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32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包括一灯具与至少一能量转换模组,所述灯具包括一灯罩与一灯管,所述灯管设置在所述灯罩下方,且所述灯罩内壁面可反射所述灯管的光线,及所述能量转换模组设置在所述灯罩内,或设置在所述灯具的灯栅上,以接收所述灯管的光能量并转换为一电能,藉此可在室内利用照明灯具对光电池进行照射,使光电池可以产生电能供使用,获得将部分光源能量转换为电能而加以利用的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接收荧光灯或日光灯等多种 常用照明器的光源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
技术介绍
照明灯具的使用已是非常普及,但伴随着历史的演进,灯具也一直有许多技术上的演变,从白炽灯泡到荧光灯再演进到白光发光二极体(艮卩LED),追求 的不只是灯具外形的改变,照明效率的增进更是重点。荧光灯为常用的照明灯 具,通常在灯管的支撑金属板(例如灯罩等)上,镀有反射层以加强光照明效 果(照度),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传统的照明灯具单纯提供照明用,如何进一 步利用照明光源来,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益,为一极有意义的课题。光电池可以藉吸收光源能量来产生电流,例如硅基太阳能电池,这些硅基 太阳能电池以吸收太阳光源能量产生电力为主,对于在室内的照明灯具的光源 能量则吸收较差。另有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则可在室内或室外吸收光源能 量,包括太阳光或照明灯具等光源,其吸收光源能量的能源转换效率较佳。所 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包括有一第一电极、 一第二电极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 所述第二电极间的一纳米层,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有一第一导电玻璃层与一白金 催化剂层,所述第一导电玻璃层包括一第一玻璃与一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而 所述白金催化剂层附着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的表面。而所述第二电极包 括有一第二导电玻璃层,所述第二导电玻璃层包括一第二玻璃与一第二透明导 电氧化物,所述纳米层包括一光半导体的氧化物、附着在所述光半导体的氧化 物上的多个染料分子及一电解液。因此,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接收到光源能 量后,即可放出电子,经由光半导体氧化物及导电玻璃传到外线路以供应电流。因此,利用此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收光源能量并转换为电能后,再供应 其它产品需要的电能,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及产品使用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室内利用照明灯具对光电池进行照 射,使光电池可以产生电能以供使用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可供应电 器用品的电力或将电力充电到充电电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包括一灯具 与至少一能量转换模组,所述灯具包括有一灯罩与一灯管,所述灯管设置在所 述灯罩下方,且所述灯罩内壁面可反射所述灯管的光线。所述能量转换模组设 置在所述灯罩内壁面上,以接收所述灯管的光源能量并转换为一电能。所述灯 罩的反射面具有一第一壁面、 一第三壁面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三 壁面的第二壁面,所述能量转换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或第一壁面或第三壁 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能量转换模组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灯管直径。 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包括一灯具与至少 一能量转换模组,所述灯具包括有一灯罩、 一灯栅与一灯管,所述灯罩与所述 灯栅结合,使所述灯管位于所述灯罩与所述灯栅内部,所述灯罩内壁面与所述 灯栅可反射所述灯管的光源,其中所述灯栅具有一纵肋与一横肋。所述能量转 换模组设置在所述灯栅壁的纵肋或横肋,使接收所述灯管的光源并转换为一电 能。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包括一灯具,所述 灯具包括有一底座、 一灯罩与一灯源组,所述灯源组位于所述灯罩内部,且所 述灯源组与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一LED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周缘; 及一能量转换模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使接收所述灯源组的光源能量并转换 为一电能,并将所述电能提供所述LED组件。所述能量转换模组为一光电池, 例如硅基太阳能电池或薄膜太阳能电池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的太阳能电 池。所述能量转换模组包括有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一电力输出单元,使所 述能量转换模组可将光源能量转化并输出一电力。所述电力输出单元电路模组 包括有一升压电路,使所述电力升压。其它与上述结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所述灯源组包括有一灯座与一灯源,所述灯源与所述灯座为电气连接。所 述灯源为灯泡、灯管、LED灯或荧光灯。因此,本技术可以在灯管与灯罩间,或所述灯栅壁的纵肋或横肋,或 所述灯具的底座上设置适当的光电池,以充分利用照明光源,获得将部分光源 能量转换为电能而加以利用的效果,提高能源使用效益,为一新颖的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 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多个能量转换模组布置示 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三实施例俯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照度与原始照度(未装置太阳能电池时的量测照度)的 百分比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分解 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电源输出模组示意图;图IO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四实施例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l、图2、图3,为本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及多个能量转换模组布置示意 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包括有一灯 具10及至少一能量转换模组20,能量转换模组20装设在灯具10中。灯具IO 包括一灯罩11与一灯管12,灯管12设置在灯罩11下方或内部。为了使光线 能反射增加照度,在灯罩11内壁面上设有反射面13可反射灯管12的光线。 能量转换模组20设置在灯罩11内,例如本实施例是设置在灯罩11的内壁面 上,以接收灯管12的光源能量并转换为一电能。灯罩11的内壁面具有一第一 壁面111、 一第三壁面113及分别连接第一壁面111与第三壁面113的第二壁 面112,且第一壁面111、第三壁面113与第二壁面112不在同一平面上。第 一壁面111与第二壁面112呈钝角,且第三壁面113与第二壁面112呈钝角。 能量转换模组20设置在第二壁面112或第三壁面113或第一壁面111上。当 然能量转换模组20也可以位于第二壁面112两端或任一端。本实施例的能量 转换模组20的宽度等于或小于灯管12的直径,如此可以避免光照度降低,而 且也能利用部分光源能量转换为电能。本技术中的能量转换模组由一光电池与一电力输出单元组成,光电池 为一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 化太阳能电池等或其他等效的各种太阳能电池。如图8所示,本技术以染 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例说明,其包括一第一电极100、 一第二电极200及位于 第一电极100与第二电极200间的一纳米层300,第一电极100包括一第一导电玻璃层101与一白金催化剂层102,第一导电玻璃层101包括一第一玻璃103 与一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104,使白金催化剂层102附着在第一透明导电氧化 物104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能量转换模组的照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具,包括一灯罩与一灯管,所述灯管设置在所述灯罩下方,且所述灯罩内壁面可反射所述灯管的光线;及 至少一能量转换模组,设置在所述灯罩内,以接收所述灯管的光源能量并转换为一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瑞钟陈冠良陈良吉杨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