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导热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通讯、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电子器件逐渐朝着高度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频方向发展,电子器件对器件体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电子器件高度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集中的热量,严重影响了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寿命。因此,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是十分必要且无法缺少的。电子器件散热的方式主要有:风扇散热、散热片散热、液冷散热等散热途径,但无论何种散热方式均与电子器件高度小型化的趋势相悖,并且会增加电子系统的功耗。
[0003]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在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广泛应用。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聚酰亚胺的绝缘等级介于最高的H与F级之间,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在155
‑
180℃,在微电子封装领域,聚酰亚胺因为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认为是理想的封装材料,特别是在柔性封装基板方面。然而聚酰亚胺本征的热导率很低,内部结构没有微观导热通路,同时本身的界面热阻高,导致材料本身的导热性差,不利于热量的快速传导,部分领域甚至将聚酰亚胺作为高温隔热材料,过强的隔热性能对于聚酰亚胺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是不利的,限制了其的广泛应用。目前构筑有序的导热通路或降低界面热阻的方法大多存在过程复杂、耗时和成本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酰亚胺膜基体、导热填料、溶剂混合,分散均匀,得到混合分散体;(2)将所述混合分散体涂覆于基材上,经聚合物合成,即得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包括质量百分比为40
‑
90%的聚酰亚胺膜基体、质量百分比为5
‑
40%的导热填料以及余量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膜基体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十八胺、聚丙烯腈、1,2,4,5
‑
均苯四甲酸二酐、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二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导热填料包括氮化镓、氮化硼、氧化铝、氧化石墨烯、Li7La3Zr2O
12
、Li
6.75
La3Zr
1.75
Ta
0.25
O
12
、Li
10
GeP2S
12
、Li
5.5
PS
4.5
Cl
1.5
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溶剂包括烃类、腈类、苯类、醚类、酯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分散方法包括机械化学辅助分散法、球磨分散法、超声分散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分散方法为球磨分散法,所述球磨分散法具体为:室温下以300
‑
600rpm的转速连续研磨10
‑
30h;和/或所述分散方法为超声分散法,所述超声分散法具体为:在室温下超声分散10
‑
60min,重复5
‑
15次;和/或所述分散方法为机械化学辅助分散法,所述机械化学辅助分散法具体为:在所述聚酰亚胺膜前驱体与所述导热填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分散剂,在室温下搅拌分散10
‑
25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合物合成方法包括加热干燥法、原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勇,牛凇桥,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上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