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78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上设有插块,第二墙体上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第二墙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滑动连接有活塞一和活塞二,活塞一、活塞二上分别固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二,活塞杆一远离活塞一的一端位于插槽且用于与插块接触,活塞一、活塞二分别与第一空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二,插块上设有供活塞杆二插入的限位孔,第二墙体上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气孔和用于封闭开合气孔的紧闭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墙体因采用螺丝固定而存在固定效果不佳、破坏墙体的问题。破坏墙体的问题。破坏墙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了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3]现有的装配式房屋,墙体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螺丝将每块板材进行固定,在位置上不能产生偏差,否则就会导致墙体出现歪曲,若是将螺丝拆除掉在进行重新固定又会导致墙面上出现螺丝孔的问题,而且会对板材的表面造成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装配式墙体因采用螺丝固定而存在固定效果不佳、破坏墙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墙体上设有插块,第二墙体上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第二墙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滑动连接有活塞一和活塞二,活塞一、活塞二上分别固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二,活塞杆一远离活塞一的一端位于插槽且用于与插块接触,活塞一、活塞二分别与第一空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二,插块上设有供活塞杆二插入的限位孔,第二墙体上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气孔和用于封闭开合气孔的紧闭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组装时固定第二墙体,推动第一墙体,推动过程中使插块对准插槽,以保证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齐。通过插块插入到插槽中,与活塞杆一接触并推动活塞杆一,活塞杆一将带动活塞一在第一空腔内滑动,活塞一滑动的过程中将使第一空腔内气压发生变化,活塞二将受到气压作用,待插块滑动至限位孔与活塞杆二对齐时,活塞二将推动活塞杆二插入到限位孔内,以此来固定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过程中弹簧一和弹簧二均发生弹性形变。拆除时通过打开封闭件使第一空腔通过气孔与外界连通,第一空腔内的气压恢复,失去气压作用,活塞二将在弹簧二的作用下反向滑动,并带动活塞杆二反向滑动至与限位孔分离,限位固定作用消失,此时只需拉出第二墙体即可,而且过程中还有弹簧一推动活塞一,活塞一将带动活塞杆一助力推离第二墙体。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1、通过插块与插槽的对应,使组装时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能够很好地对齐,并且通过插块插入到插槽内能够达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防止墙体出现扭曲而影响房屋的整体稳定。此外,可根据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在实际过程中的尺寸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插块与插槽,以达到最佳的拼接固定效果。
[0010]2、在推动第一墙体的过程中,利用插块推动活塞杆一,利用空气具有一定压缩性,
通过第一空腔内气压变化使活塞杆二插入限位孔,以此来达到固定墙体的效果,与现有的通过螺钉固定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固定墙体的效果,还不会破坏墙体,而且是可逆的,即墙体之间是可以拆卸的,能够便于后期维修或者更换;此外,整个过程仅需外力推动第一墙体,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即可通过一系列联动实现对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进行固定,简化了组装的工序,降低了劳动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空腔呈包围插槽设置,每个插槽对应有两个活塞杆二,两个活塞杆二呈对称设置,限位孔呈竖向设置。利用第一空腔对插槽呈包围式设置,既能够通过插块与活塞杆一接触并推动,同时通过活塞杆一的滑动使第一空腔内气压发生变化,两个活塞二将受到气压作用,待插块滑动至限位孔与活塞杆二对齐时,两个活塞二将推动活塞杆二同时插入到限位孔内,通过多重限位对插块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墙体拼接后的稳定性。
[0012]进一步,所述活塞杆二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为空心杆,且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内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内设有A胶,所述第二气囊内设有B胶,所述活动杆内设有用于刺破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刺针。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墙体是需要进行方便拆卸的,但是如果当地发生大风、地震等恶劣环境,需要强化墙体的强度,则拆卸就不是第一需求。此时,大风或者地震等导致的振动会驱使活动杆来回移动,进而刺破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这样A胶和B胶混合,填补墙体的缝隙,将墙体粘在一起,强化墙体的强度。
[0013]进一步,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设有出液孔。一部分混合的A胶和B胶可以从出液孔流出,使得胶水的作用范围更广,稳定效果更好。
[0014]进一步,所述插块端部呈楔形设置,活塞杆一的端部呈与插块配合的楔形设置,插块内设有与限位孔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三,活塞三与插块之间连接有弹簧三,活塞三上固接有活塞杆三,插槽内还设有供活塞杆三插入的插孔。
[0015]当插块向插槽插入的过程中,通过插块的楔形端部与活塞杆一的楔形端部相抵,并推动活塞杆一滑动,活塞杆一带动活塞一滑动,由于活塞杆二还未与限位孔对齐,因此活塞一滑动时第一空腔内气压将增大,当活塞杆二与限位孔对齐时,活塞杆二将随活塞二在第一空腔气压作用下快速滑动插入到限位孔中,固定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在活塞杆二插入限位孔的过程中,将限位孔内的气体推入到第二空腔中,第二空腔内气压将通过活塞三推动活塞杆三插入插孔内,达到二次固定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效果;通过插块插入插槽这一过程,利用活塞杆二插入限位孔、活塞杆三插入插孔,达到了对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双重固定,有效地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所述每个插槽对应有两个第一空腔,两个第一空腔在插槽两侧呈对称设置,限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孔在第二空腔两侧呈对称设置。通过多方向、多重限位对插块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墙体拼接后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所述活塞杆三上设有通孔三,第二墙体上设有与插孔连通的通孔四,当活塞杆三插入插孔后通孔三与通孔四连通。通过通孔三和通孔四的设置,可利用两者是否对齐来判断活塞杆三是否有效地插入到了插孔中,以达到有效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未拼接时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19]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已拼接后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在C处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未拼接时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在B处的放大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已拼接后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在D处的放大图。
[0026]图9为图1中活塞杆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插块3、插槽4、第一空腔5、活塞一6、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墙体上设有插块,第二墙体上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第二墙体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滑动连接有活塞一和活塞二,活塞一、活塞二上分别固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二,活塞杆一远离活塞一的一端位于插槽且用于与插块接触,活塞一、活塞二分别与第一空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二,插块上设有供活塞杆二插入的限位孔,第二墙体上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气孔和用于封闭开合气孔的紧闭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呈包围插槽设置,每个插槽对应有两个活塞杆二,两个活塞杆二呈对称设置,限位孔呈竖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式装配式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二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为空心杆,且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内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内设有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国胜马小永陶晶晶程伟伟袁锋李世杰王守栋李家珍向新宇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冶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