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宏厚专利>正文

遥控调光式交流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125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遥控调光式交流电子镇流器,由于以红外发射器作调控,既节电,安装使用又方便。它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头,电源电路,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输出电路和调控电路组成,红外信号经红外接收头内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调控电路,再由调控电路送入压控自激电路。输出仅为一非紧密耦合线圈并一电容作输出电源,因此不但可对灯管电流由不足10毫安至额定电流的连续调整,后振加入高频自保电路,保证了灯管的预热启动。逆变电源使待命工作损耗仅为0.03瓦以下,适应电源电压范围可达110伏至250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电子
,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摇控调光式交流电子镇流器。电子镇流器与电感式镇流器相比节能效果比较明显,并且不用启辉器,因而问世以后发展较快。现有电子镇流器虽具有节能和不用启辉器的特点,但还不能实现大范围调光,也不适应大范围工作电压的变化,不能完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对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的性能要求,更未见有可以遥控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摇控调光式电子镇流器,不但具有节能、不用启焊器的特点,而且又可摇控操作,调光范围大,还适应大范围工作电压的变化,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它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头、壳体、底座、电子电路组成,其中电子电路包括红外发射电路、电源电路、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输出电路和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器将红外信号传送给红外接收头,信号经红外接收头内的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调控电路,再通过电源电路A点和调控电路晶闸管DK正端Db接入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控制压控自激电路的电源和工作频率。输出电路中与负载线圈n1非紧密耦合输出线圈nG绕于U型磁芯之另一磁轭,串入隔直流电容CI、灯管灯丝及灯管分流电容CG。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中其压控振荡为电流反馈式振荡,且加有电阻串电容之高频自保电路。电源电路中电源Ucc又一路经限流电容C7接入另一桥式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经电容C8及稳压二极管D5稳压滤波,由晶体管V2作振荡放大,变压器BO作振荡负载给出振荡正反馈及降压输出,变压器BO之降压输出一端接O,另一端经二极管D7整流由UO输出待命电源。调控电路中加有灯管电压反馈修正,灯管启燃后由输出变流器送来之反馈电压UI经二极管D16、D17及电容C15、C16作倍压整流,于稳压管D15及其电位器W2形成与管电流对应的反馈电压、此反馈电压与IC3于电阻R7、电容C14给出之样本电压反向连接,由其差值通过晶体管V3控制频控电压的输出。电源电路由两路电源组成。一路称受控电源,是加有电感、电容为输入电流整形的整流电路,其输出经过调控电路作通断控制。另一路称待命电源,由一简单整流逆变电路输出一稳定直流电压供给红外接收前置放大电路及调控电路。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的负载线圈绕于U型磁芯的一侧,灯管电源线圈绕于U型磁芯的另一侧。调控电路根据接收前置放大电路送来的信号控制受控电源的开关及调整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由此振荡频率确定输出功率。电源电路之受控电源加有电感电容之整形电路,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减少电源电流之谐波含量;简单逆变电路又可使待命电源用电电压范围宽而用电功率小。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由电流反馈作振荡触发,由此大范围变化之工作电压而触发功率无大变化,即保宽广变化之工作电压下无大损耗。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加有启始高频自保电路,方便保证预热启燃灯管,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输出电路为U型磁芯另一侧之非紧密耦合线圈,其不但改善输出电流波形,且由于其电压取决于灯管,即可方便启动,又可并入几匝灯管电压、反馈线圈方便地取出灯管电压反馈于调控电路,从而适应荧光灯之灯管压降判别过大于新旧灯管及不同厂家。摇控电路与此调光电子镇流器的结合保证了方便用电、节约用电的实用性。本技术的优点是除了具有一般电子镇流器所具有的节能和不用启辉器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摇控操作,调光范围大,适应大范围工作电压变化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子电路的方框图。图2为红外发射电路。图3为电源电路。图4为红外接收前置放大和调控电路。图5为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及输出电路。图中S为按钮,R为电阻,C为电容、L为电感、V为晶体管、D1为外发射管,B为变压器,D为二极管,DK为晶闸管,BO为变流器。本技术中所有电子元件均可以外购,参照电路图焊接在电路板上经过调试即可使用。注意焊接时不要造成假焊和虚焊。本技术既可装在日光灯管的灯罩内,又可装在一单独的壳体内安装在适当位置。如图1表明了本技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前置放大电路、调控电路、电源电路、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及输出电路的工作联系。图2由电池作红外发射电路电源,由C1、R2、C4作电源滤波。集成电路IC1给出三种发射调控信号,通过晶体管V1驱动红外发射管D1发出红外光调控信号。其信号种类区别于S1、S2、S3三按钮,分别作电源开关、增光、减光调控。R3、C2为阻启振荡件,C3为信号间隙定时,D2、R4作发射显示。图3电源Ucc经电感L扼流及并反向保护二极管之电容C5、C6移相后接至六支整流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其输出正极A直接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负极O则接入调控电路或受控电源。电源Ucc又一路经限流电容C7接入另一桥式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经电容C8及稳压二极管D5稳压滤波,由晶体管V2作振荡放大,变压器B。作振荡负载给出振荡正反馈及降压输出。电阻R6作启振触发,电阻R5、电容C9作振荡选频,二极管D6作晶体管发射结之反向保护。变压器BO之降压输出一端接O,另一端经二极管D7整流由U。输出特命电源。图4集成电路IC2及其外围零件组成红外接收前置放大电路。品闸管DK为受控电源之开关,此管来导通时红外接收前置放大电路及调控电路靠得命电源U。引入供电。IC2对D9送入的光电信号放大解调后送入IC3,IC3经解玛锁存后根据发射信号确定其电源开关控制的高低电压及亮度控制的样本电压。电源开关控制给出的高电平使晶闸管DK得以触发导通,由O6与A给出受控电压,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启振后调控电路得到调控电源Uy,增大有输出时调控电路的电源电压。灯管启燃后由输出变流器送来之反馈电压UI经二极管D16、D17及电容C15、C16作倍压整流,于稳压管D15及其事接电位器W2形成与管电流对应的反馈电压、此反馈电压与IC3于电阻R7、电容C14给出之样本电压反向连接,由其差值通过晶体管V3控制频控电压的输出、不同的样本电压由不同的反馈电压与具相平衡,由此闭环控制得到对应于样本电压的稳定输出。输出电路给出的灯管电压反馈Ug经二极管D10、电容C11整流滤波,通过稳压管D11限压加于电位器W1,使高于定值的灯管压降对IC3电源电压、作负反馈修正,使IC3给出之样本电压得到相应修正,减小高压降灯管的最大灯管电流,从而减弱灯管压降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图5之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由开关管VA、VB接于电源A、Ob、VA的发射极与VB的集电极接点通过正反馈变流器B1接负载变压器初级n1,n1另一端接分压、电容CA、CB之接点,CA正端接A1,CB负端接O6、受控电源A、O6有压后,电阻RO对电容CO充电,达到双向二极管D2导通电压后触发开关管VB使其导通,CB之电压加于负载线圈n1及正反馈变流器B。变流器次级二线圈均由D4a、C4a及C4b、D4b之二极管并电容各自接入VA、VB之发射结。VB导通时B1反馈使V4获载正电压,VB获导通电压。VA及VB的导通时间均由并于触发电压输入端的可控硅管导通所控制。正常工作时此可控硅的导通靠调控电路送至fa、Oa及fb、Ob经整流管D1a、D1b于电容C1a、C1b所形成的频控电压分别经电阻R1a、R1b并于对启可控硅管D3a、D3b控制极及其阴极间电容C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遥控调光式交流电子镇流器,它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头、壳体、底座、电子电路组成,其中电子电路包括红外发射电路、电源电路、压控自激多谐振荡电路、输出电路和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器将红外信号传送给红外接收头,信号经红外接收头内的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调控电路,再通过电源电路A点和调控电路晶闸管D↓[K]正端D↓[b]接入压控自激多沿振荡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宏厚郭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汤宏厚郭学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