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22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及装置,包括设定稀释倍数,向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中通入零气和标准气体,充分稀释后通入预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中,获取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稀释后的实际稀释浓度值,获取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向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通入零气和标准气体,获取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比对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解决了气体吸附性问题,为低浓度、高吸附性气体使用稀释装置提供了评价依据。提供了评价依据。提供了评价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标准物质
,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吸附性较大或者腐蚀性较强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气体组分,瓶装的标准气体难以保证其量值稳定性,尤其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气体,很多没有低浓度的瓶装标准标准物质,此时通常需要用动态配气法得到低浓度的标准气体。这种方法使已知高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按照恒定比例(稀释倍数)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内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低浓度的标准气体,根据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可计算出稀释倍数,然后根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动态配气法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的标准气体,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具有反应活性的标准气体。
[0003]目前,对于动态配气仪稀释性能的评价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是基本是针对常规浓度、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稀释效果的评价,对于不稳定性的气体组分,如吸附性高的气体,其在稀释过程中极易吸附在容器或管道内壁,从而使得发生的标准气体的量值发生偏移。对于低浓度组分如环境空气中的卤代烃、氨类,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低浓度气体标准物质,其低浓度标气主要依赖于动态气体稀释装置,如果配气过程存在吸附现象,就会让稀释出来的的标准气体的量值发生较大误差。因此,急需搭建针对用于低浓度、高吸附性气体稀释效果的评价装置,以满足该类设备的量值溯源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设定稀释倍数k,向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零气和浓度为c
s
的标准气体,使二者在混合室充分混合进行稀释操作;
[0007]S2:将充分稀释后的标准气体通入至预热后的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中进行检测,获取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稀释后的实际稀释浓度值;
[0008]S3:重复上述S1至S2若干次,得到若干组实际稀释浓度值,求得实际稀释浓度的平均值;
[0009]S4:根据预期稀释浓度值c0和实际稀释浓度的平均值,获取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
[0010]S5:设定多组不同的稀释倍数k,重复上述S1至S4,获取在各稀释倍数k条件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
[0011]S6:向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通入零气和标准气体,重复上述S1至S5并设定相同的
多组稀释倍数k,获取在各稀释倍数k条件下,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
[0012]S7:比对在各稀释倍数k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设定的稀释倍数k采用如下公式获得:
[0014][0015]其中,F
s
为通入的标准气体流量,F
d
为通入的零气的流量。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零气为高纯氮气或者高纯空气。
[0017]进一步地,所述标准气体为具有高吸附性的痕量级气体。
[0018]进一步地,所述预期稀释浓度值c0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0019]c0=kc
s

[0020]其中,c0为稀释后气体浓度,k为稀释倍数,c
s
为标准气体浓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和S6中稀释浓度误差采用如下计算公式获得:
[0022][0023]其中,ΔC
i
为稀释后浓度误差,为实际稀释浓度的平均值,C0为预期稀释浓度值。
[0024]进一步地,所述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为对各稀释倍数k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进行线性拟合,以获取线性拟合斜率和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比对评价方法的评价装置,包括标准气体存储罐、零气存储罐、换向阀Ⅰ、换向阀Ⅱ、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和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所述标准气体存储罐的出气管路上连接换向阀Ⅰ、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内的标准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Ⅰ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的音速喷嘴;所述标准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Ⅰ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的音速喷嘴相并联并汇入至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内的混合室Ⅰ中;
[0026]所述零气存储罐的出气管路上连接换向阀Ⅱ、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内的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Ⅰ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的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Ⅱ,所述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Ⅰ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的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Ⅱ相互并联并汇入至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混合室Ⅱ中;
[0027]所述混合室Ⅰ和混合室Ⅱ的出气口连接换向阀Ⅲ,所述换向阀Ⅲ的出气口连接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
[0028]进一步的,所述标准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Ⅰ、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Ⅰ和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Ⅱ的流量范围控制在0~10L。
[0029]进一步的,所述音速喷嘴9的流量范围控制在0~500mL/min。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通过比对多组不同的稀释倍数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
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解决了气体吸附性问题,为低浓度、高吸附性气体使用稀释装置提供了评价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标准气体动态稀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不同稀释比下,稀释浓度和稀释比线性分析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标准稀释装置和待测稀释装置浓度相关性分析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1

标准气体存储罐、2

零气存储罐、3

换向阀Ⅰ、4

换向阀Ⅱ、5

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6

标准气体稀释装置、7

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8

标准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Ⅰ、9

音速喷嘴、10

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Ⅰ、11

零气质量流量控制器Ⅱ、12

混合室Ⅰ、13

混合室Ⅱ、14

换向阀Ⅲ。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稀释倍数k,向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零气和浓度为c
s
的标准气体,使二者在混合室充分混合进行稀释操作;S2:将充分稀释后的标准气体通入至预热后的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中进行检测,获取待测的气体稀释装置稀释后的实际稀释浓度值;S3:重复上述S1至S2若干次,得到若干组实际稀释浓度值,求得实际稀释浓度的平均值;S4:根据预期稀释浓度值c0和实际稀释浓度的平均值,获取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S5:设定多组不同的稀释倍数k,重复上述S1至S4,获取在各稀释倍数k条件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S6:向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内通入零气和标准气体,重复上述S1至S5并设定相同的多组稀释倍数k,获取在各稀释倍数k条件下,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S7:比对在各稀释倍数k下,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和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对标准气体稀释过程中产生的稀释浓度误差,评价待检测气体稀释装置的稀释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设定的稀释倍数k采用如下公式获得:其中,F
s
为通入的标准气体流量,F
d
为通入的零气的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气为高纯氮气或者高纯空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气体为具有高吸附性的痕量级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体动态配气装置比对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稀释浓度值c0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获得:c0=kc
s
;其中,c0为稀释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一廷张国城赵红达胡博滕姜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