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061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涉及凸轮槽加工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内侧通过安装支架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上框架的内侧位于驱动电机的下方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角爪盘,设置在底座内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在底座内部的主电机、气缸,所述主电机位于气缸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结构、传动机构,可对传动带两端的直径进行调节,使传动带上下两端直径处于一大一小的状态,使与传动带连接的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与第三转动环、第四转动环做升速运动或降速运动,从而对物料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根据转速不同,可对物料开设出不同长度的凸轮槽。槽。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凸轮槽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凸轮指的是机械的回转或滑动件(如轮或轮的突出部分),它把运动传递给紧靠其边缘移动的滚轮或在槽面上自由运动的针杆,或者它从这样的滚轮和针杆中承受力,在机械生产加工领域的“工装”即生产过程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
[0003]现有的凸轮槽在通过工装进行加工时,一般将物料如圆柱固定在预设位置处,物料的上方设有旋转刀具,通过在转动物料的过程中,同步前后移动物料,使物料与刀具接触,从而开设出需要的凸轮槽,而凸轮槽的距离长度是由物料转动的速度,即驱动单元转动的速率决定的,而现有的驱动单元转动速度挡位选择有限,因此为了加工出不同长度的凸轮槽,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驱动单元转动速度挡位选择有限不便于加工出多种不同的凸轮槽的问题,提供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上框架(2),所述上框架(2)的内侧通过安装支架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上框架(2)的内侧位于驱动电机(3)的下方安装有工作平台(4),所述工作平台(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角爪盘(5),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底座(1)内部的调节机构(6);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有安装在底座(1)内部的主电机(601)、气缸(612),所述主电机(601)位于气缸(612)的下方,所述主电机(60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环(602),所述第一转动环(602)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环(603);所述第二转动环(603)、第一转动环(602)的外壁套接有传动带(607),所述传动带(607)的另一端内侧贴合设置有第三转动环(608)、第四转动环(609),所述第三转动环(608)、第四转动环(609)相互套接;所述第二转动环(603)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606),所述第一齿条(606)的顶端啮合有第一直齿轮(611),所述第一直齿轮(611)的顶端啮合有第二齿条(610),所述第二齿条(610)的外壁与气缸(6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三转动环(608)、第四转动环(609)内部以及固定在第一齿条(606)外壁的传动机构(7),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固定在第三转动环(608)内壁的第四齿条(702),所述第四转动环(609)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第三转动环(608)内部的第三齿条(701),所述第三齿条(701)、第四齿条(702)之间啮合有与第三转动环(608)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二直齿轮(703),所述第一齿条(606)的外壁设置有延伸至第二转动环(603)内壁的定位块(7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轮槽精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还包括有横向滑动连接在第二转动环(603)一端的往复丝杆(604),所述往复丝杆(604)的外壁套接有定位杆(605),所述定位杆(605)的顶端与工作平台(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环(608)的一端套接有套杆(613),所述套杆(6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海堂杨守良任继勇李珍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鲁德曲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