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包括换卷装置主体,换卷装置主体包括:输送部,输送部用于传送卷带筒;换筒器,换筒器包括转杆,转杆的输入端上设有动力端,动力端设置于换卷装置主体内部,转杆上垂直连接有可随转杆转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靠近卷带筒传送部的输出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带筒夹手;卷制器,卷制器包括位于卷带筒夹手两侧的左右伸缩部;传送带用于输送成品卷带;当卷带筒夹手随连接杆转动至左伸缩部和右伸缩部之间时,左右伸缩部对卷带筒夹手上的卷带筒进行加持;换卷装置主体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动力端和卷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换筒器、卷制器以及控制器的配合,实现自动换卷无缝衔接加工,取代人工换卷的步骤。人工换卷的步骤。人工换卷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打包带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打包带别名捆扎带。包装用打包带系以聚乙烯、聚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材料。
[0003]该打包带制作时,经过挤出机挤出、水箱冷却、烘箱烘干、压花机压花,最后由卷带机进行绕卷。
[0004]现有的打包带加工成卷后,由于现有的打包带成卷装置不具有自动换卷功能,需要人工将加工成卷的打包带自机器上进行拆卸搬运,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去搬运,同时还需工人值守,费时费力,从而影响到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综上所述,为优化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现提出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包括换卷装置主体,其中,换卷装置主体包括:
[0007]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用于传送卷带筒;
[0008]换筒器,所述换筒器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输入端上设有动力端,该动力端设置于换卷装置主体内部,同时所述转杆上垂直连接有可随转杆转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靠近卷带筒传送部的输出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带筒夹手;
[0009]卷制器,所述卷制器包括位于卷带筒夹手两侧的左伸缩部和右伸缩部;
[0010]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输送成品卷带;
[0011]其中,当卷带筒夹手随连接杆转动至左伸缩部和右伸缩部之间时,所述左伸缩部和右伸缩部对卷带筒夹手上的卷带筒进行加持;
[0012]此外,所述换卷装置主体上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动力端和卷制器电性连接。
[0013]其中,转杆可顺时针旋转,且所述转杆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
。
[0014]其中,卷带筒夹手呈半筒状,且卷带筒夹手的直径大于卷带筒的直径。
[0015]其中,于所述传送带一侧在卷制器下方设有弧形坡,在所述传送带的另一侧设有护挡。
[0016]其中,左伸缩部和右伸缩部的形状与卷带筒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8]通过换筒器和卷制器以及控制器的配合,实现自动换卷无缝衔接加工,取代了人工换卷的步骤,有效节省了加工时间;同时在传送带的作用下更容易对成品卷带进行传送和收集,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并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人工去干预机器,只需要定期去收集,就避免产品堆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换筒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4为卷制器的剖面图。
[0023]附图标记:换卷装置主体100,输送部101;换筒器200,转杆201,连接杆202,卷带筒夹手203,动力端204;卷制器300,左伸缩部301,右伸缩部302;传送带400,弧形坡401,护挡402;控制单元500;卷带筒a,成品卷带a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为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包括换卷装置主体100,其中,换卷装置主体100包括:输送部101,换筒器200,卷制器300,传送带400以及控制单元500。
[0026]本技术实施例如下
[0027]参考图1
‑
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所述输送部101用于传送卷带筒a;所述换筒器200包括转杆201,所述转杆201的输入端上设有动力端204,该动力端204设置于换卷装置主体100内部,同时所述转杆201上垂直连接有可随转杆201转动的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的端部靠近卷带筒输送部101的输出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带筒夹手203;所述卷制器300包括位于卷带筒夹手203两侧的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所述传送带400用于输送成品卷带a1;其中,当卷带筒夹手302随连接杆202转动至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之间时,所述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对卷带筒夹手203上的卷带筒a进行加持;
[0028]此外,所述换卷装置主体100上设置有控制单元500,所述控制单元500分别与动力端204和卷制器300电性连接。
[0029]在本实施例中,转杆201可顺时针旋转,且所述转杆201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
。
[0030]在本实施例中,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的形状与卷带筒a的内壁形状相匹配。
[0031]在本实施例中,卷带筒夹手302与输送部101的输出口处于同一水平线,使得输送部101可顺利的将卷带筒a传送至卷带筒夹手302上,此时,控制单元500控制动力端204工作,使得连接于动力端204上的转杆201发生90
°
转动,连接杆202以及连接杆202端部的卷带筒夹手302随着转杆201发生90
°
转动,并且卷带筒夹手302上的卷带筒a恰好置于卷制器300的左右伸缩部之间,同时,控制单元500控制卷制器300工作,卷制器300上的左右伸缩部分别至卷带筒a的两端伸入并对卷带筒a进行固定,而换筒器200发生逆时针旋转90
°
进行复位,然后进行卷制动作,当卷制完成后,成品卷带a1被卷制器300松开,成品卷带a1掉落至传送带400上,进行传送收集,随后控制单元500控制输送部101将下一个卷带筒a输送至换筒器200上,换筒器200发生顺时针90
°
旋转,进行换筒卷制,通过换筒器200和卷制器300以及控制器500的配合,实现自动换卷无缝衔接加工,取代了人工换卷的步骤,有效节省了加工
时间;同时在传送带400的作用下更容易对成品卷带a1进行传送和收集,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并节省了人力。
[0032]具体的,参考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卷带筒夹手203呈半筒状,且卷带筒夹手203的直径略大于卷带筒a的直径,使得卷带筒a可以恰好适当的被卡接于卷带筒夹手203中。
[0033]作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所示,于所述传送带400一侧在卷制器300下方设有弧形坡401,在所述传送带400的另一侧设有护挡402。
[0034]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坡401可以引导成品卷带a1滚落至传送带400上,同时配合护挡402,使得成品卷带a1不会滚落至传送带400以外。
[0035]在本实施例中,护挡402可设置为直立状或者弧形状。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包带自动换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卷装置主体(100),其中,换卷装置主体(100)包括:输送部(101),所述输送部(101)用于传送卷带筒(a);换筒器(200),所述换筒器(200)包括转杆(201),所述转杆(201)的输入端上设有动力端(204),该动力端(204)设置于换卷装置主体(100)内部,同时所述转杆(201)上垂直连接有可随转杆(201)转动的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的端部靠近卷带筒输送部(101)的输出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卷带筒夹手(203);卷制器(300),所述卷制器(300)包括位于卷带筒夹手(203)两侧的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传送带(400),所述传送带(400)用于输送成品卷带(a1);其中,当卷带筒夹手(203)随连接杆(202)转动至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之间时,所述左伸缩部(301)和右伸缩部(302)对卷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剑,泮俊,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唯德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