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伟国专利>正文

电发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95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发热丝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并向外散发热量的电发热管。它包括发热丝、管座、引线端和管体,发热丝贯穿管体和管座后与引线端连接,管座设在管体两端部并和管体紧密配合,所述管体表面设有金属反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减小反射罩面积或取消反射罩的目的同时又能提高加热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发热丝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并向外散发热量 的电发热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发热管无论是金属管还是石英管或光波管一般由管体、发热 丝、管座和引线端组成,通过管体中心的发热丝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并 向以发热管为中心的四周传递热量,在这种背景下使用的电器产品如电暖 器、微波炉等都会利用发热管的一面(正面)释放热能来达到加热的目 的,对于另一面(反面)由于整机温升限制,需要在反面安装带反射功能 的发射罩或反射片以达到降低反面温度的效果,这种通过安装反射罩的方 式不仅降低发热管的加热效果还增加了整机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通过反射罩反射发热管反面热量 的方法,提供一种自身能反射热量的电发热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发热管管体内表面 或外表面通过电镀或其他的生产工艺覆盖一层金属,该层金属可以采用铝 或镍等具有反射热量功能的金属,把这层金属所在的面作为发热管的反 面,金属层作为反射罩,发热丝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金属层反射。上述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所迷金属反射层设在 管体内表面或外表面。所述金属反射层履盖范围为管体表面积的1/5-4/5。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减小反射罩面积或取消反射罩的目 的同时又能提高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碳纤维发热管,包括管体1、碳纤维发热丝2、镍金属反射层3、管座4和引线端5组成,反射层3覆盖在管体1的 内表面,约占管体表面积的1/3,发热丝2贯穿管体1和管座4后与引线端 5连接,管座4固定在管体l的两端部,引线端5对外电连接,发热丝2产 生热量并向外传递, 一部分热量在反射层3表面进行发射,所以在反射层3 所在的管体表面温度比没有反射层3的管体表面温度^f艮多。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金属层3位于管体1的 夕卜表面。实施例3,如图3所示, 一种光波发热管,与实施例l相比所不同是 发热丝7为光波管发热丝,管体6为光波管管体。实施例4,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三相比所不同的晃良射层3位于管体 6的外表面。通过以上实施例可知,反射层无论是设在管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均属于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即使在管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同时设反射层,也 属于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反射层可以呈条状、环状或其它形状。权利要求1、一种电发热管,包括发热丝、管座、引线端和管体,发热丝贯穿管体和管座后与引线端连接,管座设在管体两端部并和管体紧密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表面设有金属反射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层 设在管体内表面或外表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 射层履盖范围为管体表面积的1/5-4/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发热丝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热量并向外散发热量的电发热管。它包括发热丝、管座、引线端和管体,发热丝贯穿管体和管座后与引线端连接,管座设在管体两端部并和管体紧密配合,所述管体表面设有金属反射层。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减小反射罩面积或取消反射罩的目的同时又能提高加热效果。文档编号H05B3/42GK201131065SQ200720188670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梁伟国 申请人:梁伟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发热管,包括发热丝、管座、引线端和管体,发热丝贯穿管体和管座后与引线端连接,管座设在管体两端部并和管体紧密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表面设有金属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梁伟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