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89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排水井采用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范围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排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城镇排水系统及污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及污废水处理厂站的多功能排水井。

技术介绍

[0002]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在现代化城镇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衡量现代化城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保证城镇有一个科学畅通的排水系统,是城市及时排除污、废水及雨水,避免受到城市内涝威胁的重要保障。
[0003]一方面,面对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排水系统中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增加的风险,对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及时将管道中的废物及时排出、不带入下游管道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4]另一方面,部分老旧城区存在管道错接问题,发生此类问题时如不做好水封,会造成污水管网系统中积累的沼气等废气排入上游管道系统,如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这一问题已不止一次在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发生,由于沼气在车间内聚集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0005]再一方面,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中,如上下游管道高差较大,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需设置消能井,传统消能井占地较大,面对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市政管线越来越密集的城镇,如何将附属设施小型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0006]排水井作为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基础环节及重要环节,开发一种占地小、且功能多变(排浮渣、消能、水封等功能)的排水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小,功能集成、多变的多功能排水井,在提高应对狭小、复杂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可将污、废水中的浮渣和沉泥及时分离,同时如上下游管路高差较大,起到跌水消能作用,且可通过井内管路调整实现水封功能,防止下游废气进入上游管道系统,从而降低废气爆炸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风险。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排水井采用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范围为45
°
~180
°
;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管道高于所述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入水口设置有等径的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口与出水管道的入水口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接口呈竖直方向设置,其中朝向上方的接口连接有上部短管,朝向下方的接口连接有下部短管;所述上部短管的顶部设置有盲法兰。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长和宽的范围为1.2~1.4米,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对应的上、下游管道的管径小于等于DN500,若上、下游管道的管径大于DN500,相应的增加排水井
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短管的底标高和出水管道的底标高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0.6~0.8米。
[0011]进一步的,若排水井的上部需增加清通空间时,将上部短管替换为与三通接头管径不一致的异径管。
[0012]进一步的,上部短管的顶部高于进水管道的管顶至少0.5米。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在传统排水井基础上,将排浮渣、排沉泥、跌水消能功能及水封功能集成,丰富了井的功能。
[0015]2.本技术实现了多功能井的小型化,以适应市政管道系统的复杂性及密集性,将井小型化、且不影响原有排水功能的同时,可及时分离出污、废水中的浮渣或沉泥,提高了管道的可通过性,也降低了排水管道系统疏通等运行成本。
[0016]3.水流从进水管道流入下部短管使得水流方向从水平向转变为竖直向,水流发生明显的偏转,在水流克服流向变化的过程中,水中能量得以部分消除。此外,由于排水井内水位高于出水管道的管底标高,进水管道高于出水管道,水流从进水管道跌落落排水井内水位,也会消除一部分能量。本技术中的跌水采用水力消能方式,通过流动方向的转变进行消能,减小了井的尺寸,从而降低了工程费用。
[0017]4.实现排浮渣及排沉泥功能,井室内水流从进水管道流入下部短管使得水流方向从水平向转变为竖直向,水流发生明显的偏转,使得污、废水中重量较大的废物得以沉积于井室底部。由于上部短管顶部高于进水管道管顶至少0.5米,因此污、废水中的轻质浮渣,被上部短管拦截,污、废水中的轻质浮渣与重质沉泥得以分离,通过定期清掏对排水井进行清理。
[0018]5.实现水封功能,当下部短管底标高和出水管道管底标高高差大于0.6~0.8米时,相当于形成了0.6~0.8米的水封层,可防止下游管道中产生的废弃排入井内,甚至通过进水管道排入上游管道或室内。降低了有害、易燃、易爆废气在上游管道或室内富集进而造成爆炸的风险,有效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多功能排水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三通接头连接上部短管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三通接头连接异径管的剖面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进水管道,2

出水管道,3

三通接头,4

下部短管,5

上部短管,6

盲法兰,7

异径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包括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2,其中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2对应的上、下游管道的管径不大于DN500为最佳,如管径大于DN500,需相应增加排水井尺寸。
[0025]排水井采用长方体混凝土结构,其净尺寸A和B一般不大于1.2~1.4米,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2方向均为示意,其具体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2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C可在45
°
至180
°
之间调整,角度适用范围大。
[0026]竖直方向上进水管道1高于出水管道2,出水管道2的入水口设置有等径的三通接头3,三通接头3的其中一个接口与出水管道2的入水口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接口呈竖直方向设置,其中朝向上方的接口连接有上部短管5,朝向下方的接口连接有下部短管4;上部短管5的顶部设置有盲法兰6。
[0027]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排水井能够实现排浮渣及排沉泥功能。水流从进水管道1流入井室,水流从短管4及三通接头3,流入出水管道2,随之被排入下游管道。由于水流从进水管道1流入下部短管4使得水流方向从水平向转变为竖直向,水流发生明显的偏转,使得污、废水中重量较大的废物得以沉积于井室底部。本实施例中上部短管5顶部高于进水管道1管顶至少0.5米,因此污、废水中的轻质浮渣,被上部短管5拦截。基于上述原理,污、废水中的轻质浮渣与重质沉泥得以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采用长方体混凝土结构,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范围为45
°
~180
°
;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管道高于所述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入水口设置有等径的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口与出水管道的入水口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接口呈竖直方向设置,其中朝向上方的接口可拆卸的连接有上部短管,朝向下方的接口连接有下部短管;所述上部短管的顶部设置有盲法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排水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楠刘天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