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97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包括公交站台、支撑架、顶棚、立柱、引水槽、立柱排水管、箱体、PP蓄水模块、溢流口和市政管网;顶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主体部分,即常规公交站亭所设立的顶棚,一部分为附加部分,即从顶棚主体部分延伸出去的顶棚,所述顶棚外侧边缘均设有向内弯曲而形成的引水槽,与立柱排水管紧密衔接,附加顶棚内设有均匀排列的竖向凹槽,立柱排水管下端与PP蓄水模块相接,PP蓄水模块设置于公交站台下方,位于地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雨水飘入影响乘客的候车体验,给乘客提供了良好的候车环境,极大提高了公交站台的空间利用率。的空间利用率。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雨公交站亭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具体为一种防雨公交站亭。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站台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平台,公交站台在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的审美要求等设计要素的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文明进程,合理的公交站台设计能够提升乘客的候车及出行体验。
[0003]现代城市公交车站站亭设计未全面考虑降雨天气乘客出行需求,忽略了乘客登入公交车前门过程中会淋到雨水或者候车、登车时打伞但登车过程中不方便收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包括公交站台、支撑架、顶棚、立柱、引水槽、立柱排水管、箱体、PP蓄水模块、溢流口和市政管网;
[0006]所述支撑架呈矩形结构,下方四角及后侧中间部分均设有立柱,且支撑架四角与立柱的顶端焊接固定,立柱的底端设置在公交站台上;
[0007]所述顶棚呈T形,包括主体顶棚部分和向外伸出的附加顶棚部分;
[0008]所述主体顶棚部分和附加顶棚部分的尾端呈圆弧状;
[0009]所述主体顶棚部分覆盖连接在支撑架顶部,且前端设有引水槽a;
[0010]所述附加顶棚部分尾端两侧边缘设有引水槽b;
[0011]所述主体顶棚部分和附加顶棚部分(32)的前端焊接成一体,形成5
°
的俯角;
[0012]所述附加顶棚部分内设有均匀排列分布的凹槽;
[0013]所述排水管上端开口,镶嵌并焊接于引水槽b内,通过引水槽b与附加顶棚相连,并起到支撑附加顶棚的作用;
[0014]所述箱体设立在各个立柱之间,设立位置为站台左右两侧及后侧;
[0015]所述排水管下端与PP蓄水模块相连;
[0016]所述PP蓄水模块设置于公交站台下方,上端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与市政管网相通。
[0017]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PP蓄水模块数量根据站台尺寸进行铺设。
[0018]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公交站台整体采用透水铺装结构。
[0019]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公交站台设立尺寸长度为30m,高度为3m,宽度为3m,距离行车道高度20cm。
[0020]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顶棚采用阳光板,厚度为4.3mm。
[0021]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顶棚的主体顶棚部分长度为8m,宽度为1.6m,附加顶棚部分长度为0.95m,宽度为1.25m。
[0022]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立柱采用直径141mm的304不锈钢
管。
[0023]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立柱排水管采用不锈钢排水管材质。
[0024]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箱体采用1.5mm厚脱碳钢板且内设40w灯管。
[0025]所述的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优选方案为,所述PP蓄水模块单个尺寸为长为60cm,宽为30cm,高为60cm,采用聚丙烯树脂。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现有传统的公交站亭没有考虑降雨天气乘客登入公交车前门过程中的乘车体验,导致乘客即使在传统公交站台顶棚下长时间候车避雨,也无法避免公交车到站之后登车过程中淋雨状况的发生,且存在雨水顺着顶棚滴下飞溅到乘客身体上的情况,使候车人员出行体验差。本技术在乘客登车位置设立向外延伸的附加顶棚,可以规范公交车停车以及乘客候车的位置,达到井然有序从而减少停靠时间的效果,且在顶棚边缘设立向上翻翘的引水槽,通过引水槽将主体顶棚的雨水引入附加顶棚设立的凹槽,进而流入立柱排水管进入站台下方设置的PP蓄水模块,可以有效减少公交站的雨水渗入,并且可利用抽水泵对储存的雨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清洗站台,达到蓄水、节约用水的目的。而在站台左右两侧设立箱体也可达到遮风挡雨的效果,减少雨水迸溅,提高候车人员的出行舒适度,具有实用性。本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且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交站台总体平面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交站亭平面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交站台总体立面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交站亭立面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交站台总体侧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水管和附加棚顶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流向平面示意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雨水流向立面示意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水槽剖面雨水流向示意图。
[0037]其中:1

公交站台、2

支撑架、3

顶棚、4

立柱、5

引水槽a、6

立柱排水管、7

箱体、8

PP蓄水模块、9

溢流口、10

市政管网、15

引水槽b、31

主体顶棚部分、32

附加顶棚部分、321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体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作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势更加清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如图1

9所示,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包括公交站台1、支撑架2、顶棚3、立柱4、引水槽5、立柱排水管6、箱体7、PP蓄水模块8、溢流口9和市政管网10;
[0041]本实例中公交站亭为小型公交站亭,站台长度为30m,高度为3m,宽度为3m,距离地面高度20cm。所述站台1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支撑架2,所述顶棚3覆盖连接在支撑架2上,支撑架2下方与立柱4顶端焊接,形成坚实可靠的结构,所述顶棚3由两部分组成,均采用4.3mm的阳光板,顶棚3一部分为主体顶棚部分31,即常规公交站亭所设立的顶棚,一部分为附加顶棚部分32,即从顶棚主体部分延伸出去的顶棚,主体顶棚部分31和附加顶棚部分32尾端呈圆弧状,前端连接成一体后设置为俯角5
°
,附加顶棚部分32内设有均匀排列分布的凹槽321,主体顶棚部分31前端设有向内弯曲而形成的引水槽a5,附加顶棚部分32与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公交站亭,其特征在于:包括公交站台(1)、支撑架(2)、顶棚(3)、立柱(4)、引水槽a(5)、立柱排水管(6)、箱体(7)、PP蓄水模块(8)、溢流口(9)和市政管网(10);所述支撑架(2)呈矩形结构,下方四角及后侧中间部分均设有立柱(4),且支撑架(2)四角与立柱(4)的顶端焊接固定,立柱(4)的底端设置在公交站台(1)上;所述顶棚(3)呈T形,包括主体顶棚部分(31)和向外伸出的附加顶棚部分(32);所述主体顶棚部分(31)和附加顶棚部分(32)的尾端呈圆弧状;所述主体顶棚部分(31)覆盖连接在支撑架(2)顶部,且前端设有引水槽a(5);所述附加顶棚部分(32)尾端两侧边缘设有引水槽b(15);所述主体顶棚部分(31)和附加顶棚部分(32)的前端焊接成一体,形成5
°
的俯角;所述附加顶棚部分(32)内设有均匀排列分布的凹槽(321);所述排水管(6)上端开口,镶嵌并焊接于引水槽b(15)内,通过引水槽b(15)与附加顶棚部分(32)相连,并起到支撑附加顶棚部分(32)的作用;所述箱体(7)设立在各个立柱(4)之间,设立位置为站台(1)左右两侧及后侧;所述排水管(6)下端与PP蓄水模块(8)相连;所述PP蓄水模块(8)设置于公交站台(1)下方,上端设有溢流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平孙宝芸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