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21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涉及混煤燃烧锅炉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构件和进料机构,所述基座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锅炉结构,所述基座构件的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套接连接的进料机构,所述基座构件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套接连接的净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在进料机构中,利用电动机驱动螺旋绞龙进行旋转输出,通过螺旋绞龙的旋转输出,既能将输出的煤进行充分的混合,又能够将煤稳定的输出到锅炉之中进行燃烧处理,增加锅炉运行的安全性,达到节约有限能源的目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提高机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混煤燃烧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

技术介绍

[0002]燃煤是锅炉运行的主要原料,根据锅炉的种类不同,对于燃煤的标准也不同,为了保证锅炉的运行效率,需要加强对燃煤的管理,提高燃煤质量,确保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燃烧混煤包括主动混烧和被动混烧,这主要是由于电站锅炉供煤不稳定而引起的,掺配煤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中、低热值煤与高热值煤混配,保证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和控制燃煤的灰分。
[0003]现有的混煤燃烧锅炉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非停及降负荷、环保超标,锅炉运行的安全性较差,而且具有燃烧效率低下等各类事件,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该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主要是利用在进料机构中,利用电动机驱动螺旋绞龙进行旋转输出,通过螺旋绞龙的旋转输出,既能将输出的煤进行充分的混合,又能够将煤稳定的输出到锅炉之中进行燃烧处理,增加锅炉运行的安全性,达到节约有限能源的目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提高机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包括基座构件和进料机构,所述基座构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锅炉结构,所述基座构件的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套接连接的进料机构,所述基座构件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套接连接的净气组件;
[0006]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混合舱、进煤口、电动机、螺旋绞龙、进料管、单向阀片,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基座构件的一端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侧设置有混合舱,且所述混合舱的顶侧设置有进煤口,所述混合舱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且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绞龙,所述螺旋绞龙的外侧设置有一端内侧安装单向阀片的进料管。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螺旋绞龙呈螺旋状构造,所述进料管与单向阀片呈单向输出结构,所述进料管与混合舱相互垂直。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基座构件包括固定基座、螺栓侧架、涵道板、螺栓基座和排灰阀管,所述固定基座的顶侧设置有螺栓侧架,且所述螺栓侧架的顶端内侧设置有涵道板,所述涵道板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座,所述涵道板的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排灰阀管。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锅炉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隔热瓦、底筛网、电动旋转座、钢条刷、顶置网、炉盖、锅盖、锅体、进水管、单向液阀和蒸汽管,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螺栓基座的顶侧,所述内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外壳体,且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多组环形分布
的隔热瓦,所述内壳体的内底侧设置有底筛网,且所述底筛网的顶侧设置有连接电动旋转座输出端的钢条刷,所述电动旋转座的顶侧设置有轴承连接的顶置网。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内壳体的顶侧设置有炉盖,且所述炉盖的内边侧设置有安装锅盖的锅体,所述锅盖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套接的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单向液阀,所述锅盖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套接的蒸汽管。
[00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净气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折弯舱、进气管、净化舱和排气口,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涵道板的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侧设置有套接进气管的折弯舱,且所述折弯舱的顶侧设置有净化舱,所述净化舱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在进料机构中,利用电动机驱动螺旋绞龙进行旋转输出,通过螺旋绞龙的旋转输出,既能将输出的煤进行充分的混合,又能够将煤稳定的输出到锅炉之中进行燃烧处理,增加锅炉运行的安全性,达到节约有限能源的目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充分提高燃烧效率,提高机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达到实际应用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锅炉结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进料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基座构件;101、固定基座;102、螺栓侧架;103、涵道板;104、螺栓基座;105、排灰阀管;2、锅炉结构;201、内壳体;202、外壳体;203、隔热瓦;204、底筛网;205、电动旋转座;206、钢条刷;207、顶置网;208、炉盖;209、锅盖;2010、锅体;2011、进水管;2012、单向液阀;2013、蒸汽管;3、进料机构;301、第一固定块;302、混合舱;303、进煤口;304、电动机;305、螺旋绞龙;306、进料管;307、单向阀片;4、净气组件;401、第二固定块;402、折弯舱;403、进气管;404、净化舱;405、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包括基座构件1和进料机构3,基座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锅炉结构2,基座构件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2套接连接的进料机构3,基座构件1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2套接连接的净气组件4;
[0021]进料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301、混合舱302、进煤口303、电动机304、螺旋绞龙305、进料管306、单向阀片307,第一固定块301设置在基座构件1的一端上方,第一固定块301的顶侧设置有混合舱302,且混合舱302的顶侧设置有进煤口303,混合舱302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304,且电动机304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绞龙305,螺旋绞龙305的外侧设置有一端内侧安装单向阀片307的进料管306。
[0022]螺旋绞龙305呈螺旋状构造,进料管306与单向阀片307呈单向输出结构,进料管306与混合舱302相互垂直。
[0023]本实施例中,当水体填充满时,通过将混合的煤从进煤口303输入到混合舱302,之后启动电动机304输出动力带动螺旋绞龙305进行转动,通过螺旋绞龙305的转动,让混合舱302之中的煤进行有效的搅拌,通过后的煤利用螺旋绞龙305的转动输入到进料管306之中,通过进料管306一端的单向阀片307挤出,使得混合煤通过进料管306一端下落到内壳体201与顶置网207之间。
[0024]基座构件1包括固定基座101、螺栓侧架102、涵道板103、螺栓基座104和排灰阀管105,固定基座10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侧架102,且螺栓侧架102的顶端内侧设置有涵道板103,涵道板103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座104,涵道板103的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排灰阀管105。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包括基座构件(1)和进料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锅炉结构(2),所述基座构件(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2)套接连接的进料机构(3),所述基座构件(1)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与锅炉结构(2)套接连接的净气组件(4);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301)、混合舱(302)、进煤口(303)、电动机(304)、螺旋绞龙(305)、进料管(306)、单向阀片(307),所述第一固定块(301)设置在基座构件(1)的一端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块(301)的顶侧设置有混合舱(302),且所述混合舱(302)的顶侧设置有进煤口(303),所述混合舱(302)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304),且所述电动机(304)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旋绞龙(305),所述螺旋绞龙(305)的外侧设置有一端内侧安装单向阀片(307)的进料管(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绞龙(305)呈螺旋状构造,所述进料管(306)与单向阀片(307)呈单向输出结构,所述进料管(306)与混合舱(302)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1)包括固定基座(101)、螺栓侧架(102)、涵道板(103)、螺栓基座(104)和排灰阀管(105),所述固定基座(101)的顶侧设置有螺栓侧架(102),且所述螺栓侧架(102)的顶端内侧设置有涵道板(103),所述涵道板(103)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基座(104),所述涵道板(103)的底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排灰阀管(1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混煤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军刘国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