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带式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53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靴带式开关,包含: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电容、三个开关以及一个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电容以及反相器电路。第一晶体管接收输入电压并且输出输出电压。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且第二端耦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时钟。第一开关耦接于一节点与一参考电压之间。第二开关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与该节点之间。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二电容耦接于该节点与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点与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点与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靴带式开关


[0001]本申请涉及靴带式开关(bootstrapped switch),尤其涉及快速导通与快速关闭的靴带式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图1为现有的靴带式开关的电路图。靴带式开关10包含开关101、开关102、开关103、开关104、开关105、N型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以下简称NMOS晶体管)106以及抬举电容(bootstrap capacitor)107。靴带式开关10的输入端VI及输出端VO分别耦接NMOS晶体管106的源极(source)与汲极(drain)。NMOS晶体管106的闸极(gate)一方面通过开关105耦接至电压源V3,另一方面通过开关104耦接至抬举电容107的其中一端及开关101的其中一端。开关101的另一端耦接电压源V1。抬举电容107的另一端通过开关102耦接至电压源V2,以及通过开关103耦接至NMOS晶体管106的源极与靴带式开关10的输入端VI。电压源V1为高电压准位VDD,而电压源V2及电压源V3则为接地准位。靴带式开关10的操作为本
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故不再赘述。
[0003]开关105的状态(导通或不导通)决定NMOS晶体管106的状态(导通或不导通)。换言之,开关105的反应时间愈短(即,使NMOS晶体管106的闸极愈快到达目标电压),NMOS晶体管106的状态愈能够与系统时钟一致,使得靴带式开关10的表现更佳(例如,速度更快、取样的结果更准确)。换言之,开关105的设计在靴带式开关10扮演重要的角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先前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靴带式开关以改善先前技术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靴带式开关,用来接收一输入电压并且输出一输出电压,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一电容、一第二晶体管、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一第四开关、一第五开关、一反相器电路以及一第二电容。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控制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由该第一端接收该输入电压,且由该第二端输出该输出电压。第一电容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五端、一第六端及一第二控制端,其中,该第二晶体管由该第五端接收该输入电压,该第六端电连接该第一电容的该第三端,且该第二控制端电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第一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三端与一第一参考电压之间。第二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四端与一第二参考电压之间。第三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四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之间。第四开关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与一节点之间。第五开关具有一第三控制端且耦接于该节点与该第一参考电压之间。反相器电路具有一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其中,该输入端耦接该第五开关之该第三控制端,且该反相器电路用来反相该第三控制端之一电压。第二电容具有一第七端及一第八端,其中,该第七端耦接该反相器电路之该输出
端,且该第八端耦接该节点。
[0006]本专利技术之靴带式开关能够快速导通及/或快速关闭。相较于传统技术,本专利技术之靴带式开关能够操作在更高速。
[000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的靴带式开关的电路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靴带式开关之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0]图3显示时钟Φ1及时钟Φ1b的一个例子;
[0011]图4是节点Nq的电压及晶体管M1之控制端的电压的电脑模拟波形图;以及
[0012]图5为本专利技术靴带式开关之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说明内容之技术用语系参照本
之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有加以说明或定义,该部分用语之解释系以本说明书之说明或定义为准。
[0014]本专利技术之公开内容包含靴带式开关。由于本专利技术之靴带式开关所包含之部分元件单独而言可能为已知元件,因此在不影响该装置专利技术之充分公开及可实施性的前提下,以下说明对于已知元件的细节将予以节略。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靴带式开关之一实施例的电路图。靴带式开关100从输入端IN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且从输出端OUT输出输出电压Vout。靴带式开关100包含开关110、开关120、开关130、开关140、开关150、开关160、开关170、抬举电容Cb、电容Cq以及反相器电路180。开关电路SW1对应图1的开关105。开关110、开关120、开关130、开关140、开关150、开关160及开关170可以分别以晶体管M1、晶体管M7、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8、晶体管M4及晶体管M11实作。每个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是该晶体管所形成之开关的两端。对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而言,第一端可以是源极及汲极的其中一者,第二端是源极及汲极的另一者,而控制端是闸极。对双极性接面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而言,第一端可以是集极(collector)及射极(emitter)的其中一者,第二端是集极及射极另一者,而控制端是基极(base)。
[0016]如图2所示,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与晶体管M7的控制端互相电连接。晶体管M1以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且从第二端输出输出电压Vout。晶体管M7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而晶体管M7的第二端电连接抬举电容Cb的第一端。晶体管M2的第一端耦接抬举电容Cb的第一端,且晶体管M2的第二端耦接第一参考电压(在图2的例子中为接地准位GND)。晶体管M3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参考电压(在图2的例子中为电源电压VDD,电源电压VDD高于接地准位GND),且晶体管M3的第二端耦接抬举电容Cb的第二端。晶体管M8的第一端耦接晶体管M1的控制端,且晶体管M8的第二端耦接抬举电容Cb的第二端。晶体管M4的第一端耦接或电连接晶体管M1的控制端及晶体管M7的控制端,晶体管M4的控制端耦接或电连接电源电压VDD,且晶体管M4的第二端耦接或电连接节点Nq。晶体管M11的第一端耦接或电连接节点Nq,而晶体管M11的第二端耦接或电连接第一参考电压(接地准位GND)。晶体管M11的控制端接收时
钟Φ1b。电容Cq的第一端耦接或电连接节点Nq。反相器电路180的输入端接收时钟Φ1b,反相器电路180的输出端耦接或电连接电容Cq的第二端。
[0017]开关130、开关140、开关150及开关170根据时钟Φ1及时钟Φ1b而呈现导通(对应的晶体管开启)或不导通(对应的晶体管关闭)。图3显示时钟Φ1及时钟Φ1b的一个例子,时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靴带式开关,用来接收一输入电压并且输出一输出电压,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控制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由该第一端接收该输入电压,且由该第二端输出该输出电压;一第一电容,具有一第三端及一第四端;一第二晶体管,具有一第五端、一第六端及一第二控制端,其中,该第二晶体管由该第五端接收该输入电压,该第六端电连接该第一电容的该第三端,且该第二控制端电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一第一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三端与一第一参考电压之间;一第二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四端与一第二参考电压之间;一第三开关,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该第四端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之间;一第四开关,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控制端与一节点之间;一第五开关,具有一第三控制端且耦接于该节点与该第一参考电压之间;一反相器电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雄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