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32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及其生产方法,该双蜗壳水泵泵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端,所述外壳体前侧设置有前端盖;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连接有圆弧隔板,所述圆弧隔板为空心体,所述圆弧隔板上滑动设置有推顶件,所述出水管端内设置有与推顶件配合的对夹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圆弧隔板为空心体,且内部装有液体,当驱动进入水泵内的水流顺着圆弧隔板两侧流动,且在末端交集时,往复活塞组件重复作用圆弧隔板内的液体,使得末端的滑动堵头横向滑动,滑动堵头则带动成对的夹板对夹,对交集的水流进行作用,避免产生涡流,从而降低水力损耗,同时对夹过程中还可对水流产生增压效果。产生增压效果。产生增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蜗壳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对于流量较大的水泵来说,人们通常把泵的压水室设计成双蜗壳的形式,即泵体内分成两个蜗室,主要通过设置圆弧隔板分隔,如此水流进入泵体内后,便可依靠离心力形成两股水流,分别顺着两个蜗室流动,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水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径向力;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7299914B,名称为一种新型潜污泵双蜗壳泵体及设计方法,一方面在现有的双蜗壳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了,将隔板分成对称于蜗壳对称平面的两个部分,并对隔板尾部厚度进行了设计,减小隔板末端及蜗壳扩散段出现的涡流区,降低输送介质对隔板的直接冲击,提高泵效率及寿。
[0004]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方案中仅将隔板末端厚度进行了改进,减小隔板末端产生的涡流区,但是在水流冲击比较大的情况,两个蜗室流动的水流在隔板末端汇集后,仍然很容易对冲产生涡流,一旦产生涡流,便会导致输出水力降低,即造成水力损耗,同时上述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端(2),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进水口(12),所述外壳体(1)前侧设置有前端盖(2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圆弧隔板(3),所述圆弧隔板(3)为空心体,所述圆弧隔板(3)上滑动设置有推顶件,所述出水管端(2)内设置有与推顶件配合的对夹机构,所述对夹机构包括夹板(4),所述夹板(4)成对设置在出水管端(2)内,所述出水管端(2)内壁上连接有连接环(8),所述连接环(8)的内壁上成对连接有伸缩连接杆(11),且伸缩连接杆(11)的伸缩端与夹板(4)对应连接,所述伸缩连接杆(11)的伸缩端和连接环(8)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10),所述夹板(4)与推顶件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圆弧隔板(3)的底端设置有往复活塞组件,所述进水口(12)上连接有转环(14),所述转环(14)与往复活塞组件之间连接有摇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管(19),所述活塞管(19)贯穿外壳体(1)底部,所述圆弧隔板(3)的底端连接有螺纹对接管(18),且螺纹对接管(18)与活塞管(19)螺纹连接,所述活塞管(19)上设置有注液口(22),所述活塞管(19)内配设有活塞块(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蜗壳水泵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机构包括齿轮环(24)和联动齿轮(25),所述齿轮环(24)连接在转环(14)的外圈,所述联动齿轮(25)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的外壁上,且与齿轮环(24)啮合,所述联动齿轮(25)的转动端连接有横轴(26),所述横轴(26)的末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联动杆(27),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绪安禹泽龙梁春亮石传武刘培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浦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