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及负离子消毒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18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及负离子消毒盒,其中应用电路包括:充电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池及适配器电连接;电池保护模块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LED显示模块与MCU供电模块及主控模块电连接;负离子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及负离子端电连接;UV灯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及电池的正极电连接;MCU供电模块与适配器、电池的正极及主控模块电连接;检测模块与适配器、主控模块及电池的正极电连接。通过电池保护模块保护电池安全,并且通过检测模块对适配器、主控模块、电池进行检测,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LED显示模块进行工作状态指示,有利于用户直观的了解工作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及负离子消毒盒


[0001]本技术涉及应用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及负离子消毒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负离子消毒盒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的采用主控模块进行控制负离子控制模块控制用于输出负离子的电压、采用电池供电、采用充电模块给电池充电,功能比较简单,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及负离子消毒盒。
[0004]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所述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包括:所述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充电模块、电池保护模块、LED显示模块、负离子控制模块、UV灯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MCU供电模块;
[0005]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池及适配器电连接;
[0006]所述电池保护模块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0007]所述LED显示模块与所述MCU供电模块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0008]所述负离子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及负离子端电连接;
[0009]所述UV灯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及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0010]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适配器、所述电池的正极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0011]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适配器、所述主控模块及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NMOS管和第一NPN管;
[0013]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设置,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适配器的正极及所述适配器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适配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
[0014]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NMOS管的D极电连接,所述适配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
[0015]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6]所述第一NMOS管的S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
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0017]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N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PN管的C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PN管的B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PN管的E极均接地。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八电容、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电池保护芯片;
[0019]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DD脚电连接;
[0020]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SS脚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S极均接地;
[0021]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CO脚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DO脚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M脚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D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D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S极均接地。
[0022]进一步地,所述LED显示模块包括:第一LED灯、第二LED灯、第三LED灯、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0023]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之间;
[0024]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之间;
[0025]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之间;
[0026]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27]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28]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控制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二NPN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感和升压芯片;
[0029]所述第二NPN管的E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PN管的B极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PN管的C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D极电连接;
[0030]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S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升压芯片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
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31]所述升压芯片的GND脚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负离子端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IN脚、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0032]进一步地,所述UV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充电模块、电池保护模块、LED显示模块、负离子控制模块、UV灯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MCU供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池及适配器电连接;所述电池保护模块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LED显示模块与所述MCU供电模块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负离子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及负离子端电连接;所述UV灯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及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适配器、所述电池的正极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适配器、所述主控模块及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NMOS管和第一NPN管;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设置,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适配器的正极及所述适配器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适配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NMOS管的D极电连接,所述适配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S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N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PN管的C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PN管的B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PN管的E极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八电容、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DD脚电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SS脚及所述第二PMOS管的S极均接地;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CO脚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DO脚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VM脚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D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D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
述第一PMOS管的S极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模块包括:第一LED灯、第二LED灯、第三LED灯、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LED灯连接在所述MCU供电模块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控制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二NPN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感和升压芯片;所述第二NPN管的E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PN管的B极及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PN管的C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G极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D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S极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升压芯片的out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升压芯片的GND脚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负离子端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的IN脚、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离子消毒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UV灯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雪松曾添雄张越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阳邦兴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