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961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并产生吸力,进而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风机第二端与滤光片通过转动轴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带动风机转动时,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滤光片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菌类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空间利用率低,出光装置各部件功能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辅助与利用、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将杀菌杀虫灯与培育灯结合于一体,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利用风机两侧的风向不同,在一侧通过风力将虫吸引后,通过风机另一侧的气流将滤光片因转动而产生的热量带走,由此,利用了风能的同时加速了养殖空间的气体流动。间的气体流动。间的气体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文献《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绿霉菌》中提到,绿霉(木霉)菌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敌,主要生长在没有发菌的菌块上和未经彻底消毒的材料、未及时清除的死菇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绿霉菌的孢子在空气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惨重损失,并且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0003]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征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其孢子层。当木霉的基料被侵染后,菌丝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不是很健壮时,木霉则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木霉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会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木霉主要生存在朽木、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肥、植物残体上和空气中。许多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菇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木霉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在4~42℃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在25~30℃生长最快。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相对湿度低于85%较难萌发。因此,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
[0004]傅常娥等在期刊《紫外线处理对3种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中提到,与其它常规育种方法相比,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速度、操作简便、周期短且能创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性状,是微生物选育优良菌株的一种有效手段。紫外线作为物理诱变剂,因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安全、诱变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诱变育种。近年来食药用真菌诱变育种发展比较迅速,我国利用诱变技术已选育出平菇、草菇、香菇、猴头、木耳、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榆黄蘑、灵芝、桑黄、茯苓、蛹虫草等多种食药用菌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等特点,此外,还选育出一批营养缺陷型和抗药性突变体,丰富了食药用真菌的种质资源,也为杂交及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遗传标记。
[0005]在紫外诱变育种过程中,大多采用担孢子、原生质体进行,其中以紫外线诱变担孢子应用最广,但采集无菌孢子较繁琐,受栽培季节的限制,对于不产生孢子的菌株也无法适用。由于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生物酶,因此成本较高,且有的菌种再生率很低,用紫外线对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非常简便。并且紫外诱变在核酸中往往只是造成单一的损伤,容易产
生诱变株,因此,紫外线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紫丁香蘑和榆干侧耳在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菌丝生长状况和多糖产量均发生了较大变异,说明紫外线适合紫丁香蘑和榆干侧耳菌丝体的诱变育种。
[0006]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在2021年5月21日发布的一篇名为《食用菌虫害常规防治方法》的文章中提到,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质量影响较大。据统计,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在25%左右。使用农药控制虫害,由于容易用量过度,对食品安全及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应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
[0007]食用菌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式,为了保证食用菌的食用安全,化学药物防治手段不便大力推广,尽量以物理、生物防治方式为主。其中,物理防治方式包括诱杀预防,诱杀预防使用黑光灯照射作为诱杀手段,而黑光灯照射能够作为诱杀手段的原因是害虫普遍具有趋光性。黑光灯搭配洗衣粉水溶液能够有效对害虫进行杀灭,降低害虫的密度。粘虫板主要用于灭杀双翅目类害虫。针对害螨可使用饵料诱杀,即在出菇区放置一些糖醋液等,对螨虫进行诱杀。防虫网是避免害虫进入栽培区的有力手段,门窗等开放处最好设置防虫网,进出菇房更换衣物并随手将防虫网关好。
[0008]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5648475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食用菌新式菇房,其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新式菇房,包括通风管道、菇架、旋转导轨和安全门,通风管道安装在顶盖的上方,而顶盖的下方设置有照明灯管,顶盖的下方拐角处设置有空气交换机,且顶盖的下方还设置有保温壳体,照明灯管、空气交换机、加湿器和检测仪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该装置在底座的下方安装了万向自锁轮,可以随时的把食用菌菇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而且在底座的上方安装了旋转机构,这样就可以随时的调整食用菌菇房的朝向,但是该菇房照明灯管功能单一,菇房多个功能分成多个部件组装,空间利用率低,且各部件功能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辅助与利用,能量利用率低,因此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对菌菇的侵害。
[0009]菌类养殖过程中,病菌和虫害会对菌菇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绿霉在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因此保持这些过程的无菌操作以及防止污染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菌类接种过程也需要保持无菌的环境,紫外线杀菌是一种非常高效无污染的手段,此外,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育种可以选育拥有优良性状的菌菇。同时,由于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在25%左右,虫害的防治成为了食用菌品质与产量的决定因素。
[0010]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提出的装置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而产生吸力,并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所述风机第二端与所述滤光片通过转动轴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带动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
走所述滤光片因为转动而产生的热量。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灯体,所述第一灯体分为灯顶、灯芯与灯座,所述灯芯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至少能够发出诱虫光,以使所述灯芯能够吸引周围环境的趋光虫。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灯芯还设置有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至少能够发出紫外光,以对所述灯芯的紫外光照射的环境进行杀菌操作。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杀菌灯管底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用于在其第一侧吸收气体而产生吸力,并将吸收的气体从其第二侧释放以产生气流;滤光片(210),用于对穿过其中的光线进行滤光操作,其中,所述风机第二端与所述滤光片(210)通过转动轴(300)连接,以使得在转动轴(300)带动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第二端产生的气流能够带走所述滤光片(210)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体(100),所述第一灯体(100)分为灯顶(110)、灯芯(120)与灯座(130),所述灯芯(120)设置有诱虫灯管,所述诱虫灯管至少能够发出诱虫光,以使所述灯芯(120)能够吸引周围环境的趋光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芯(120)还设置有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至少能够发出紫外光,以对所述灯芯(120)的紫外光照射的环境进行杀菌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灯管底部连接有转动件(400),所述转动件(400)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以使所述杀菌灯管发出的紫外光拥有比固定的杀菌灯管更大的照射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灯管顶部连接有牵引件(500),所述牵引件(500)的牵拉方向与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转动件(400)的连接方向不小于180度,所述牵引件(500)能够对杀菌灯管顶部牵拉而使得所述杀菌灯管能够基于所述转动件(400)转动而改变所述杀菌灯管与所述第一灯体(100)之间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类养殖出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顶(110)与灯座(130)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杨其长李宗耕周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