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30激动剂G-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74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GPR30激动剂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抑郁治疗药物研制
,具体涉及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全球约有3亿人受抑郁症的困扰,根据我国最新的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我国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是6.8%,然而,在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9.5%进行过治疗,甚至仅有0.5%得到了充分治疗(Lu et al.2021)。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学习、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及家庭负担,甚至可导致患者自杀,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Kitanaka,Ecks,and Wu 2021)。
[0003]抑郁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具有更多抑郁症风险因子,育龄期女性MDD患病率是同龄男性的2倍以上(Bangasser and Cuarenta 2021)。不同性别患者的抑郁表现也存在明显不同,女性抑郁患者更易表现出焦虑,妄想等症状,男性患者的迟滞,反社会人格等症状更为突出。虽然社会心理及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可能是女性抑郁的重要诱因,但是生物学因素也不容忽视,育龄期女性的特点是体内存在性激素显著波动,女性在这些性激素显著波动期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例如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产前/产后抑郁症、围绝经期抑郁症等(Dwyer et al.2020),这使得女性抑郁诊疗更加复杂多变。另一方面,性别因素也是影响抗抑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女性抑郁患者服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的应答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且SSRI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SSRI单独治疗(Williams and Trainor 2018)。这一系列的差异可能与女性神经内分泌、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质等因素相关。
[0004]近年来,雌激素膜受体GPR30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主要位于细胞的膜结构上,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该效应不依赖核转录,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激活细胞内的多种激酶,引起效应细胞反应。GPR30分布于海马、杏仁核以及皮层等多个与情感调控相关的脑区,其组织分布特征提示GPR30可能参与抑郁症等情感类疾病的调控(Erlietal.2020)。在神经干细胞可高表达GPR30,适量的雌激素可上调p

ERK1/2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Zhangetal.2019)。卵巢切除的雌性神经疼痛模型小鼠杏仁核中GPR30水平显著降低,并伴有抑郁样行为改变,通过注射GPR30的激动剂G

1后,能有效改善小鼠抑郁行为,表明啮齿动物的痛觉和抑郁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杏仁核中的雌激素通过GPR30的启动信号调节的(Tongta,Daendee,andKalandakanond

Thongsong2022)。雌激素受体GPR30在女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但目前GPR30在抑郁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0005]女性患者相较男性,在诊疗上更加困难,女性往往有更多的症状,症状严重程度更高,主观痛苦更多。目前世界各地的MDD诊断和治疗指南所述的抗抑郁药并没有真正考虑性别差异,三环类抗抑郁药对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存在争议,甚至对绝经前后妇女的疗效似乎也有所不同,并且服用该药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报告了更多的药物相关副作用
(Herzogetal.2019)。另一方面性激素与抑郁药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女性性激素会影响许多抗抑郁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可能对女性患者更有效,而三环类抗抑郁药和氯胺酮更适合男性(Seney,Glausier,and Sibille2022)。尽管如此,抑郁症女性患者的相关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关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仍无普遍共识。
[0006]女性抑郁症不同的病理表现出其发病率、症状和转归的性别差异,需要采取性别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更全面的为女性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治疗女性抑郁焦虑,经验证,具有明显的效果;
[0008]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
[0010]优选的,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可上调p

ERK1/2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
[0011]优选的,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给药浓度为
[0012]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注射液、片剂、胶囊剂、酒剂、口服液、丸剂。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提出利用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作为对女性抑郁焦虑症的治疗药物,经过动物实验验证,有明确的作用;为女性抑郁焦虑症的改善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向和药物。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悬尾实验行为学结果柱状图;
[0017]图2是强迫游泳结果柱状图;
[0018]图3是旷场行为学结果柱状图;
[0019]图4是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结果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
[0023]优选的,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可上调p

ERK1/2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
[0024]优选的,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给药浓度为
[0025]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注射液、片剂、胶囊剂、酒剂、口服液、丸剂。
[0026]实施例2
[0027]研究方法
[0028]8周龄雌性C57BL/6L小鼠随机分为3组,四组,包括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10只)、三组雌激素受体激动剂G1组(每组n=10只)。给药浓度:三组分别为和每组进行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在女性抗抑郁焦虑药物研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

1可上调p

ERK1/2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希邓冯莉赵滢张鸿娟段勇单斌李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