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50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针对药敷过程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和灰尘,会导致药敷位置堆积堵塞,从而影响药液与肌肤的实际接触效果,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外敷盒,所述外敷盒的底部开设有对称的底嵌槽,外敷盒上设置有棉包带,棉包带位于两个底嵌槽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能够在药敷过程中自行更换患者药敷位置的棉包带,避免药敷时间过长,人体的汗液和灰尘粘附在棉包带上,从而影响药液进入人体的效果,同时替换组件在自行更换棉包带过程中是贴合皮肤进行,在棉包带的移动更换过程中能够将皮肤上的汗液和灰尘擦拭带走,从而保证后续的药敷效果。从而保证后续的药敷效果。从而保证后续的药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病证动物模型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以及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
[0003]中药外敷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敷于体表的中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0004]为了保证中药药效的充分吸收,患者需要进行药敷的时间较长,由于药敷过程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和灰尘,会导致药敷位置堆积堵塞,从而影响药液与肌肤的实际接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药敷过程中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液和灰尘,会导致药敷位置堆积堵塞,从而影响药液与肌肤的实际接触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外敷盒,所述外敷盒的底部开设有对称的底嵌槽,外敷盒上设置有棉包带,棉包带位于两个底嵌槽之间,且外敷盒上设置有替换组件,所述替换组件包括成卷杆和收卷杆,成卷杆和收卷杆位于外敷盒上呈对称分布,且成卷杆和收卷杆的两端分别与外敷盒的两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外敷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收卷电机,收卷电机位于收卷杆的一侧,且收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短轴,短轴的另一端与收卷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敷盒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偏压座,且两个偏压座上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轴杆,轴杆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辅助滚筒,两个所述偏压座上均开设有柱形孔,柱形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两端分别与外敷盒的两侧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卷簧,卷簧分别位于转杆的两端,且卷簧的两端分别与转杆和外敷盒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通过设置有替换组件,利用替换组件能够在药敷过程中自行更换患者药敷位置的棉包带,避免药敷时间过长,人体的汗液和灰尘粘附在棉包带上,从而影响药液进入人体的效果,同时替换组件在自行更换棉包带过程中是贴合皮肤进行,在棉包带的移动更换过程中能够将皮肤上的汗液和灰尘擦拭带走,从而保证后续的药敷效果。
[000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敷盒的中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药
液筒,药液筒的上侧开设有加液口,加液口的内部设置有堵液塞,且药液筒的内部设置有浸液组件;匀液箱与药液筒的下端固定连接,输液盒位于匀液箱和药液筒之间,且输液盒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匀液箱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倾斜凸盒,两个倾斜凸盒的下侧均设置有多个等距的排液凸座,排液凸座位于外敷盒的下方,棉包带的上方,且匀液箱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位于两个倾斜凸盒之间,转轴的外部活动连接有中置滚筒,中置滚筒位于棉包带的上方。
[0009]通过设置有浸液组件,利用浸液组件能够将药液筒内的中药药液均匀的输送至下方的棉包带内,从而进行中药药敷操作;排液凸座能够提高药液浸入棉包带的均匀性,控制阀为智能自控式,能够在棉包带的更换环节进行自行的打开和关闭,中置滚筒则提高了棉包带在匀液箱位置移动时的流畅性。
[00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敷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等距的底置安装槽,多个底置安装槽位于匀液箱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且多个底置安装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穴位按摩组件;所述穴位按摩组件包括旋座和多个推压杆,旋座与底置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旋座的下侧开设有多个圆周等距的柱形圆孔,多个推压杆分别位于多个柱形圆孔的内部,多个推压杆与多个柱形圆孔之间均活动连接;多个所述推压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顶块,顶块与为柱形圆孔的内部,多个推压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按摩头,按摩头的下侧均设置有多个凸起,且多个推压杆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块的下侧和旋座上柱形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通过设置有穴位按摩组件,利用穴位按摩组件能够在药敷过程中对患者的药敷位置进行旋转式的按压,辅助穴位按摩提高中药药液进入肌肤,从而提高患者对药液的吸收,以及提高患者药敷过程中的舒适度。
[0012]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多个所述旋座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轮盘,位于同一侧的多个轮盘之间设置有皮带,且外敷盒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位于两个轮盘的上方,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短轴,短轴的另一端与下方的轮盘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敷盒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异型空腔,多个异型空腔分别位于多个底置安装槽之间,且多个异型空腔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热板。
[0013]通过设置有电热板,整个过程中,电热板均是处于工作状态,能够对棉包带上的药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药液进入人体的效果。
[0014]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敷盒的外部设置有撑架,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侧座,两个侧座位于外敷盒的上方,两个侧座上均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限位杆的下端与外敷盒的上侧固定连接,且撑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外敷盒的上侧固定连接。
[0015]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具有能够在药敷过程中自行更换患者药敷位置的棉包带,避免药敷时间过长,人体的汗液和灰尘粘附在棉包带上,从而影响药液进入人体的效果,同时替换组件在自行更换棉包带过程中是贴合皮肤进行,在棉包带的移动更换过程中能够将皮肤上的汗液和灰尘擦拭带走,从而保证后续的药敷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外敷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替换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外敷盒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药液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浸液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的穴位按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外敷盒;2、底嵌槽;3、棉包带;4、替换组件;401、成卷杆;402、收卷杆;403、收卷电机;404、偏压座;405、轴杆;406、辅助滚筒;407、转杆;408、卷簧;5、药液筒;6、加液口;7、堵液塞;8、浸液组件;801、输液盒;802、匀液箱;803、控制阀;8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外敷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盒(1)的底部开设有对称的底嵌槽(2),外敷盒(1)上设置有棉包带(3),棉包带(3)位于两个底嵌槽(2)之间,且外敷盒(1)上设置有替换组件(4),所述替换组件(4)包括成卷杆(401)和收卷杆(402),成卷杆(401)和收卷杆(402)位于外敷盒(1)上呈对称分布,且成卷杆(401)和收卷杆(402)的两端分别与外敷盒(1)的两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外敷盒(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收卷电机(403),收卷电机(403)位于收卷杆(402)的一侧,且收卷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短轴,短轴的另一端与收卷杆(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敷盒(1)的底部设置有对称的偏压座(404),且两个偏压座(404)上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轴杆(405),轴杆(405)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辅助滚筒(406),两个所述偏压座(404)上均开设有柱形孔,柱形孔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转杆(407),且转杆(407)的两端分别与外敷盒(1)的两侧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407)的外部均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卷簧(408),卷簧(408)分别位于转杆(407)的两端,且卷簧(408)的两端分别与转杆(407)和外敷盒(1)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盒(1)的中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药液筒(5),药液筒(5)的上侧开设有加液口(6),加液口(6)的内部设置有堵液塞(7),且药液筒(5)的内部设置有浸液组件(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液组件(8)包括输液盒(801)和匀液箱(802),匀液箱(802)与药液筒(5)的下端固定连接,输液盒(801)位于匀液箱(802)和药液筒(5)之间,且输液盒(801)上设置有控制阀(8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用中药外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液箱(802)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倾斜凸盒,两个倾斜凸盒的下侧均设置有多个等距的排液凸座(804),排液凸座(804)位于外敷盒(1)的下方,棉包带(3)的上方,且匀液箱(80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805),转轴(805)位于两个倾斜凸盒之间,转轴(80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中置滚筒(806),中置滚筒(806)位于棉包带(3)的上方。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薇奉燕文琼梅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