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离型膜技术

技术编号:371206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型母粒,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微孔发泡载体50~70份、隔离剂10~15份、表面能调节剂3~5份、溶剂3~5份和引发剂1~3份;离型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引发剂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溶液A;S2、将溶液A与隔离剂、表面能调节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改性液B;S3、将改性液B与微孔发泡载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抽真空,即可得到离型母粒。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超临界流体发泡载体作为基体,采用共混接枝表面功能化工艺,可在制备基膜时实现离型功能,减少了传统离型膜工艺中的涂布工序,且离型母粒制备的离型膜具有很好的离型效果。有很好的离型效果。有很好的离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离型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薄膜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作为一种表面分离性薄膜,可作为柔性印刷电路板、LED行业的层压隔离膜及保护膜、偏光片等原材料、胶粘保护膜产品的保护层、模切行业冲型耗材、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叠层内置天线生产加工过程转移的承载体等。随着下游行业技术升级换代,离型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
[0003]目前离型膜制备仍是采用涂布工艺,首先制备好基膜然后将离型剂涂布在基膜上实现离型功能。涂布工艺生产离型膜过程中由于隔离剂中溶剂的挥发会产生大量的VOC,不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另外,涂布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隔离剂厚度,生产难度大,废品率高。采用离型母粒直接添加到膜基材中共混挤出生产工艺制备离型膜,可省去涂布工序,减少VOC排放,节约成本。目前离型母粒多是采用白炭黑为主要隔离功能成分,但是制膜后由于白炭黑与高聚物基体的相容性差等问题,导致出现分散不均,影响薄膜强度,长期使用出现掉粉等弊端。专利(CN110092973B)通过将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接枝到基体上,通过颗粒的表面隔离效应制备离型母粒。虽然通过接枝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隔离剂的脱落,但是树脂颗粒在共混过程中熔融出现团聚会导致粒径变化,从而改变离型效果。因此,亟需制备出可替代涂布工艺具有良好离型功能和耐久性的离型母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超临界流体发泡载体作为基体,采用共混接枝表面功能化工艺,在制备基膜时实现离型功能,减少了传统离型膜工艺中的涂布工序,且离型母粒制备的离型膜具有很好的离型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离型母粒,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微孔发泡载体50~70份、隔离剂10~15份、表面能调节剂3~5份、溶剂3~5份和引发剂1~3份。
[0007]所述的微孔发泡材料具有2

6mm的平均粒径;且表面分布有10

500um的微孔。
[0008]优选地,前述微孔发泡载体采用聚合物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工艺制备得到,所述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烯、POE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优选地,前述隔离剂为带有功能基团的聚倍半硅氧烷,其空间立体结构为笼型。
[0010]优选地,前述隔离剂的功能基团为环氧基、氨基、羧基、烯基、烷基、羟基或芳基中的一种。
[0011]优选地,前述表面能调节剂为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或十七氟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0012]优选地,前述溶剂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0013]优选地,前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缩酮或过氧化二(2,4

二氯苯甲酰)中的一种。
[0014]一种离型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引发剂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溶液A;
[0016]S2、将溶液A与隔离剂、表面能调节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改性液B;
[0017]S3、将改性液B与微孔发泡载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抽真空,即可得到离型母粒。
[0018]优选地,前述步骤S3中,搅拌速率10~50rpm,搅拌时间30~60min,真空度≤

0.8MPa。
[0019]一种离型膜,其中包含有上述的母粒;且所述的母粒在离型膜中占质量百分比0.5%~20%。
[0020]一种离型母粒在制备离型膜中的应用。
[0021]所述的应用中,包括如下步骤:离型母粒添加到聚丙烯中,通过共混挤出、拉伸得到离型膜。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3](1)本专利技术的离型母粒以超临界流体发泡载体作为基体,采用共混接枝表面功能化工艺,可在制备基膜时实现离型功能,减少了传统离型膜工艺中的涂布工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同时由于避免了涂布工序,减少了大量VOC的排放,实现了绿色环保制膜;
[0024](2)本专利技术离型母粒中的离型功能有效成分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在基体树脂上,避免了传统涂布工艺离型剂由于外部因素而导致脱落失效的问题;
[0025](3)本专利技术离型母粒中的有效成分都是分子级别引入到薄膜中,相容性优,不同于目前一些采用二氧化硅粉体母粒,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有效成分迁移析出掉粉的情况;
[0026](4)通过加入表面能调节剂可降低离型母粒制备的离型膜的表面张力,同时引入纳米尺度的隔离剂形成微纳结构,可进一步降低离型膜的界面剥离力,具有很好的离型效果和自清洁效果;
[0027](5)本专利技术中的母粒基于多孔发泡材料的毛细作用,将各种助剂吸附并封存在多孔材料内部防止外溢,常温下即可制备得到离型母粒,无需高温高剪切,节能环保;另外,功能助剂经过微孔的吸附有助于分散均匀,提高离型膜的均匀性;并且常温下制备不会影响功能助剂的反应活性,使其添加至薄膜中后能发挥离型功效。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实施例1中BOPP离型膜的红外测试图谱;
[0029]图2是实施例1中BOPP离型膜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30]图3是实施例2中添加20%离型母粒制备得到的离型母粒的接触角测试图;
[0031]图4是对比例1中添加20%离型母粒制备得到的离型母粒的接触角测试图;
[0032]图5是实施例1中采用的多孔发泡载体的SEM照片;
[0033]图6是实施例1中采用得到的离型母粒照片;
[0034]图7是对比例2中采用聚丙烯微球制备得到的离型母粒产品照片;
[0035]图8是对比例2中采用聚丙烯微粉制备得到的离型母粒产品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3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离型母粒,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微孔发泡载体50~70份、隔离剂10~15份、表面能调节剂3~5份、溶剂3~5份和引发剂1~3份。
[0038]微孔发泡载体采用聚合物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工艺制备得到,微孔载体为聚丙烯发泡制备得到,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烯、POE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隔离剂为带有功能基团的聚倍半硅氧烷,其空间立体结构为笼型。隔离剂的功能基团为环氧基、氨基、羧基、烯基、烷基、羟基或芳基中的一种。表面能调节剂为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或十七氟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溶剂为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缩酮或过氧化二(2,4

二氯苯甲酰)中的一种。
[0039]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微孔载体为聚丙烯发泡制备得到,微孔发泡载体树脂为镇海石化的V30G聚丙烯;隔离剂缩水甘油化笼形倍半硅氧烷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微孔发泡载体50~70份、隔离剂10~15份、表面能调节剂3~5份、溶剂3~5份和引发剂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发泡材料具有2~6mm的平均粒径;且表面分布有10~500um的微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发泡载体采用聚合物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工艺制备得到,所述聚合物为聚乙烯、聚丙烯、POE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剂为带有功能基团的聚倍半硅氧烷,其空间立体结构为笼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剂的功能基团为环氧基、氨基、羧基、烯基、烷基、羟基或芳基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型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能调节剂为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甲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大鹏陶慷洪江臧义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宿迁聚萃功能复合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