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33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包括电极本体、袖砖、水套、水套法兰、连接法兰、导铅盘、高位浅盘、低位钢盘;其中,电极本体插入电弧炉炉底,袖砖包覆于电极本体;水套通过水套法兰、连接法兰与炉底相固定连接;导铅盘置于连接法兰与炉底之间;高位浅盘置于电弧炉炉体内,位于导铅盘上方;低位钢盘固定于水套法兰上端面,且在二者之结合面上开有供热电偶插入的沟槽;电极本体为变直径结构,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降低通电产生的焦耳热而使底电极温度降低,从而减少相关构件损坏的几率;可降低因铅液渗入炉底而引起短路起弧的几率;可使底电极孔穴内钢液的对流趋缓,从而降低袖砖的熔损速率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弧炉炉底电极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电弧炉是为人所熟知的金属熔炼设备。通常,以直流方式供电的电弧炉需在炉底设置一套电极装置(一般为阳极),用以形成通电回路,使得放置于炉内的金属与石墨顶电极之间产生电弧,从而达到熔炼该种金属之目的。现有的炉底电极通常被分为四类型式,即水冷钢棒式、导电炉底式、多棒针式和多钢片式。本技术涉及到水冷钢棒式底电极结构的改进。水冷钢棒式炉底电极的现有技术中,基础性和代表性的设计是法国CLECIM公司于1991年申请的美国专利5191592。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要点是电弧炉底设置有一根或数根电极10,该电极10通常和所要冶炼的金属为同种材质,如用于炼钢,则为钢棒。该电极10从上到下为等直径且典型直径为250mm,电极10贯穿炉底30,其上端与被熔炼金属接触,下端穿出炉底30进入一水冷套40内,并通过水冷套40与电源相接。水冷套40包括内水套41、外水套42,水冷套法兰44,内水套4 1与水冷套法兰44为一体结构,水冷套法兰44上端面通过螺栓与另一连接法兰50相连,连接法兰50通过螺栓与炉底30相连,而炉底30则通过插销与炉壳(图中未示)相连。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包括,    至少一电极本体,插入电弧炉炉底;    袖砖,包覆于电极本体;    水冷套,上开设有数个冷却水槽,包括内、外水套,通过水冷套法兰、连接法兰与电弧炉炉底相固定连接;    一导铅盘,设置于连接法兰与炉底之间,其一端伸出连接法兰外端;    其特征在于,还设有,    一高位浅盘,设置于电弧炉炉体内,位于导铅盘上方;    一低位钢盘,固定于水冷套法兰上端面;    所述的电极本体为变直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周雅明施华林严永亮周建平胡安明汪勇林闻维王建跃石洪志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