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04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集装箱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包括置于箱体内部的箱体隔板,具有隔板部和媒介管道部。隔板部,其至少具有保温隔板层,风腔隔板层,设置于保温隔板层旁侧,开设有若干风口,风腔层,位于保温隔板层和风腔隔板层之间;媒介管道部,设置于风腔层中,媒介管道部可连接媒介循环组件,且媒介循环组件位于风腔层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冷却效果,将液冷和气冷进行结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冷却方式的组合。在电池安置仓中采用气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同时实现了液冷管路与电池安置仓的隔离,降低了管路损坏影响电池安置仓内部设备的风险。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电池安置仓进行分区控温,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降低了能耗。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集装箱装备
,尤其涉及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集装箱的用途也被更多的开发。现在的集装箱不仅可以作为货物存储运输媒介,还可作为设备的容纳箱体。
[0003]储能集装箱是在箱体内放置多组可反复充放电的电池组,达到储存与输出电能的目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不仅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现有储能箱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风冷和液体冷却,风冷是通过风机向箱体内吹风,加速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是风冷只能将箱内温度降至室外温度,在夏季等炎热天气,室外温度较高,箱体内仍然会处于较高温度;现有液体冷却是将细小的冷却液管道铺设在电池表面附近,通过管道内冷却液循环带走电池表面热量,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复杂的管道,成本高,且冷却液泄漏时会流向电池组,造成短接,漏电等危险因素
[0004]同时,目前箱内冷却系统需要单独布置管道,不利于形成完整连续的安装空间供电池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包括置于箱体内部的箱体隔板,具有
[0007]隔板部,其至少具有
[0008]保温隔板层,
[0009]风腔隔板层,设置于所述保温隔板层旁侧,开设有若干风口,
[0010]风腔层,位于所述保温隔板层和风腔隔板层之间;和
[0011]媒介管道部,设置于所述风腔层中,所述媒介管道部可连接媒介循环组件,且所述媒介循环组件位于所述风腔层外部。
[0012]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箱体隔板还具有
[0013]风道分叉部,设置于所述风腔隔板层外壁,且通过所述风口与所述风腔层连通。
[0014]在一些方式中,所述风道分叉部设有风道分叉部风口和/或风道分叉部侧风口。
[0015]在一些方式中,所述风道分叉部罩设于所述风口。
[0016]在一些方式中,所述风腔层、风口、风道分叉部之间通过回风装置进行回风循环。
[0017]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媒介管道部盘设于所述风腔层中。
[0018]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媒介循环组件为冷媒循环装置,所述风腔层连通设有风冷循环组件。
[0019]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箱体隔板设置于箱体中部,所述保温隔板层两侧均设有风腔层。
[0020]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保温隔板层连接。
[0021]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箱体中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安置仓,任一所述电池安置仓均与至少一个风腔层连通。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提高了冷却效果,将液冷和气冷进行结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冷却方式的组合。在电池安置仓中采用气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同时实现了液冷管路与电池安置仓的隔离,降低了管路损坏影响电池安置仓内部设备的风险。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电池安置仓进行分区控温,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使用状态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隔板部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箱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00箱体隔板,111保温隔板层,112风腔隔板层,113风腔层,1130风口,120媒介管道部,130风道分叉部,131风道分叉部风口,140保温层,200电池安置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2]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如图1中所示,包括置于箱体内部的箱体隔板100,箱体内的电子设备位于箱体隔板100旁,箱体隔板100具有隔板部110和媒介管道部120。
[0033]隔板部110,其至少具有
[0034]保温隔板层111,
[0035]风腔隔板层112,设置于所述保温隔板层111旁侧,开设有若干风口1130,
[0036]风腔层113,位于所述保温隔板层111和风腔隔板层112之间,在实施时可直接将保温隔板层111和风腔隔板层112之间的间隔作为风腔;
[0037]箱体隔板100还具有
[0038]媒介管道部120,设置于所述风腔层113中,所述媒介管道部120可连接媒介循环组件,且所述媒介循环组件位于所述风腔层113外部。通过媒介循环组件可将媒介管道部120中媒介导出进行换热,然后将处理后的媒介循环导入风腔层113中的媒介管道部120内。冷却管道集成在风道内,不与电池组空间接触,发生冷却液泄漏时,冷却液隔离在风道内部,避免了对电池的影响。
[0039]媒介管道部120中液媒的流动和风腔层113中气媒的流动可以分别进行控制。箱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仅开启风机,实现箱体内外空气循环带走热量,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开启冷却管道循环,输入风通过开启冷却管道冷却后进入箱内,使箱内温度低于外部环境温度,在高温天气仍然能有有效降低箱内温度。
[0040]由此形成气体和液体双循环换热通路,其中液体循环通路位于气腔内,使得液体
循环管路与集装箱内部设备隔离,避免了管道的损坏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
[0041]当前述机构设施的目的在于对箱体内部进行降温时,所述媒介循环组件为冷媒循环装置,所述风腔层连通设有风冷循环组件。可通过风冷循环组件将风腔层113中的气体导出,进行热交换,然后将降温后的气体重新输入风腔层113中;或,将风腔层113中的热气抽出,直接输入温度较低的气体。还可在风腔层113和电池安置仓200之间设置一个循环气路,电池安置仓200热量被气体传导至风腔层113中,然后通过媒介管道部120导出至箱体外部。
[0042]为了使得换热的效果更好,如图4中所示,所述箱体隔板100还具有
[0043]风道分叉部130,设置于所述风腔隔板层112外壁,且通过所述风口1130与所述风腔层113连通。风道分叉部130从隔板部110的各个部分分叉开,更多的设置在箱体内腔中,提高了分路循环的通道数量。
[0044]所述风道分叉部130设有风道分叉部风口131和/或风道分叉部侧风口132。可以针对风道分叉部130端部和旁侧的电子设备(比如电池)更好的进行热交换。
[0045]在实施过程中,任一所述风腔层113还可均至少包括两个风腔层内腔体,任一风口1130至少与两个风腔层内腔体连通。且两个风腔层内腔体均与风循环组件连通,由此可以实现一个内腔体出风,一个内腔体进风。
[0046]为了更好的控制风路,所述风道分叉部130罩设于所述风口1130。使得从风口1130流动的气体最终经过风道分叉部130的风口流动。
[0047]所述风腔层113、风口1130、风道分叉部130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箱体内部的箱体隔板(100),具有隔板部(110),其至少具有保温隔板层(111),风腔隔板层(112),设置于所述保温隔板层(111)旁侧,开设有若干风口(1130),风腔层(113),位于所述保温隔板层(111)和风腔隔板层(112)之间;和媒介管道部(120),设置于所述风腔层(113)中,所述媒介管道部(120)可连接媒介循环组件,且所述媒介循环组件位于所述风腔层(113)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隔板(100)还具有风道分叉部(130),设置于所述风腔隔板层(112)外壁,且通过所述风口(1130)与所述风腔层(1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叉部(130)设有风道分叉部风口(131)和/或风道分叉部侧风口(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控温热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叉部(130)罩设于所述风口(1130);任一所述风腔层(113)至少包括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华朱毅蔡晓燕刘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