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涉及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系统及RTK接收机;基准站实时获取第一观测数据,并结合时序信息生成第二观测数据进行存储,移动站进入电台信号盲区,无法接收第一观测数据,则连续采集第三观测数据,并结合时序信息形成第四观测数据;移动站通过无线网络和基准站连接时,通过对应的时序信息匹配出第二观测数据中与第四观测数据对应数据,形成第五观测数据,并根据第四观测数据和第五观测数据进行RTK解算;使移动站在进行测量时,不受电台信号作业距离的影响,在电台信号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进行外业测量,提高外业测量的工作效率。提高外业测量的工作效率。提高外业测量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系统及RTK接收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导航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系统及RTK接收机。
技术介绍
[0002]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指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的Galileo、以及我国的Beidou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高精度的全球覆盖的导航信号资源,从而实现全天候实时的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目前已经广泛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测量,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等。
[0003]在现有技术中,采用RTK进行外业测量时,通常需要将基准站架设在某一个位置上,然后利用无线数传电台实时向移动站播发差分修正数据,移动站收到基准站的差分修正数据之后通过RTK运算便可以得到相对基准站位置的高精度位置坐标。采用数传电台进行差分改正数据传输是RTK使用中一个典型的作业场景,但是由于受到数传电台本身作业距离的限制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业实际测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移动站无法收到基准站电台信号的情况,当遇到类似的场景时传统的方案时重新架设基准站,通常是将基准站迁移到离移动站更近的地方,这种方法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其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以在电台信号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进行外业测量的坐标测量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用于坐标测量系统,坐标测量系统包括一基准站以及至少一移动站,坐标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基准站实时采集第一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根据第一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生成第二观测数据,并进行存储;
[0008]S2:若所述移动站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未收到基准站发送的数据,移动站在采集点上采集第三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根据第三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生成第四观测数据,并进行存储;
[0009]S3:对第二观测数据和第四观测数据中进行匹配,匹配出在第二观测数据中与第四观测数据对应有相同的时序信息的观测数据,作为第五观测数据;
[0010]S4:移动站根据第四观测数据和第五观测数据进行RTK解算。
[0011]具体的,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2]S0:对基准站和移动站进行时序校准。
[0013]更具体的,第一观测数据和第三观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均为1秒。
[0014]以上的,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5]基准站根据采集的第一观测数据生成差分改正数据,并通过电台信号对差分改正数据进行实时发送。
[0016]更具体的,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S21:移动站判断是否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差分改正数据,若是,进入步骤S22;若否,进入步骤S23;
[0018]S22:移动站在采集点上连续采集第三观测数据,移动站根据采集的第三观测数据与接收到的差分改正数据,进行RTK解算;
[0019]S23:移动站在采集点上连续采集第三观测数据,并根据采集的第三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生成第四观测数据。
[0020]更具体的,连续采集的采集时长为30秒。
[0021]另一具体的,步骤S3括以下步骤:
[0022]S31:移动站通过无线网络与基准站连接;
[0023]S32:移动站判断是否存储有第四观测数据,若是,对第二观测数据和第四观测数据中进行匹配。
[0024]更具体的,步骤S4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5]S5:移动站删除已进行RTK解算的第四观测数据。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系统:坐标测量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坐标测量系统包括一基准站以及至少一移动站。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TK接收机,其特征在于:RTK接收机用于上述的坐标测量系统中的基准站和/或移动站。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基准站实时获取第一观测数据,并结合时序信息生成第二观测数据进行存储,移动站进入电台信号盲区,无法接收第一观测数据时,则连续采集第三观测数据,并结合时序信息形成第四观测数据;移动站通过无线网络和基准站连接时,通过对应的时序信息匹配出第二观测数据中与第四观测数据对应数据,形成第五观测数据,并根据第四观测数据和第五观测数据进行RTK解算;使移动站在进行测量时,不受电台信号作业距离的影响,在电台信号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进行外业测量,提高外业测量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9]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0030]图1所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0031]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系统的模块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
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充分。
[0033]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
[0034]实施例一
[0035]请参阅图2,示出了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系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用于坐标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测量系统包括一基准站以及至少一移动站,所述坐标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基准站实时采集第一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生成第二观测数据,并进行存储;S2:若所述移动站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所述基准站发送的数据,所述移动站在采集点上采集第三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根据所述第三观测数据及对应的时序信息,生成第四观测数据,并进行存储;S3:对所述第二观测数据和第四观测数据中进行匹配,匹配出在所述第二观测数据中与所述第四观测数据对应有相同的时序信息的观测数据,作为第五观测数据;S4:所述移动站根据所述第四观测数据和第五观测数据进行RTK解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0:对所述基准站和所述移动站进行时序校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测数据和第三观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均为1秒。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基准站根据采集的第一观测数据生成差分改正数据,并通过电台信号对所述差分改正数据进行实时发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RTK的坐标测量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文述生,闫少霞,王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