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23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包括:止血药粉,为高吸水性的微球;容器,用于容纳止血药粉,具有加药口、进气口与出药口;喷针,细长,具有挺度,前端连接喷头、可伸入鼻腔腔隙内,后端连接出药口;气源,连接至进气口,提供洁净氧气以驱动容器内的止血药粉向喷头输送,经喷头发散后作用在出血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氧气输送止血药粉并持续供压,使鼻腔内高低不平、接触困难的部位或组织在可视下的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止血,克服了传统的烧灼法和填塞法的缺陷,是一种针对鼻内镜手术的术野出血及术后创面渗血的理想的新型止血产品与止血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吸液倍数高,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也有良好的凝固效果。好的凝固效果。好的凝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腔术后止血套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鼻腔术后止血套件。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科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涉及器官往往呈现为腔隙性,出血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无论是原发病出血还是继发性出血,如出血量大,都需要紧急止血;同时,术中出血也是耳鼻咽喉科及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学科所无法回避的现象。
[0003]随着内窥镜的推广使用,经鼻窦镜进行鼻窦病变的手术逐渐成为耳鼻咽喉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鼻内镜手术过程中术野出血情况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当有大量出血并且出血淹没术野时进行解剖操作,会引起解剖标志辨认困难(例如:很难寻找鼻窦引流通道,无法区分气房区隔、筛板、颅底),从而增加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同时增加手术损伤、遗留气房、术后疤痕形成,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手术过程中快速有效止血,对于保持术中清晰术野对与手术顺利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术后创面渗血也是鼻内镜手术的一个显著缺陷。
[0004]目前,鼻内镜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有烧灼法和填塞法。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通过破坏出血点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血而达到止血目的。填塞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止血材料采用鼻腔填塞止血,往往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积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包括鼻腔可吸收性物填塞、鼻腔纱条填塞、后鼻孔填塞、鼻腔或鼻咽部分囊或水囊压迫等。
[0005]烧灼法有多种方法,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应用化学药物、电灼的方法,或者是近年来应用的YAG 激光、射频或微波止血的方法,均为创伤性治疗,属于“暴力”治疗一类,或多或少均会对局部组织产生一定的伤害。填塞法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难精确地填塞止血部位,鼻腔填塞方式不仅直接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填塞局部组织往往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而糜烂、溃疡,甚至导致出血加剧,此外在取出填塞有可能导致再次出血。另一方面,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部分肝病患者本身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这些患者确不适于采用鼻内镜手术,从而失去了使用鼻内镜手术康复的机会。
[0006]对于鼻内镜手术的出血现象,现有的止血方式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于腔隙性环境、不受肝素抗凝作用影响的新型止血产品与止血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更好的实现鼻内镜手术的术野出血及术后创面渗血的止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腔术后止血套件。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包括:止血药粉,为高吸水性的微球;容器,用于容纳止所述止血药粉,具有加药口、进气口与出药口;喷针,细长结构,具有挺度,前端连接有喷头、可伸入鼻腔腔隙内,后端连接至所述出药口;气源,连接至所述
进气口,提供洁净氧气以驱动所述容器内的止血药粉向所述喷头输送,经所述喷头发散后作用在出血部位。
[0009]优选的,所述止血药粉的原料为海藻酸钠,为海藻酸钠基质溶液与乳化剂、第二溶剂及氯化钙溶液混合搅拌后,经交联、干燥而制得微球状粉末;所述微球粒径小于100μm,所述微球经辐照灭菌前的吸水倍数达170倍以上,灭菌后的吸水倍数达80倍以上。
[0010]优选的,所述止血药粉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配置凝胶,取需要量的注射用水至,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完全溶解得一号溶液;步骤2,油相混合,取需要量的液体石蜡,边搅拌边加入需要量的聚山梨酯80,搅拌均匀得二号溶液;步骤3,乳化,将一号溶液抽到二号溶液中,乳化后得三号溶液;步骤4,成型,在三号溶液中加入需要量的氯化钙溶液,搅拌后得乳白色的四号溶液;步骤5,分层,加入需要量无水乙醇与石油醚,搅拌均匀后静止,等待微球与油脂分层;步骤6,抽滤,将下层沉淀物抽入到抽滤釜中,抽除抽滤釜中液体,得到湿粉;步骤7,一次清洗,加入与湿粉等量的石油醚,开启抽滤釜搅拌,然后抽除抽滤釜中液体,重复清洗5~10次;步骤8,二次清洗,加入与湿粉等量的无水乙醇,开启抽滤釜搅拌,抽除抽滤釜中液体,重复清洗5~10次;步骤9,干燥。
[0011]优选的,所述容器具有球形容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药口对准所述球形容腔的底部与顶部,所述进气口、所述出药口的管口与所述球形容腔的内壁近似相切。
[0012]优选的,所述加药口开设在所述球形容腔的底部,并配有密封、可拆的孔盖。
[0013]优选的,所述容器为手枪状结构,具有握把,所述握把内设进气管腔与出药管腔,所述球形容腔设置在所述握把的下端,所述握把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喷针的连接座;所述进气管腔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源,所述出药管腔一端连通所述出药口,另一端连通所述连接座。
[0014]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腔具有三次180
°
流道改向,且在第一次流道改向或之前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配有可启闭的阀盖。
[0015]优选的,所述喷针为硬直芯管,一端与所述喷头插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上的连接座插接配合,所述硬直芯管外设套管;所述喷头为弯管,且喷口一端为锥孔。
[0016]优选的,所述气源采用医用氧气,压力0.3~0.5Mpa。
[0017]优选的,所述鼻腔术后止血套件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术野出血及术后创面渗血的止血。
[0018]一种给药方法,流速稳定的洁净氧气由进气口进入容器,带动止血药粉在球形容腔内旋转流动然后沿出药口排出,并推动止血药粉沿喷针向喷头输送,喷射至鼻腔腔隙内的出血部位。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使鼻腔内高低不平、接触困难的部位或组织在可视下的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止血,克服了传统的烧灼法和填塞法的缺陷,是一种针对鼻内镜手术的术野出血及术后创面渗血的理想的新型止血产品与止血方式;2.本专利技术具有压力的气流,可使止血药粉与出血部位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对出血部位提供持续压力,替代传统的压迫止血;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容器具有球形容腔,代替原有的狭长形腔体,此结构使得微球的存放更集中,更重要的是气流在球形容腔内旋转流动后能将微球更充分、更均匀的输送至出血部位,避免微球在容器内的缝隙内残留,从而提高利用率;4.本专利技术为容器配有细长、具有挺度的喷针,因此能伸入到鼻腔腔隙内,而且喷头对止血药粉起到发散作用,使止血药粉在出血部位形成较大的作用面,利于鼻内镜手术的止血。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微球的电镜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色谱流出曲线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容器、喷针及喷头的装配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容器的示意图(省略一个半壳)。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容器的一个板壳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容器的握把与外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喷针及喷头的剖视图。
[0027]图8是鼻内镜手术的术后创面渗血照片。
[0028]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鼻内镜手术的术后创面渗血进行处理后的照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药粉,为高吸水性的微球;容器(1),用于容纳止所述止血药粉,具有加药口(101)、进气口(102)与出药口(103);喷针(2),细长结构,具有挺度,前端连接有喷头(3)、可伸入鼻腔腔隙内,后端连接至所述出药口;气源,连接至所述进气口(102),提供洁净氧气以驱动所述容器(1)内的止血药粉向所述喷头(3)输送,经所述喷头(3)发散后作用在出血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药粉的原料为海藻酸钠,为海藻酸钠基质溶液与乳化剂、第二溶剂及氯化钙溶液混合搅拌后,经交联、干燥而制得微球状粉末;所述微球粒径小于100μm,所述微球经辐照灭菌前的吸水倍数达170倍以上,灭菌后的吸水倍数达80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药粉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配置凝胶,取需要量的注射用水至,加入海藻酸钠,搅拌至完全溶解得一号溶液;步骤2,油相混合,取需要量的液体石蜡,边搅拌边加入需要量的聚山梨酯80,搅拌均匀得二号溶液;步骤3,乳化,将一号溶液抽到二号溶液中,乳化后得三号溶液;步骤4,成型,在三号溶液中加入需要量的氯化钙溶液,搅拌后得乳白色的四号溶液;步骤5,静置分层,加入需要量无水乙醇与石油醚,搅拌均匀后静置,等待微球与油脂分层;步骤6,抽滤,将下层沉淀物抽入到抽滤釜中,抽除抽滤釜中液体,得到湿粉;步骤7,一次清洗,加入与湿粉等量的石油醚,开启抽滤釜搅拌,然后抽除抽滤釜中液体,重复清洗5~10次;步骤8,二次清洗,加入与湿粉等量的无水乙醇,开启抽滤釜搅拌,抽除抽滤釜中液体,重复清洗5~10次;步骤9,干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术后止血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具有球形容腔(104),所述进气口(102)与所述出药口(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芳霞叶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