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79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割取栓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输送管、中间管、内管、取栓机构和显影帽,中间管位于该装置近端,显影帽位于装置远端,显影帽设置有显影功能,使得取栓机构能在影像设备下被清楚地观察到,取栓机构位于输送管内的中间管和显影帽之间,该取栓机构能够被完全压缩在输送管内,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自由收缩和打开恢复到原状;取栓机构包括采栓支架、切割囊袋和收集袋,采栓支架拥有矩形横截面的切割丝,能够将血栓从血管壁上分离采摘下来,切割囊袋将采栓支架切割下来的大块血栓收集起来,并进行二次切割,收集袋收集取栓过程中以及碎栓过程中所有掉落的血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一次性将血管内血栓全部取出,操作方便,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割取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割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栓形成是血管内发生血凝块的术语,静脉血栓是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血栓)。常见类型的静脉血栓形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主要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血栓)。非特异性体征可包括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和充血的浅静脉。如果血栓脱落(栓塞),并流向肺部,它可能会成为危及生命的肺栓塞(PE,pulmonary embolism)。除了可能由PE导致的寿命损失之外,DVT还可能导致显著的健康问题。
[0003]介入治疗学(又称介入放射学),指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机械取栓、动、静脉溶栓、球囊扩张。机械取栓以导引导管建立输送通道,将取栓支架输送至神经血管栓塞部位,取栓支架释放后,通过取栓支架对血栓的切割与回撤,并在抽吸的作用下,达到取栓的效果;相比于传统手术,机械取栓有着手术手术快、适合急性患者、术前准备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一些深层静脉血栓,其特点是直径粗表面钙化严重,市面上也陆续有专门针对大直径血管取栓的器械。
[0004]在当今,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血管内疾病治疗的一种趋势,在临床中,10%~20%的患者无法实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其中,术中血栓逃逸是导致血管不完全再通的最常见原因。并且临床中常因为血栓的位置复杂以及血栓表面钙化等原因,导致器械很难一次性将血栓全部清除干净,需要将器械多次进入患者体内取出参残余血栓,这就导致了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增大患者手术感染风险。
[0005]目前市面上也有针对粗血管以及大血栓的取栓系统,其系统带有较大的编织网篮,能够将整段血管中的大血栓都收集起来。但是目前这种装置也有缺点。因为大血管中的血栓,除了血栓量大,还有一个常见特征:血栓表面钙化变硬。这就导致收集系统在取到血栓后,血栓常常团成一大块,堵在输送/抽吸导管口部无法被收回,也无法被取出体外。如果加大回撤力,要么就是造成器械损坏,导致支架和血栓一起脱落在患者血管体内,这将是严重医疗事故;要么就是大的回撤力导致支架不断给血栓施加包覆压力,导致血栓中心柔软栓子被挤压出来,从支架网孔逃逸出来,被血流带到血管深处。
[0006]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切割取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次性将血栓全部清除干净,避免将器械多次进入患者体内取出参残余血栓。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取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送管、中间
管、内管、取栓机构和显影帽,其中,
[0009]所述中间管,位于所述装置的近端;
[0010]所述显影帽,位于所述装置的远端,所述显影帽设置有显影功能,使得所述取栓机构能在影像设备下被清楚地观察到;
[0011]所述取栓机构,位于所述输送管内,在所述中间管和所述显影帽之间,所述取栓机构能够被完全压缩在所述输送管内,所述取栓机构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自由收缩和打开恢复到原状;
[0012]所述取栓机构包括采栓支架、切割囊袋和收集袋,所述采栓支架拥有矩形横截面的切割丝,能够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上分离采摘下来;所述切割囊袋能够将所述采栓支架切割下来的大块血栓收集起来,并进行二次切割;所述收集袋收集取栓过程中以及碎栓过程中所有掉落的所述血栓;所述切割囊袋和所述收集袋通过控制进行开合,实现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切割分离并取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采栓支架位于所述取栓机构的最近端位置,最先与所述血栓接触,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分离;所述采栓支架设置有大口径开口,所述大口径开口没有其他遮挡,兜住并采集所有切割的所述血栓。
[0014]进一步地,所述采栓支架的材料为记忆合金镍钛,使用镍钛管进行激光切割,并多次扩张成网状支架;所述采栓支架表面进行喷砂酸洗氧化处理,并去掉切割毛刺以及锐利的尖角。
[0015]进一步地,所述采栓支架采用双层镍钛丝的编织支架,所述镍钛丝直径可以根据不同血栓情况灵活调整。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囊袋近端设置大开口,所述近端开口与所述采栓支架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囊袋与所述采栓支架的连接没有任何其他中间过渡,所述切割囊袋远端收口与所述内管完全固定,所述内管转动可以带动所述切割囊袋的远端收口跟着转动,但所述切割囊袋近端开口不跟着转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囊袋包括镍钛芯轴和弹簧丝线,所述镍钛芯轴由镍钛丝线组成,所述弹簧丝线缠绕在所述镍钛芯轴的表面编织成大节距网兜,缠绕方式为非紧密绕,增大所述切割囊袋与所述血栓接触面的摩擦力,所述切割囊袋能够自由被打开和收缩,打开后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撑起整个所述网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囊袋编织PPI为5

50,所述PPI值可以根据所述血栓的大小以及不同血管进行调整。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丝线的材料为不锈钢和/或高密度金属,所述高密度金属为铂钨合金。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袋内层是镍钛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所述编织网外层覆有一层高分子材料薄膜,所述收集袋编织层近端开口与所述切割囊袋近端开口一起连接在所述采栓支架的远端,所述收集袋远端收口通过远端固定环进行套装,所述远端固定环为中空的圆柱结构并套在所述内管上,所述远端固定环可以沿着所述内管轴向运动。
[0021]进一步地,所述薄膜材料包括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所述薄膜厚度为0.5mm~50μm,所述薄膜表面分布无数膜孔隙,所述膜孔隙的直径为0.5mm~30μm,方便血液通过。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切割囊袋结构,能够将捕捉到的血栓进行切割,特别适用于大块血栓以及钙化的硬质血栓,本专利技术能够一次性将血管内血栓全部取出,不需要器械多次进入血管才能彻底取出残余血栓,而目前市面上的取栓支架很难全部取出来,并且这种情况取栓风险非常高。
[0024]2、本专利技术的切割囊袋和收集袋可以通过手柄控制,操作方便,也节约医用材料,减轻患者消费压力;
[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切割取栓装置套装状态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收集袋未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收集袋完全打开状态正视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收集袋完全打开状态侧视图;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送管、中间管、内管、取栓机构和显影帽,其中,所述中间管,位于所述装置的近端;所述显影帽,位于所述装置的远端,所述显影帽设置有显影功能,使得所述取栓机构能在影像设备下被清楚地观察到;所述取栓机构,位于所述输送管内,在所述中间管和所述显影帽之间,所述取栓机构能够被完全压缩在所述输送管内,所述取栓机构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自由收缩和打开恢复到原状;所述取栓机构包括采栓支架、切割囊袋和收集袋,所述采栓支架拥有矩形横截面的切割丝,能够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上分离采摘下来;所述切割囊袋能够将所述采栓支架切割下来的大块血栓收集起来,并进行二次切割;所述收集袋收集取栓过程中以及碎栓过程中所有掉落的所述血栓;所述切割囊袋和所述收集袋通过控制进行开合,实现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切割分离并取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栓支架位于所述取栓机构的最近端位置,最先与所述血栓接触,将所述血栓从血管壁分离;所述采栓支架设置有大口径开口,所述大口径开口没有其他遮挡,兜住并采集所有切割的所述血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栓支架的材料为记忆合金镍钛,使用镍钛管进行激光切割,并多次扩张成网状支架;所述采栓支架表面进行喷砂酸洗氧化处理,并去掉切割毛刺以及锐利的尖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栓支架采用双层镍钛丝的编织支架,所述镍钛丝直径可以根据不同血栓情况灵活调整。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囊袋近端设置大开口,所述近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少杰朱鑫建钱潇滨陈文海张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玄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