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49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带钢分类变化,确定是否是过渡材,并对长时学习系数赋初始值,S2、根据信息变化量,进行自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调整,S3、根据长时学习,对此带钢进行宽度调整,完成带钢的宽度设计,S4、根据前后带钢的信息进行短时自学习计算,并修改长时学习系数,S5、根据每道次轧制偏差,进行宽度修正补偿。该技术方案通过对过渡材在粗轧区域的轧制特点以及计划特性,通过模型宽度设定方法、自适应学习方式及特定的宽度修正方式,减少操作干预,实现过渡材的高质量轧制。实现过渡材的高质量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属于热轧粗轧的模型生产控制


技术介绍

[0002]热轧生产时,由于市场合同变化,安排计划时,考虑到不同的合同间轧制条件如温度、规格等的变化,需要安排过渡材进行计划间的过渡。此类带钢计划长度较少,在轧制时,由于现场条件的变化以及控制要求的不同,极易出现宽度的超宽或设定窄现象,而且,普通的自适应修正功能无法实现短时间内的宽度修正作用,影响热轧的成材率和生产稳定性。方案实施前,此类钢的轧制方式一般通过操作工的手动宽度修正,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控制延迟,操作人员会在一块带钢轧制完成后,才能对下一块进行干预;其次干预出错,操作修正无法识别前后两块带钢是否同批次轧制,修正时会由于分类发生变化而导致修正出错。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对过渡材在粗轧区域的轧制特点以及计划特性,通过模型宽度设定方法、自适应学习方式及特定的宽度修正方式,减少操作干预,实现过渡材的高质量轧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根据带钢分类变化,确定是否是过渡材,并对长时学习系数赋初始值,
[0006]S2、根据信息变化量,进行自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调整,
[0007]S3、根据长时学习,对此带钢进行宽度调整,完成带钢的宽度设计,
[0008]S4、根据前后带钢的信息进行短时自学习计算,并修改长时学习系数,
[0009]S5、根据每道次轧制偏差,进行宽度修正补偿。
[0010]其中,步骤S1、根据带钢分类变化,确定是否是过渡材,并对长时学习系数赋初始值,具体如下:
[0011]判断带钢是否为过渡材,在热轧控制系统中可通过带钢的分类变化,主要集中在宽度大偏差、厚度大偏差、终轧温度大偏差及种类分类变化,如表1所示:
[0012][0013][0014]表1:带钢分类
[0015]在进行过渡材判断时,根据钢种的分类情况与上一块带钢的分类比较,每个发生变化+1,累加变化量,当变化量累加值SC超过2时就认为是过渡材;
[0016]过渡材控制时,引入长时学习遗传系数和短时遗传学习系数,由于过渡材是穿插
在各个计划之间进行生产的,生产的间隔不固定且时间较长,在自学习控制时,普通的利用上一块带钢自适应系数进行逐步控制无法满足需求。引入长时学习,通过将此类带钢按照前面的分类标准保存下来,后期生产时可直接调用。引入短时遗传系数的目的是为了过渡材在连续生产时,而做的临时自学习,通过对短时的实时修改,确保带钢快速修正和调整。
[0017]通过分类信息绘制粗轧区域长时学习遗传系数表(见表2),第一次轧制时,初始的粗轧长时遗传系数即带钢的短时学习系数,根据现场的生产情况,定义范围为0.9~1.18,为防止带钢窄影响合同,所以根据经验,初始短时遗传系数采用1.014。经过一次轧制后,遗传系数表中就会存入相应的分类信息及遗传系数,此时的遗传系数即称为长时学习系数。
[0018]钢种分类宽度分类厚度分类终轧温度分类长时遗传值短时遗传值
ꢀꢀꢀꢀꢀꢀ
[0019]表2:遗传值表。
[0020]其中,S2、根据信息变化量,进行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调整,具体如下,
[0021]过渡材轧制时,由于计划较短,所以学习节奏需要快,故模型的自学习节奏step需要调大。另外由于各计划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现场的一些控制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宽度控制时需要即考虑短时学习,又考虑长时学习,所以增加长时学习置信度,学习置信度根据S1计算的信息变化量累加值SC进行确定,当SC较大变化时,长时学习置信度增大,反之则减少,这两个值都是根据现场轧制总结的经验值,如下表3所示:
[0022] 轧制间隔时间信息变化量累加值SC自学习节奏step置信度delta >10天>=30.80.9 >3天>=21.10.7 >1天<21.40.5
[0023]表3: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delta配置表
[0024]其中模型自学习节奏step作用是根据控制方式,调整自学习的步伐,当信息变化量累加值SC较大时,增大自学习节奏,避免由于计划太短导致学习不过来问题。置信度delta是长时学习和短时学习的置信程度。当轧制间隔时间较长时,长时学习的置信度增加,确保宽度控制的准确性。
[0025]其中,S3、根据长时学习,对此带钢进行宽度调整,完成带钢的宽度设计,具体如下,
[0026]带钢的学习系数通过带钢在粗轧区域的实际宽展与计算宽展的偏差计算出来,反应了此带钢粗轧区域宽度偏差情况,所以在下次轧制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行宽度调整。
[0027]调整公式为公式一:
[0028]粗轧目标宽度=粗轧目标宽度

[粗轧长时学习值*置信度delta+粗轧短时学习值*(1

delta)]*自学习节奏step;
ꢀꢀꢀꢀꢀꢀꢀꢀꢀꢀꢀꢀꢀꢀꢀꢀꢀꢀꢀꢀꢀꢀꢀꢀꢀꢀꢀꢀꢀꢀꢀꢀꢀꢀꢀꢀꢀꢀꢀꢀ
公式一;
[0029]其中,S4、根据前后带钢的信息进行短时自学习计算,并修改长时学习系数,具体如下,
[0030]此步骤涉及到长时、短时自学习的更新问题。自学习系数在第一次轧制时采用的是初始值,随着现场轧制的延续,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短时学习的更新方式为:根据前后带钢的实际宽度与设定宽度偏差进行相应的调整,其调整方法与普通带钢生产相同,在本
方法中不做详细说明。
[0031]在同类别的带钢生产过程中,长时学习根据短时学习进行更新,即长时学习在同类别生产中,采用上一块带钢的短时学习,当换类别时,长时学习保持最后一块轧制后的短时学习值,直到下次重新轧制此类别钢时再进行更新。
[0032]其中,S5、根据每道次轧制偏差,进行宽度修正补偿,具体如下,
[0033]据行业调查,现有的热轧生产时粗轧区域都采用可逆轧机进行轧制。针对过渡材,粗轧模型增加了根据每道次之间的轧制偏差,并将此偏差放到对应的下一道次中进行宽度修正。从每一道次开始逐步消除偏差。
[0034]S51、每道次轧制时模型进行一次道次间的模型计算,根据现场设备、工艺等参数变化量,计算出一个目标宽度;
[0035]S52、获取模型通过现场生产的宽度检测器取得现场实际宽度平均值,根据检验,去除头部15m的宽度异常;
[0036]S53、获得每道次设定与实际的偏差,并用到前面计算的每道次的宽度目标值中,见公式二,当最后道次时道次间目标宽度即为最终的粗轧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带钢分类变化,确定是否是过渡材,并对长时学习系数赋初始值,S2、根据信息变化量,进行自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调整,S3、根据长时学习,对此带钢进行宽度调整,完成带钢的宽度设计,S4、根据前后带钢的信息进行短时自学习计算,并修改长时学习系数,S5、根据每道次轧制偏差,进行宽度修正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根据带钢分类变化,确定是否是过渡材,并对长时学习系数赋初始值,具体如下:判断带钢是否为过渡材,在热轧控制系统中通过带钢的分类变化,主要集中在宽度大偏差、厚度大偏差、终轧温度大偏差及种类分类变化,如表1所示:钢种分类宽度分类厚度分类终轧温度分类层别范围1

201

81

71

10表1:带钢分类在进行过渡材判断时,根据钢种的分类情况与上一块带钢的分类比较,每个发生变化+1,累加变化量,当变化量累加值SC超过2时就认为是过渡材;过渡材控制时,引入长时学习遗传系数和短时遗传学习系数,通过分类信息绘制粗轧区域长时学习遗传系数表,见表2,第一次轧制时,初始的粗轧长时遗传系数即带钢的短时学习系数,根据现场的生产情况,定义范围为0.9~1.18,初始短时遗传系数采用1.014,经过一次轧制后,遗传系数表中就会存入相应的分类信息及遗传系数,此时的遗传系数即称为长时学习系数,钢种分类宽度分类厚度分类终轧温度分类长时遗传值短时遗传值表2:遗传值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轧过渡材粗轧区域宽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根据信息变化量,进行自学习节奏step和置信度调整,具体如下,过渡材轧制时,学习置信度根据S1计算的信息变化量累加值SC进行确定,当SC较大变化时,长时学习置信度增大,反之则减少,这两个值都是根据现场轧制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金鹏赖森贞陈晨周心富肖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