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67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包括:主体限位单元,其包括底座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侧一端的夹紧套,两个所述夹紧套之间共同夹紧有电子元件本体,所述底座内开设有与夹紧套匹配的调节腔,所述底座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且调节杆向内插入调节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调节腔内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每个所述第二斜齿轮与调节腔内端壁均通过对应的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分线,节约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对电子元件本体的分线效率,进而提高了电子元件本体的生产加工效率。电子元件本体的生产加工效率。电子元件本体的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元件作为电子电路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电子元件生产步骤复杂。
[0003]在电子元件的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较大的电子元件可以利用专用的生产器械进行加工,而一些小型的电子元件,其上往往绞合有多股线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绞合在一起的线体进行分线,在分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电子元件进行破坏,往往需要工作热暖对线体进行分线,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捋顺,该种分线方式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同时分线效率也并不理想,进而导致电子元件的加工效率低下的缺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其适用于解决而一些小型的电子元件,其上往往绞合有多股线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绞合在一起的线体进行分线,在分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电子元件进行破坏,往往需要工作热暖对线体进行分线,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捋顺,该种分线方式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同时分线效率也并不理想,进而导致电子元件的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包括:
[0008]主体限位单元,其包括底座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侧一端的夹紧套,两个所述夹紧套之间共同夹紧有电子元件本体,所述底座内开设有与夹紧套匹配的调节腔,所述底座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且调节杆向内插入调节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调节腔内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每个所述第二斜齿轮与调节腔内端壁均通过对应的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每个所述移动螺母与对应的夹紧套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底座上开设有与连接杆匹配的条型开口;
[0009]分线单元,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侧壁远离夹紧套一端的固定耳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耳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固定耳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固定耳上
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螺纹杆平行设置,所述螺纹杆和限位杆共同贯穿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盘远离电子元件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输出轴贯穿固定盘固定连接有分线盘,所述分线盘远离电子元件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绕线辊。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线盘远离固定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磁块,所述分线盘靠近电子元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捋顺盘,所述捋顺盘内开设有与电磁块匹配的对节槽,且捋顺盘上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过线孔。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杆上固定安装有大齿轮,且底座下侧壁转动连接有对应的转杆,所诉转杆上固定套设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杆和螺纹杆远离固定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应限位头,且限位头的直径大于限位杆和螺纹杆的直径。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限位头远离固定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应的折弯支撑杆。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捋顺盘和分线盘均设置成十字型,且过线孔内壁垫设有一层软质海绵。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需要进行分线操作的电子元件本体放在夹紧套之间,正向转动转杆,固定套设在转杆上的小齿轮随之通过大齿轮带动调节杆正向转动,第一斜齿轮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与丝杆螺纹连接的移动螺母通过连接杆带动夹紧套对电子元件本体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将需要分线的线体依次绕设在绕线辊上,启动微型电机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正转,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固定盘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朝着远离电子元件本体的一侧移动,与此同时微型电机输出轴带动分线盘和绕线辊转动,对多根线体进行分线,分线结束以后,关闭微型电机和驱动电机,对电磁块进行断电,手动拉动捋顺盘对线体进行捋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分线,节约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对电子元件本体的分线效率,进而提高了电子元件本体的生产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主体限位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固定盘、捋顺盘和分线盘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的对接槽和捋顺盘配合结
构示意图。
[0021]附图说明:100主体限位单元、101底座、102调节杆、103大齿轮、104丝杆、105移动螺母、106第二斜齿轮、107连接杆、108夹紧套、109电子元件本体、110小齿轮、200分线单元、201固定耳、202驱动电机、203螺纹杆、204限位杆、205限位头、206折弯支撑杆、207固定盘、208微型电机、209电磁块、210分线盘、211绕线辊、212捋顺盘、213对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加工用分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限位单元(100),其包括底座(101)以及对称设置在底座(101)上侧一端的夹紧套(108),两个所述夹紧套(108)之间共同夹紧有电子元件本体(109),所述底座(101)内开设有与夹紧套(108)匹配的调节腔,所述底座(101)下侧壁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02),且调节杆(102)向内插入调节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调节腔内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06),每个所述第二斜齿轮(106)与调节腔内端壁均通过对应的丝杆(104)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04)上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母(105),每个所述移动螺母(105)与对应的夹紧套(108)均通过连接杆(107)固定连接,且底座(101)上开设有与连接杆(107)匹配的条型开口;分线单元(200),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101)上侧壁远离夹紧套(108)一端的固定耳(201)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耳(201)上的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输出轴贯穿固定耳(201)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03),且固定耳(201)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4),所述限位杆(204)与螺纹杆(203)平行设置,所述螺纹杆(203)和限位杆(204)共同贯穿设置有固定盘(207),所述固定盘(207)与螺纹杆(203)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盘(207)远离电子元件本体(10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208),所述微型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众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