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氖泡电子启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5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光灯启辉器。传统的启辉器内部主要工作部件采用氖泡,是机械式的金属片接触起跳,存在着起动时调长,起跳次数多,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内采用单向开关管DT,可控硅BCR与双向电压能发管SBS等全部电子元件组成的线路结构,从而使启辉器不仅在正常电压下,而且在低温低压下短时间内一次性启辉,并且无旧式启辉器时灯管产生的频闪现象,减少了灯管在高压起动时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生产和生活中照明用的日光灯启辉器。普通日光灯启辉器的主要工作部件是氖泡(即辉光放电管)。氖泡中一个是固定的静触片,另一个是由双金属片制成的U型动触片。U型双金属片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制成,里层金属片的膨胀系数大,外层的膨胀系数小。在两极加上电压后,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U型金属片受热膨胀。由于里层的膨胀系数大,双金属片趋于伸直,与固定的静触片闭合,闭合的两极间电压降为零,辉光放电停止,随之双金属片冷却,恢复原来位置,接点重新断开。断开时,如电压有一定值,日光灯镇流器将产生一个高压,加于日光灯管两端,使日光灯启辉工作。如果此时,电压处于零点附近,镇流器就不可能产生足够高的电压使日光灯起动工作,这样,启辉器得照以上步骤重新起动,直至日光灯点亮为止。由上可以看出,普通日光灯启辉时,存在着工作电压要求严,有时多次起跳的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影响了日光灯工作的可靠性,灯管的使用寿命及启辉器需经常更换。从目前全国日光灯用户来看,仅40W日光灯使用量就上亿只,每年损坏更换启辉器达4-5亿只,耗资近2亿元。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不仅在常温常压下,而且在较低环境温度和较低的工作电压下,一次性稳定启辉的电子启辉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氖泡电子启辉器的结构部份剖视图。1、外壳;2、线路板;3、盖帽;4、引脚。线路板2上焊接有电阻R1、R2、R3、R4,电容C1、C2、C3,二极管D1、D2,双向电压触发管SBS,单向电压开关管DT和双向可控硅BSR等电子元件。引脚4穿过盖帽3并且焊接在线路板2上并插入外壳1内,组成本技术无氖泡电子启辉器整体。图2为本技术的线路原理图。图2虚线外为普通日光灯SL,镇流器L和开关K。虚线内为本技术无氖泡电子启辉器的原理图单向电压开关管DT串联有保护作用的二极管D1、D2组成触发开关电路;R3、C1与双向可控硅BCR串联组成的充放电电路接在灯管两端,BCR的控制端与双向电压触发管SBS相连接,SBS的另一端与R4、R1、C3相连,而R4和C3并联再与R1串联后也并接在灯管两端;由R2、C2串联组成可控硅保护电路接在BSB两端。这样成为一个完整的无氖泡电子启辉器的电路原理图。本技术无氖泡式电子启辉器的优点如下1、由于采用了单向电压开关管DT和双向可控硅BCR等元件组成的可控硅触发电路,经过若干周日光灯管灯丝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启辉,保证了在低压(≥160V)下短时间(≤1S)内一次性起动,没有普通启辉器易产生的多次启辉和灯管频闪现象。2、保证了短时间内的一次性启动,减少了原来在灯管多次高压起动的损耗,节约了电能,延长了灯管使用寿命。3、由于电子元件具有低温下正常工作和长期不易损坏的性能,本技术采用全部电子元件,又启辉工作时间短(日光灯亮后启辉器不工作),所以能在低温下正常启辉,且长久耐用,长期不用更换。4、外型结构尺寸适用现行日光灯启辉器插座,有利于更新换代推广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过程如下将无氖泡电子启辉器插入普通日光灯启辉器插座。当接通开关K后,设电源电压处于正半周,在电压较小时,单向电压开关管DT关断。电源电压仅通过镇流器、灯丝,R1、C3产生小电流,当电源电压上升,使C3充得一定电压后,SBS导通,给C1(非线性电容)充电,因该充电电流较小,故灯管两端电压仍近于电源电压。当C1充电到一定值时,充电电流实降到零,使整个电路的电流降到近于零(仅在R1、C3中有电流),在镇流器上将产生较高的脉冲电压,它与电源电压相加,使DT导通。以上工作在瞬间完成。于是电源电流通过镇流器,D1、D2、DT、BCR释放,因镇流器的电感特性使加热电流相位落后于电源电压近90°,当加热电流下降到近于零时,DT关断,电源电压反向全部加于BCR及SBS上,BCR进入反向导通,给C1反向充电并很快达到饱和状态,充电电流降至零。该脉冲电压与负半周电源电压相加于灯管两端,经若干周后,灯丝温度达到一定值,灯管就会在负半周的高压下被启动。一旦日光灯被启动,灯管两端电压下降(灯管有负阻特性),SBS、BCR和DT都不再导通,从而预热电流及高压脉冲也不再产生,启动结束。当工作电压不到220伏时,由于选用的单向电压开关管DT能够在电压大于160伏时,正常开通与关断。在较低电压,即大于160伏而小于220伏时,重复上述工作过程,日光灯正常起动。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日光灯起动的无氖泡电子启辉器,由外壳1、线路板2、盖帽3和引脚4组成,在线路板2上焊接有电阻R1、R2、R3、R4,电容C1、C2、C3,二极管D1、D2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线路板2上两引出端并接有单向电压开关管DT;电阻R3、电容C1与双向可挖硅BCR串连组成充放电电路,并接在线路板2的引出端上;由电阻R1、R4,电容C3,双向电压触发管SBS组成可控硅触发电路,接在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端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氖泡电子启辉器,其特征在于可控硅触发电路中双向电压触发管SBS的一端与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端相接,另一端与电阻R4、R1及电容C3相连,而R4和C3并联与R1串联后接在线路板引出端上。3.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无氖泡电子启辉器,其特征在于单向电压开关管DT串联二极管D1、D2;双向可控硅BCR两端并联接有电阻R2、电容C2串联组成的保护电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光灯启辉器。传统的启辉器内部主要工作部件采用氖泡,是机械式的金属片接触起跳,存在着起动时调长,起跳次数多,使用寿命较短的缺点。本技术通过在外壳内采用单向开关管DT,可控硅BCR与双向电压能发管SBS等全部电子元件组成的线路结构,从而使启辉器不仅在正常电压下,而且在低温低压下短时间内一次性启辉,并且无旧式启辉器时灯管产生的频闪现象,减少了灯管在高压起动时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5B41/04GK2107751SQ9122282公开日1992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商君华 申请人:浙江嵊县新能源建设办公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日光灯起动的无氖泡电子启辉器,由外壳1、线路板2、盖帽3和引脚4组成,在线路板2上焊接有电阻R↓[1]、R↓[2]、R↓[3]、R↓[4],电容C↓[1]、C↓[2]、C↓[3],二极管D↓[1]、D↓[2]等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线路板2上两引出端并接有单向电压开关管DT;电阻R↓[3]、电容C↓[1]与双向可挖硅BCR串连组成充放电电路,并接在线路板2的引出端上;由电阻R↓[1]、R↓[4],电容C↓[3],双向电压触发管SBS组成可控硅触发电路,按在双向可控硅BCR的控制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君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嵊县新能源建设办公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