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以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三元正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随着锂离子的脱出,材料内部应力累积会导致颗粒产生各向异性的体积变化而形成微裂纹,造成材料稳定性下降。将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成类单晶型颗粒,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和压实密度,在经过多次循环后,仍可以避免一次粒子界面的粉化,从而提升材料性能。而三元前驱体的性质对于正极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前驱体的粒径形貌会直接影响到正极材料形貌,单晶型正极材料的合成通常选用小粒径前驱体,因为小粒径前驱体固相反应活性更高,更易生长为单晶形貌。然而小粒径前驱体由于生长时间短,形貌粒径不可控;且由于粒径小,颗粒易于团聚,导致形貌均一性变差,影响材料的振实密度和理化性能。
[0003]有报道的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保护气的通气位置,利用气泡抑制前驱体颗粒的碰撞团聚,增大循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镍钴锰氢氧化物,外形呈颗粒状,且颗粒主体是由沿c轴堆叠生长的叠片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5~3.2μm,振实密度为1.75~2.05g/cm3。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硬质微球与水混合得到底液,所述硬质微球为邵氏硬度50~90HD的非金属微球,且不溶于强碱溶液和50~80℃的热水,所述硬质微球呈圆球形,平均粒度为300~800μm,密度大于1.00g/cm3、小于2.00g/cm3;将镍钴锰混合盐溶液和沉淀剂、络合剂并流加入所述底液中,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化学共沉淀反应;将反应后的物料过筛以除去大粒径的硬质微球,将剩余的固体物料洗涤、干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液中所述硬质微球的体积占比为25%~7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0.5~11.4,氨浓度为2~20g/L。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钴锰三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李娜,张锦涛,孙艳,王利华,吕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