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33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CO2提高采收率与封存技术领域。该装置中流体通道的流入端分别与微气泡进入通道和纯连续相进入通道相连通,多孔介质微模型的流入端与流体通道相连通,多孔介质微模型的流出端与捕集气泡群通道的流入端相连通,捕集气泡群通道的流出端分别与流体通道的流出端和流体流出通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考察无对流的CO2气泡稳定性和对流下的CO2气泡稳定性,降低观测实验难度,并可实现观测气泡群动态稳定性的目的。气泡群动态稳定性的目的。气泡群动态稳定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CO2提高采收率与封存
,具体涉及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研究微气泡稳定性的技术包括电解试片、探针、孔板等设备,主要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测试泡凹坑中微气泡生长历程、驻留情况。
[0003]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12026984A公开了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涉及水下航行体主动式减阻
,包括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电子流量计、无级调速水泵,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内部沿流体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弹簧探针、碳棒,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通过通水管道与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相连接,弹簧探针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通过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的稳流、消能、垂直方向整流、水平方向整流多重效果的复合作用,使得动态水流达到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微气泡的稳定驻留及在微尺度下观测微纳凹坑中微气泡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多孔介质微模型、微气泡进入通道、纯连续相进入通道、捕集气泡群通道和流体流出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流入端分别与所述微气泡进入通道和纯连续相进入通道相连通,所述多孔介质微模型的流入端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多孔介质微模型的流出端与所述捕集气泡群通道的流入端相连通,所述捕集气泡群通道的流出端分别与所述流体通道的流出端和所述流体流出通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气泡群通道的流入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捕集气泡群通道的开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的流出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流体通道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出通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系统压力。5.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述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装置进行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检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O2微气泡多孔介质中的稳定性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前期准备:3D打印制造多孔介质微模型并组装稳定性实验装置;(2)预饱和: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通过纯连续相进入通道向多孔介质微模型中充满水,并通过第三阀门调整压力,压力控制在0MPa~30MPa;(3)捕集气泡群:关闭第二阀门,通过微气泡进入通道向多孔介质微模型中注入微气泡群;(4)初始环境设置:当微气泡将多孔介质微模型中充满时,停止注入微气泡,同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从纯连续相进入通道通入连续相,直至驱离多孔介质微模型之外通道中的微气泡,而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5)确定初始状态:记录和分析多孔介质微模型中微气泡群的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舟佟颖何汉平王钧陈向军孔令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