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底座、主机、电源插座、衔接层、检测系统,定位底座上端与主机下端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检测系统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检测屏底部所新增的两组垂直组件、承重块与拆装条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利用卡合方式可代替原有的检测屏与主机固死的连接方式,从而利用拉阀对拆装条向上施力后能将检测屏等部件从主机两侧进行脱离,使之达成便于拆分的特点防止因主机单一故障而检测系统正常运行产生的检测系统无法进行拆分与另外主机进行衔接导致的资源闲置情况,并且利用主机与检测系统相互拆分后能达成便于搬运的特点,断绝两者固死因重量的相互叠加产生的不易位移的情况。重量的相互叠加产生的不易位移的情况。重量的相互叠加产生的不易位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检测仪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吸装置可通过呼吸面罩来与病房中的患者口鼻部位进行相互衔接从而起到辅助呼吸的仪器,从而呼吸装置的检测系统能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来分析患者的呼吸状况,使之在呼吸装置的加持下能提高患者在救助过程的呼吸流畅性,防止患者在救助过程产生的无法自主呼吸的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呼吸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呼吸装置的检测系统与主机为一体的基础下,并且两者均具有相应的重量特点,使之在循环使用后,当主机出现系统故障时则需连同检测机构一同整体更换的情况,使之在上述在两者重量的影响下会产生整体更换的不便性,并且会直接造成降低整体呼吸装置的使用更换便利性,同时在检测系统完好的情况下无法直接对主机进行拆卸进行更换,使之会造成检测系统资源的闲置浪费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底座、主机、电源插座、衔接层、检测系统,所述定位底座上端与主机下端相贴合,所述主机与电源插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层设置于主机上端,所述检测系统通过衔接层与主机上端进行固定连接。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系统设有拉阀、检测屏、载物板、垂直组件、承重块、拆装条、装配腔,所述拉阀嵌入于检测屏的上端中心部位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穿插于检测屏的下端中心部位,所述垂直组件与载物板下端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与垂直组件底部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拆装条安装于垂直组件、承重块的侧端表层,所述装配腔与拆装条相通,所述拆装条与主机侧端面进行卡合连接;所述拉阀为长方形形状并且中心为空心形态,所述载物板两侧下端含有实心衔接件,所述垂直组件与承重块一共设有两组并且向内方位各设有一条拆装条处于直线布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装条设有定位块、主体、摩擦层、辅助机构,所述定位块固定于主体的下端部位,所述摩擦层与主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辅助机构嵌入于主体的两侧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辅助机构与垂直组件、承重块进行间距配合,所述辅助机构通过垂直组件、承重块与主机侧端面进行位移活动;所述定位块与主体形成
“”
字形状,所述摩擦层为精抛光水平形态,所述主体两侧设有多组辅助机构并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机构设有滚珠、转动槽、组合环、直杆、加固体,所述滚珠嵌入于转动槽当中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槽与组合环中心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直杆焊接于组合环的后侧圆心部位,所述加固体嵌入于直杆的中段部位,所述转动槽
通过组合环与主体相衔接;所述转动槽为圆形空心形态,所述直杆为碳钢材质所制成,所述加固体直径大于直杆的直径并且套入于直杆的中段部位。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槽设有连接扣、重叠层、防卡珠、空槽、定点组件,所述连接扣嵌入于重叠层当中,所述防卡珠嵌入于重叠层内侧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空槽与防卡珠相通,所述定点组件固定于空槽的圆心部位,所述定点组件与滚珠进行定位连接,所述防卡珠通过空槽、定点组件与滚珠进行活动配合,所述重叠层、连接扣与组合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重叠层内部含有多组连接扣并且呈现环形形状,所述空槽边缘设有多颗球体防卡珠。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垂直组件顶上设有框体、插槽、夹块、伸缩轴、控制组件,所述框体内侧与插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夹块分布于插槽的左右两侧,所述伸缩轴终端与夹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伸缩轴进行活动配合,所述夹块通过空槽与载物板两侧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插槽为方形空心形态,所述夹块与伸缩轴在插槽两侧各设有一组并且形成对称形态。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块设有凹槽、块体、支撑块、保护层,所述凹槽与块体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块嵌入于块体当中,所述保护层贴合于块体表层,所述保护层与插槽相通,所述保护层通过插槽与载物板两侧下端相贴合;所述块体内部含有两块支撑块。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设有基板、橡胶块、接触层,所述基板上端与橡胶块下端相贴合,所述接触层安装于橡胶块上端,所述基板带动橡胶块、接触层与支撑块表层进行定位连接;所述基板为磁性金属材质所制成,所述接触层表层为抛光形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检测系统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检测屏底部所新增的两组垂直组件、承重块与拆装条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利用卡合方式可代替原有的检测屏与主机固死的连接方式,从而利用拉阀对拆装条向上施力后能将检测屏等部件从主机两侧进行脱离,使之达成便于拆分的特点防止因主机单一故障而检测系统正常运行产生的检测系统无法进行拆分与另外主机进行衔接导致的资源闲置情况,并且利用主机与检测系统相互拆分后能达成便于搬运的特点,断绝两者固死因重量的相互叠加产生的不易位移的情况。
[0012]2.本专利技术由拆装条主体两侧所装有的多组辅助机构能通过滚珠与转动槽的相互搭配下来提高拆装条与主机的分离效率,防止因摩擦分离过程产生的不易拖动情况,然后搭配直杆与加固的加持下能保证每两组滚珠与组合环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防止因滑动过程产生的位置偏移情况,进而搭配转动槽内部的防卡珠与定点组件的加持下可提高滚珠在转动槽内部的滚动流畅性,防止卡顿卡死现象的产生。
[0013]3.本专利技术由垂直组件顶上部位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插槽能让载物板两侧下端的衔接件进行插入,以至于内部控制组件能在载物板进入插槽后将伸缩轴带动夹块伸出来将载物板两侧下端的部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两者的固定性,消除两者的间隙情况,使之达成稳固衔接的特点,防止因间隙导致的晃动。
[0014]4.本专利技术由夹块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块体内部的支撑块能提高块体的原型特点,防止持续夹紧活动过程产生的变形,同时利用表层保护层的橡胶块与接触层搭配下可提高块体与载物板两侧下端的连接性能,防止金属面摩擦接触产生的刮擦而破坏原有的抛光面
而造成的粗糙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属于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属于一种检测系统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属于一种拆装条改进后局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属于一种辅助机构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属于一种转动槽改进后内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属于一种垂直组件顶上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属于一种夹块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属于一种保护层改进后分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定位底座
‑
1、主机
‑
2、电源插座
‑
3、衔接层
‑
4、检测系统
‑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底座(1)、主机(2)、电源插座(3)、衔接层(4)、检测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底座(1)上端与主机(2)下端相贴合,所述主机(2)与电源插座(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层(4)设置于主机(2)上端,所述检测系统(5)通过衔接层(4)与主机(2)上端进行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5)设有拉阀(51)、检测屏(52)、载物板(53)、垂直组件(54)、承重块(55)、拆装条(56)、装配腔(57),所述拉阀(51)嵌入于检测屏(52)的上端中心部位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载物板(53)穿插于检测屏(52)的下端中心部位,所述垂直组件(54)与载物板(53)下端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55)与垂直组件(54)底部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拆装条(56)安装于垂直组件(54)、承重块(55)的侧端表层,所述装配腔(57)与拆装条(56)相通,所述拆装条(56)与主机(2)侧端面进行卡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条(56)设有定位块(561)、主体(562)、摩擦层(563)、辅助机构(564),所述定位块(561)固定于主体(562)的下端部位,所述摩擦层(563)与主体(56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辅助机构(564)嵌入于主体(562)的两侧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辅助机构(564)与垂直组件(54)、承重块(55)进行间距配合,所述辅助机构(564)通过垂直组件(54)、承重块(55)与主机(2)侧端面进行位移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便于检测的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564)设有滚珠(a1)、转动槽(a2)、组合环(a3)、直杆(a4)、加固体(a5),所述滚珠(a1)嵌入于转动槽(a2)当中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转动槽(a2)与组合环(a3)中心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直杆(a4)焊接于组合环(a3)的后侧圆心部位,所述加固体(a5)嵌入于直杆(a4)的中段部位,所述转动槽(a2)通过组合环(a3)与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