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33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外保温层、内保温层、连接构件、顶板、插杆、夹板、卡扣、卡扣主体、弯曲部、卡接部;所述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的内部均设有外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安装在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之间,且内保温层的两侧分别于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通过连接构件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建筑外护墙的砌块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保温效果好,便于砌块的分割,方便操作,连接牢固性强、整体稳定性强,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砌块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

技术介绍

[0002]砌块是一种比粘土砖体型大的块状建筑制品,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外护墙常用的建筑材料。
[0003]为了提高建筑外护墙的保温性,通常在砌块内部设置泡沫保温层,泡沫保温层通过两侧外壁上的楔形块与混凝土部分的楔形凹槽卡合实现连接,从而与两侧的混凝土部分连接为一体,但连接强度较为一般,使得整体牢固性较差、稳定性较差,并且在堆砌建筑外护墙时,需要交错堆砌,目的是将砌块与砌块的缝隙错开,从而提高建筑外护墙的稳定性,因此边缘处的砌块需要从中间位置分割,现有砌块保温层厚度较厚,分割时操作非常不便。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包括:第一块体、第二块体、外保温层、内保温层、连接构件、顶板、插杆、夹板、卡扣、卡扣主体、弯曲部、卡接部;所述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的内部均设有外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安装在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之间,且内保温层的两侧分别于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通过连接构件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外保温层由多块横截面呈“U”形的泡沫保温板组成,所述泡沫保温板呈交错分布设有两层,且所述两层泡沫保温板的方向相反,增大外保温层分布范围,提高保温效果,同时降低泡沫保温板的厚度,便于砌块的分割,并且降低设置外保温层对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内保温层在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之间设有两块,且两块内保温层的接缝处位于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的中间位置,在分割砌块时无需将内保温层分割,方便操作。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内保温层两侧的外壁上设有楔形凸起,且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楔形凸起的楔形凹槽,内保温层通过两侧外壁上的楔形凸起与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的内侧壁上的楔形凹槽卡合实现固定,从而连接为一体。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连接构件包
括顶板,所述插杆焊接安装在顶板两端的底部,所述夹板的两端套入安装在插杆的底部,且夹板与插杆通过卡扣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顶板一端底部的插杆与第一块体内侧壁上的楔形凹槽卡合,且顶板另一端底部的插杆与第二块体内侧壁上的楔形凹槽卡合,插杆对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与内保温层松脱,提高整体牢固性与稳定性。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插杆的底部开设有环状凹槽,对卡扣主体起到限位作用。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卡扣包括卡扣主体,所述弯曲部设在卡扣主体的两端,所述卡接部位于弯曲部的两端。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弯曲部呈“U”形,通过弯曲部的弯曲使卡接部向内活动,更便于卡扣主体的安装与固定。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所述卡接部的端部弯曲呈半圆形,所述卡接部与插杆底部的环状凹槽卡合,卡接部通过与插杆卡合实现固定,对夹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夹板脱落,提高连接构件安装的牢固性。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外保温层由多块横截面呈“U”形的泡沫保温板组成,所述泡沫保温板呈交错分布设有两层,且所述两层泡沫保温板的方向相反,内保温层在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之间设有两块,且两块内保温层的接缝处位于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的中间位置的设置,增大外保温层分布范围,提高保温效果,同时降低泡沫保温板的厚度,便于砌块的分割,并且降低设置外保温层对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且在分割砌块时无需将内保温层分割,方便操作。
[0019]2、本专利技术连接构件包括顶板,所述插杆焊接安装在顶板两端的底部,所述夹板的两端套入安装在插杆的底部,且夹板与插杆通过卡扣固定的设置,插杆对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块体及第二块体与内保温层松脱,提高整体牢固性与稳定性。
[0020]3、本专利技术卡扣包括卡扣主体,所述弯曲部设在卡扣主体的两端,所述卡接部位于弯曲部的两端的设置,通过弯曲部的弯曲使卡接部向内活动,更便于卡扣主体的安装与固定,而卡接部通过与插杆卡合实现固定,对夹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夹板脱落,提高连接构件安装的牢固性。
[002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建筑外护墙的砌块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保温效果好,便于砌块的分割,方便操作,连接牢固性强、整体稳定性强,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构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卡扣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第一块体1、第二块体2、外保温层3、内保温层4、连接构件5、顶板501、插杆502、夹板503、卡扣504、卡扣主体5041、弯曲部5042、卡接部504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包括:第一块体(1)、第二块体(2)、外保温层(3)、内保温层(4)、连接构件(5)、顶板(501)、插杆(502)、夹板(503)、卡扣(504)、卡扣主体(5041)、弯曲部(5042)、卡接部(504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1)及第二块体(2)的内部均设有外保温层(3);所述内保温层(4)安装在第一块体(1)及第二块体(2)之间,且内保温层(4)的两侧分别于第一块体(1)及第二块体(2)卡合固定;所述第一块体(1)与第二块体(2)通过连接构件(5)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层(3)由多块横截面呈“U”形的泡沫保温板组成,所述泡沫保温板呈交错分布设有两层,且所述两层泡沫保温板的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4)在第一块体(1)与第二块体(2)之间设有两块,且两块内保温层(4)的接缝处位于第一块体(1)及第二块体(2)的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护墙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4)两侧的外壁上设有楔形凸起,且第一块体(1)与第二块体(2)的内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楔形凸起的楔形凹槽。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爱鹏胡希刚陈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鼎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