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025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打捞技术领域,是一种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前者包括上接头、磁体套、磁铁和绝磁套筒,上接头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液腔,对应进液腔下部位置上接头上设有内外贯通且呈向下倾斜状的出液口;后者包括井下捞球器、油管接头、单流阀和丢手,油管接头下端与单流阀上端连接,单流阀下端与丢手上端连接,丢手下端与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洗井液泵入油管内,再通过上接头上倾斜设置的出液口喷出进入环空内会产生的旋流推动钢球向上移动进入绝磁套筒内,然后被磁铁吸附在磁体套下端,最后将本捞球器提出井口摘除钢球即可,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效的特点。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打捞
,是一种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平井套管固井和裸眼完井分段压裂技术是开采非常规油气藏的新技术,其通过增大油气藏的泄流面积、动用体积和改变油气流动的形态等技术,省略下套管固井、射孔等作业过程,可显著提高非常规油气藏的产能。水平井投球式滑套分段压裂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常会投放钢球,由于钢球不可溶影响后期采油效率,因此需要将钢球打捞出来。目前,国内暂无针对此种作业专用打捞工具,对此研发了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有效打捞不可溶的钢球,恢复油井产能;使用井下捞球器,可提高作业成功率,减少管柱提下次数,从实用、经济考虑该工具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捞球器及捞球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水平井投球式滑套分段压裂技术施工过程中投放的钢球没有专用打捞工具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井下捞球器,包括上接头、磁体套、磁铁和绝磁套筒,上接头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液腔,对应进液腔下部位置上接头上设有内外贯通且呈向下倾斜状的出液口,上接头下端外侧与磁体套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上接头下方位置的磁体套内设有磁铁,磁体套下端外侧设有下端位于磁体套下方的绝磁套筒。
[0005]下面是对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弹簧,磁体套上端外侧设有外环槽,绝磁套筒上端内侧设有内环台,内环台位于外环槽内;对应出液口和磁体套之间位置的上接头外侧设有外环台,对应外环台和绝磁套筒之间位置的外环槽内设有弹簧。
[0006]上述磁体套下端可设有开口向下的圆弧形引鞋。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捞球系统,包括井下捞球器、油管接头、单流阀和丢手,油管接头下端与单流阀上端连接,单流阀下端与丢手上端连接,丢手下端与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
[0008]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强磁打捞杆,丢手和井下捞球器之间设有强磁打捞杆。
[0009]上述还可包括水力振荡器,丢手和井下捞球器之间设有水力振荡器。
[0010]上述还可包括强磁打捞杆和水力振荡器,丢手下端和水力振荡器上端连接,水力振荡器下端和强磁打捞杆上端连接,强磁打捞杆下端与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
[0011]上述还可包括扶正器,丢手和井下捞球器之间设有扶正器。
[0012]上述还可包括扶正器和强磁打捞杆,丢手下端和扶正器上端连接,扶正器下端和强磁打捞杆上端连接,强磁打捞杆下端和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
[0013]上述还可包括扶正器和水力振荡器,丢手下端和扶正器上端连接,扶正器下端和水力振荡器上端连接,水力振荡器下端和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
[0014]上述还可包括扶正器、水力振荡器、强磁打捞杆,丢手下端和扶正器上端连接,扶正器下端和水力振荡器上端连接,水力振荡器下端和强磁打捞杆上端连接,强磁打捞杆下端和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地面上将油管与上接头安装在一起,通过设备泵将洗井液泵入油管内,洗井液会从上接头上的出液口向斜下方喷出进入环空,然后从环空返回地面循环罐实现循环洗井;从出液口喷出的洗井液会产生的旋流推动钢球向上移动进入绝磁套筒内,然后被磁铁吸附在磁体套下端,即可完成钢球的打捞,而打捞成功与否可通过设置在设备泵上的压力表上示数的变化确定;根据不同的油井和井内情况,将井下捞球器与现有技术中的单流阀、丢手、强磁打捞杆、水力振荡器和扶正器组合成对应的捞球系统,以便将作业井内的钢球或者铁磁性金属落鱼打捞上来,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为实施例三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为实施例四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5为实施例五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6为实施例六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7为实施例七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8为实施例八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9为实施例九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磁体套,3为磁铁,4为绝磁套筒,5为进液腔,6为出液口,7为弹簧,8为内环台,9为外环台,10为引鞋,11为油管接头,12为单流阀,13为丢手,14为强磁打捞杆,15为水力振荡器,16为扶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该井下捞球器包括上接头1、磁体套2、磁铁3和绝磁套筒4,上接头1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液腔5,对应进液腔5下部位置上接头1上设有内外贯通且呈向下倾斜状的出液口6,上接头1下端外侧与磁体套2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上接头1下方位置的磁体套2内设有磁铁3,磁体套2下端外侧设有下端位于磁体套2下方的绝磁
套筒4。根据需求,上接头1上端内侧可设有螺纹,方便快速和油管接头11连接;磁铁3可选择40SH钕铁硼强力磁铁,这个牌号的磁铁在高温下也可拥有较强磁性;为了调整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使用多片磁铁组合而成;此外磁体套2上会因磁铁3而带有磁性,很容易吸附在井壁上,因此在绝磁套下端外侧设置了能隔绝磁性的绝磁套筒4。
[0029]使用时,先将油管通过油管接头11与上接头1安装在一起,然后通过油管将本捞球器下放至钢球上方1m处(悬重下降0.5t处),在地面上通过设备泵将洗井液泵入油管内,洗井液会从上接头1上的出液口6向斜下方喷出进入环空,然后从环空返回地面循环罐实现循环洗井;从出液口6喷出的洗井液会产生的旋流推动钢球向上移动进入绝磁套筒4内,然后被磁铁3吸附在磁体套2下端,即可完成钢球的打捞,而打捞成功与否可通过设置在设备泵上的压力表上示数的变化确定。通常钢球的打捞过程需要多次下放捞球器才能成功的将钢球打捞出来,即将本捞球器下放至悬重下降0.5t,缓慢上提20m,再下放至原位置(悬重下降0.5t处),这个过程会重复2

3次。
[003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井下捞球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弹簧7,磁体套2上端外侧设有外环槽,绝磁套筒4上端内侧设有内环台8,内环台8位于外环槽内;对应出液口6和磁体套2之间位置的上接头1外侧设有外环台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捞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磁体套、磁铁和绝磁套筒,上接头上端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液腔,对应进液腔下部位置上接头上设有内外贯通且呈向下倾斜状的出液口,上接头下端外侧与磁体套上端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上接头下方位置的磁体套内设有磁铁,磁体套下端外侧设有下端位于磁体套下方的绝磁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捞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磁体套上端外侧设有外环槽,绝磁套筒上端内侧设有内环台,内环台位于外环槽内;对应出液口和磁体套之间位置的上接头外侧设有外环台,对应外环台和绝磁套筒之间位置的外环槽内设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捞球器,其特征在于磁体套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圆弧形引鞋。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捞球器的捞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下捞球器、油管接头、单流阀和丢手,油管接头下端与单流阀上端连接,单流阀下端与丢手上端连接,丢手下端与井下捞球器上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捞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强磁打捞杆,丢手和井下捞球器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冰许得禄娄增汤清源袁江林由天明徐兴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