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专利>正文

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31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对圆柱管进行分类,且能够保证圆柱管表面不受到损坏的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前侧上部设置有伺服电机;第一转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设置有第一转轴;挡块,第一转轴下部设置有两个挡块;限位块,第一转轴顶部设置有限位块。工作人员将圆柱管均匀间隔放置于下料筒内,圆柱管通过第二出料管进入第一固定块内,压块向右侧滑动使弹性件发生形变,工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使挡块转动,圆柱管通过第一出料管掉落,工作人员使用容器将圆柱管收集。人员使用容器将圆柱管收集。人员使用容器将圆柱管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圆柱管是一种用于多种途径的圆柱形管道,圆柱管根据材质可以分为树脂型圆柱和玻璃圆柱管等,圆柱管需要通过浇筑、脱模和成型等步骤,圆柱管在成型后需要经过多重筛选,最终将不同高度的管道分类出售。
[0003]目前的圆柱管高度筛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人工手动进行筛选,当需要筛选的数量较大,工作人员在筛选时间长后,会感到疲惫,导致筛选效率降低,造成合格率也降低,且人工筛选有时候时间较为紧张,工作人员将圆柱管随意摆放,容易导致圆柱管表面受到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地对圆柱管进行分类,且能够保证圆柱管表面不受到损坏的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工作人员在筛选时间长后,会感到疲惫,导致筛选效率降低,造成合格率也降低,且人工筛选有时候时间较为紧张,工作人员将圆柱管随意摆放,容易导致圆柱管表面受到损坏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其能够快速地对圆柱管进行分类,且能够保证圆柱管表面不受到损坏。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前侧上部设置有伺服电机;第一转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设置有第一转轴;挡块,第一转轴下部设置有两个挡块;限位块,第一转轴顶部设置有限位块;第一支撑架,固定座左右两侧壁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出料管,第一支撑架相互靠近的一侧前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料管;固定杆,第一出料管外侧壁后侧上部设置有凸块,第一出料管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顶部设置有固定杆;第一固定块,固定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压块,两个第一固定块内侧右侧壁开有方形槽,两个第一固定块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滑动式设置有压块;弹性件,两个压块右侧壁均设置有两个弹性件,四个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压块右侧壁接触,四个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侧壁接触;连接板,第一出料管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右侧壁设置有连接板;导向块,连接板右侧壁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底部右侧开有方形槽;第二支撑架,导向块底部右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架;第一装料箱,两个第二支撑架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装料箱,第一装料箱外侧壁右侧壁开有方形槽;第三支架,固定座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三支架;下料筒,第三支架前侧上部设置有下料筒;第二出料管,下料筒外侧壁底部后侧开有圆孔,下料筒外侧壁底部后侧的圆孔内设置有第二出料管。
[0006]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转轴,下料筒内侧壁顶部中心位置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隔板,第二转轴下部均匀间隔设置有隔板;第二固定块,第二转轴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块。
[0007]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装料箱,第一支撑架底部前侧设置有第二装料箱;握把,第二
装料箱外侧壁前侧设置有握把。
[0008]可选地,两个压块前后两侧均倒有圆角。
[0009]可选地,第二装料箱内侧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0010]可选地,握把上设置有橡胶防滑套。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人员将圆柱管均匀间隔放置于下料筒内,圆柱管通过第二出料管进入第一固定块内,压块向右侧滑动使弹性件发生形变,工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使挡块转动,圆柱管通过第一出料管掉落,工作人员使用容器将圆柱管收集。
[0012]2、工作人员将圆柱管均匀间隔放置于两个隔板之间,工作人员握紧第二固定块并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隔板转动,圆柱管通过第二出料管进入两个第一固定块内,工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对圆柱管进行分选。
[0013]3、分选完成后,工作人员握紧握把向前拉动,握把带动第二装料箱向前侧滑动,工作人员将圆柱管取出收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第四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第五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第六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2:伺服电机,3:第一转轴,4:挡块,5:限位块,6:第一支撑架,7:第一出料管,8:固定杆,9:第一固定块,10:压块,11:弹性件,12:连接板,13:导向块,14:第二支撑架,15:第一装料箱,16:第三支架,17:下料筒,18:第二出料管,19:第二转轴,20:隔板,21:第二固定块,22:第二装料箱,23: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参阅图1

7所示,包括有固定座1、伺服电机2、第一转轴3、挡块4、限位块5、第一支撑架6、第一出料管7、固定杆8、第一固定块9、压块10、弹性件11、连接板12、导向块13、第二支撑架14、第一装料箱15、第三支架16、下料筒17和第二出料管18,固定座1前侧上部设置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设置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下部设置有两个挡块4,第一转轴3顶部设置有限位块5,固定座1左右两侧壁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6相互靠近的一侧前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料管7,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设置有凸块,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顶部设置有固定杆8,固定杆8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9,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开有方形槽,两
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滑动式设置有压块10,两个压块10前后两侧均倒有圆角,使圆柱管更好地将两个压块10向右侧挤压,两个压块10右侧壁均设置有两个弹性件11,四个弹性件1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压块10右侧壁接触,四个弹性件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侧壁接触,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右侧壁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右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有导向块13,导向块13底部右侧开有方形槽,导向块13底部右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架14,两个第二支撑架14底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一装料箱15,第一装料箱15外侧壁右侧壁开有方形槽,固定座1顶部后侧设置有第三支架16,第三支架16前侧上部设置有下料筒17,下料筒17外侧壁底部后侧开有圆孔,下料筒17外侧壁底部后侧的圆孔内设置有第二出料管18。
[0025]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圆柱管高度进行分选时,工作人员将圆柱管均匀间隔放置于下料筒17内,圆柱管通过第二出料管18进入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两个压块10向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圆柱管高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前侧上部设置有伺服电机(2);第一转轴(3),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设置有第一转轴(3);挡块(4),第一转轴(3)下部设置有两个挡块(4);限位块(5),第一转轴(3)顶部设置有限位块(5);第一支撑架(6),固定座(1)左右两侧壁上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6);第一出料管(7),第一支撑架(6)相互靠近的一侧前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料管(7);固定杆(8),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设置有凸块,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顶部设置有固定杆(8);第一固定块(9),固定杆(8)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9);压块(10),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开有方形槽,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滑动式设置有压块(10);弹性件(11),两个压块(10)右侧壁均设置有两个弹性件(11),四个弹性件(1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压块(10)右侧壁接触,四个弹性件(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9)内侧右侧壁的方形槽内侧壁接触;连接板(12),第一出料管(7)外侧壁后侧上部的凸块右侧壁设置有连接板(12);导向块(13),连接板(12)右侧壁设置有导向块(13),导向块(13)底部右侧开有方形槽;第二支撑架(14),导向块(13)底部右侧设置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