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五奎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广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90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广告灯,广告灯具有数个太阳能电池板(1)和数个场致发光片(2),太阳能电池板(1)和场致发光片(2)分别固定在箱体的上方和前面,电路板(6)上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储存电流的可充电电池(3),可充电电池(3)的直流电通过线圈(T1)逆变为交流电,场致发光片(2)与线圈(T1)的输出端相连并受到交流电场作用发光,场致发光片(2)的基材是玻璃或聚酯薄膜,解决了广告灯的利用太阳能问题,具有技术效果好、耗电低、不需要网电系统和易于实施等优点,广泛适合于工业、商业、交通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灯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广告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广告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近年得到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纳米二氧化钛等几种,其中以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工艺成熟而且成本低廉。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发光产品也发展迅速,其中以LED发光最为普遍,很多太阳能广告灯、门牌灯等产品,多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与LED或普通荧光灯管结合,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可充电电池中,晚上没有光照时,充了电的电池自动点亮LED灯或灯管。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普通荧光灯管发光存在一系列困难,一是无法制作任意形状的广告产品,二是高耗能,太阳能电池功率消耗太大,成本高。因而,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推广。利用LED作为发光源制作广告产品,同样存在一系列困难,一是LED属于点光源,发光严重不均匀,二是发光面积难以提高,三是存在亮度问题,因而,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必需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不需要网电系统的,可以方便制作任意形状、发光质量好的太阳能广告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太阳能广告灯,包括广告箱箱体和电路板6,该广告灯还具有太阳能电池板1、场致发光片2,数块太阳能电池板1并列固定于广告箱箱体的上方,数个场致发光片2并列固定在箱体的前面,电路板6位于箱体内并固定于底壳9上,电路板6上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储存电流的可充电电池3,可充电电池3的直流电通过线圈T1逆变为交流电,场致发光片2与线圈T1的输出端相连并受到交流电场作用发光。所述的场致发光,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光现象,一般是指半导体,主要是荧光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自发光现象,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加在两极的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撞击荧光物质,引起电子能级的跳跃、变化、复合而发射出高效率冷光。发光方式可以为常亮和闪烁。本技术是将场致发光片2制作成各种广告图案,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驱动场致发光片2发光。采用太阳能电池自控或外加光敏控制,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场致发光片上的图案自动发光。场致发光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成任意图案如门牌号码、街区指示、安全警示、便民地图、路标、圣诞老人图像等。本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板1,是指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的电路可以为充放电控制电路中串联有二极管D1、可充电电池BATT,三极管Q1的基极与分压电路R1、分压电路R2的公共端相连,分压电路R1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3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电阻R3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可充电电池BATT正极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联的分压电路R5、分压电路R6与三极管Q4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4的基极与分压电路R5和分压电路R6的公共端相连,三极管Q4的集电极先后连接经电阻R8、电阻R7与二极管D3正极相连并经二极管D3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发射极直接相连;逆变控制电路中,电阻R8与电容C2并联后经电容C3与线圈T1的输入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线圈T1的输入端相连,线圈T1的输出端与场致发光片EL PLATE的输入端相连。当有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变化在电池板两端产生电压使三极管Q1导通,并通过二极管D1给可充电电池BATT充电,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线圈T1截止;没有阳光时,三极管Q1截止,可充电电池两端的电压使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线圈T1均导通,场致发光片得电点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有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变化在电池板两端产生电压,它通过二极管D1给可充电电池BATT充电。同时,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压使三极管Q1导通。从而,使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线圈T1截止。所以,场致发光片不亮。没有阳光时,太阳能电池板两端没有电压,三极管Q1截止。可充电电池两端的电压使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线圈T1均导通,场致发光片得电点亮。这样就实现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弱光性对电路进行通、断控制。于是,在白天场致发光片就不会亮,而到天黑场致发光片会自动点亮,到第二天天亮它又会自动熄灭。值得强调的是本技术在电路中设计了精确的欠压保护电路。这样,就算在连续几天没有太阳,太阳能电池板无法给电池充电,电池电压下降到设定的保护电压值时,灯会自动熄灭,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电池过放而损坏电池。以1节可充电电池驱动的门牌灯为例,电阻R3、二极管D2、电阻R4、三极管Q2欠压保护电路,当电池电压下降到0.85-0.95时,电阻R4上的分压将不能使三极管Q2导通,导致三极管Q3、三极管Q4截止,线圈T1没有输入,就会进入欠压保护状态,电路完全截止。等到有阳光,太阳能电池板给可充电电池充电,只有当电池的电压高于欠压保护值时,门牌灯才能正常工作。欠压保护就是放电控制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变化在电池板两端产生电压,它通过二极管D1给可充电电池BATT充电,这个二极管起防反冲作用,就是充电控制。本技术所述的场致发光片(2)依次由基材层(10)、导电膜层(11)、色彩油墨层(12)、绝缘层(13)、荧光层(14)、介电层(15)、背电极层(16)和保护层(17)组成,各层依次紧密融合成一个整体。本技术的场致发光片(2)的基材层(10)是玻璃层,也可以是聚酯薄膜层。换句话说,本技术所述的场致发光片的基材是玻璃或聚酯薄膜之一种。把太阳能电池与以玻璃或聚酯类薄膜为基材的场致发光片相结合,利用太阳能代替电网电源,提供场致发光片发光所需能源,其工作电压范围为30-300V A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技术效果好由于是面光源,其发光均匀、柔和、色彩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广告的视觉效果;2、本产品发光时不发热、耗电低、不产生紫外线,既有节能效果,所发的光对人类身体无害;3、使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不需要网电系统,成本低廉,因而易于实施且具有推广价值;4、使用过程简单,无维护费用。附图说明以下是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图1是太阳能广告灯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太阳能广告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致场发光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4中,1是太阳能电池板,2是致场发光片,3是电池盒,4是可充电电池,5是密封圈,6是电路板,7是挂孔板,8是面壳,9是底壳,10是基材,11是导电膜(前电极),12是色彩油墨层,13是绝缘层,14是荧光层,15是介电层,16是背电极层,17是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2,太阳能广告灯包括广告箱箱体和电路板,广告灯还具有太阳能电池板1、场致发光片2,数个太阳能电池板1并列排列并位于广告箱箱体的上方,可充电电池4位于广告灯箱体内腔中的电池盒3内,电路板6固定于广告灯箱体的内腔,数块场致发光片2并列排列并固定于广告箱箱体前端。参照图3,充放电控制电路中串联有二极管D1、可充电电池BATT,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广告灯,包括广告箱箱体和电路板(6),其特征在于:广告灯还具有太阳能电池板(1)、场致发光片(2),数块太阳能电池板(1)并列固定于广告箱箱体的上方,数个场致发光片(2)并列固定在箱体的前面,电路板(6)位于箱体内并固定于底壳(9)上,电路板(6)上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储存电流的可充电电池(3),可充电电池(3)的直流电通过线圈(T1)逆变为交流电,场致发光片(2)与线圈(T1)的输出端相连并受到交流电场作用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五奎任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五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