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61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申请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此手机屏幕保护膜包括硅胶上保层、硬化涂层、基材层、有机硅底涂层、胶层以及复合膜层。硬化涂层的第一面与硅胶上保层的第一面贴合;基材层第一面与硬化涂层的第二面贴合;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一面与基材层的第二面贴合;胶层的第一面与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二面贴合;复合膜层与胶层的第二面贴合。本申请提供的这种保护膜,在不改变原有高透基材的前提下,在基材层和硅胶层之间引入一层有机硅底涂层,既保障透光率、光通量、识别率及良好外观,又通过底涂层把胶体和基材有效隔离,改善胶体固化以及附着力偏弱现象,缓解保护膜在高温高湿条件长时间使用后的起泡、脱胶等问题。脱胶等问题。脱胶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


[0001]本申请涉及保护膜
,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手机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手机产品的屏占比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使得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受到更多关注以及应用。
[0003]目前,应用于于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屏幕的保护膜需要具备更高的透光率、光通量以及识别速度。原有保护膜材料无法保证上述效果,且对于保护膜涂胶面的固化程度不佳,产品良率下降频发,客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解决或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手机屏幕保护膜质量较差,无法具备更高的透光率、光通量以及识别速度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此手机屏幕保护膜包括:硅胶上保层;硬化涂层,所述硬化涂层的第一面与硅胶上保层的第一面贴合;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第一面与硬化涂层的第二面贴合;有机硅底涂层,所述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一面与基材层的第二面贴合;胶层,所述胶层的第一面与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二面贴合;以及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与胶层的第二面贴合。
[000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为单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有机硅底涂层为缩合型有机硅底涂层。
[000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层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单向拉伸聚酯薄膜的两侧的原涂层,其中,靠近胶层一侧的所述原涂层位于所述基材层与所述有机硅底涂层之间。
[0008]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75~125μm,所述基材层的透光率大于90%,所述基材层的雾度小于0.5%。
[0009]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硅胶上保层包括:聚酯薄膜基材层;以及上胶层。
[0010]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聚酯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上胶层的厚度为5~10μm,所述硅胶上保层的剥离力为3~10克力/英寸。
[0011]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化涂层的硬度为1~3H,所述硬化涂层的水滴角大于或等于108度。
[0012]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层为有机硅压敏胶层,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的上胶厚度为20~35μm,所述有机硅压敏胶对AF屏剥离力大于15克力/英寸,所述AF屏的水滴角大于或等于115度。
[0013]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合膜层为非硅离型膜或氟素离型膜。
[0014]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合膜层为所述氟素离型膜,所述氟素离
型膜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氟素离型膜的离型力为3~6克力/英寸,残接力大于90%。
[001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此手机屏幕保护膜包括:硅胶上保层、硬化涂层、基材层、有机硅底涂层、胶层以及复合膜层。其中,硬化涂层的第一面与硅胶上保层的第一面贴合;基材层第一面与硬化涂层的第二面贴合;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一面与基材层的第二面贴合;胶层的第一面与有机硅底涂层的第二面贴合;复合膜层与胶层的第二面贴合。本申请提供的这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在不改变原有高透基材的前提下,在基材层和硅胶层之间引入一层有机硅底涂层,既保障透光率、光通量、识别率及良好外观,又通过底涂层把胶体和基材有效隔离,改善胶体固化以及附着力偏弱现象,解决高透基材对胶水配方和固化条件选择性强的短板,缓解保护膜在高温高湿条件长时间使用后的起泡、脱胶等问题,有效提供了一种高质量手机屏幕保护膜。
附图说明
[001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0017]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硅胶上保层;2、硬化涂层;3、基材层;4、底涂层;5、胶层;6、复合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0]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1]申请概述
[0022]申请人对于现有技术中手机屏幕保护膜质量较差,无法具备更高的透光率、光通量以及识别速度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得知:
[0023]目前,应用于于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屏幕的保护膜需要具备更高的透光率、光通量以及识别速度。原有普通基材的光通量和指纹识别率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原保护膜厂家为开发出具有高透光率、高光通量、识别速度快的保护膜,会选用单向拉伸聚酯薄膜作为基材层。同时,目前,保护膜厂家为了达到较高的透光率和光通量,一般会舍弃电晕处理方案,
直接对原膜做双面底涂处理,涂胶面的底涂剂一般采用水性聚氨酯体系,但是此类材料对后续硅胶固化会有一定影响,导致铂金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甚至中毒,进而影响到固化程度和附着力,后续成品保护膜在运输和使用中遇到高温高湿环境,长时间后会出现起泡甚至脱胶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产品良率和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下游涂布厂面临可替代基材少,针对固化和附着力弱导致的起泡及脱胶问题,一般采用提高料液反应活性和固化温度来改善,但这两种改善措施会导致料液寿命缩短、成本增加、产品翘曲和收缩等方面不良。
[0024]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此手机屏幕保护膜包括:硅胶上保层1、硬化涂层2、基材层3、有机硅底涂层4、胶层5以及复合膜层6。其中,硬化涂层2的第一面与硅胶上保层1的第一面贴合;基材层3与硬化涂层2的第二面贴合设置;有机硅底涂层4的第一面与基材层3的第二面贴合;胶层5的第一面与有机硅底涂层4的第二面贴合;复合膜层6与胶层5的第二面贴合。本申请提供的这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在不改变原有高透基材的前提下,在基材层3和硅胶层5之间引入一层有机硅底涂层4,既保障透光率、光通量、识别率及良好外观,又通过底涂层4把胶体和基材有效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上保层(1);硬化涂层(2),所述硬化涂层(2)的第一面与所述硅胶上保层(1)的第一面贴合;基材层(3),所述基材层(3)的第一面与所述硬化涂层(2)的第二面贴合;有机硅底涂层(4),所述有机硅底涂层(4)的第一面与所述基材层(3)的第二面贴合;胶层(5),所述胶层(5)的第一面与所述有机硅底涂层(4)的第二面贴合;以及复合膜层(6),所述复合膜层(6)与所述胶层(5)的第二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3)为单向拉伸聚酯薄膜;所述有机硅底涂层(4)为缩合型有机硅底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单向拉伸聚酯薄膜的两侧的原涂层,其中,靠近胶层(5)一侧的所述原涂层位于所述基材层(3)与所述有机硅底涂层(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3)的厚度为75~125μm,所述基材层(3)的透光率大于90%,所述基材层(3)的雾度小于0.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杰汪国明王庆麦启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