导入辊均发生向内侧的翻转,使得导出辊上的管坯从导出辊滚出,并滚入到导入辊内,完成周转,该种周转方式操作简单,使得周转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下方连接有双向伸缩气缸,所述导出辊和导入辊下方均设置有支撑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不锈钢管,其特征是,包括长直管体(1),所述长直管体(1)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孔(2),若干排水孔(2)置于同一直线且等间距布置。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其特征是,步骤如下,S1.制作管坯:依次进行炼钢、轧制圆钢、穿孔和冷拔,完成管坯制作;S2.管坯冷轧:管坯进入冷轧装置进行轧制;S3.冷轧管矫形:完成轧制的冷轧管进入到矫形辊完成矫形;S4.转移、打孔:步骤S3中完成的无缝不锈钢管转移到打孔装置处打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冷轧装置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冷轧辊组(4)和矫形辊组(5),所述冷轧辊组(4)与矫形辊组(5)并排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冷轧辊组(4)和矫形辊组(5)端部设置有周转装置(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冷轧辊组(4)包括冷轧支撑辊(40)和冷轧动力辊(41),所述冷轧动力辊(41)连接有转动电机(42),所述冷轧支撑辊(40)与冷轧动力辊(41)上下布置,所述冷轧动力辊(41)连接有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连接有液压缸(44),所述液压缸(44)与机架(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矫形辊组(5)包括矫形支撑辊(50)和矫形动力辊(51),所述矫形动力辊(51)与冷轧动力辊(41)之间连接有齿轮组(52),所述齿轮组(52)和矫形动力辊(51)与固定架(43)连接,所述矫形支撑辊(50)下方连接有可摆动的支撑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缝不锈钢管的冷轧工艺,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中,丁小峰,罗剑,张会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迈不锈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