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均温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68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均温板折叠可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密闭腔体,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沿第一方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包括柔性段及连接于柔性段两端的传热段,密闭腔体贯穿柔性段和传热段;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交界面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内具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来自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传递的热量后,蒸发形成蒸汽并在密闭腔体内流动,蒸汽遇冷冷凝后被毛细结构重吸收。构重吸收。构重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均温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轻薄化,同时为了持续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折叠屏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电子产品轻薄化的需求,而且具有大尺寸屏幕显示及便于携带的优点。
[0003]在电子产品的更高性能和更优显示效果为核心指标的研发与生产导向下,电子产品自身的能耗及发热功率也随着不断增高。同时,一般折叠屏电子设备的芯片往往集中设置在电子设备一侧。由此,为了提高电子设备折叠屏上可散热面积的利用率,需提升电子设备单侧热量向整个折叠屏幕传导热量的效率,以综合加强整体的散热效率。
[0004]目前,通常采用热管或均温板来对电子设备散热,二者均通过接触热传导的方式实现电子设备的散热,而相较于热管的一维线性热传导方式,均温板可实现二维面上的热传导,传热效率更高,然而,现有的均温板无法兼顾折叠可靠性和高导热性的需求,存在弯曲性能不足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均温板在电子折叠屏上的应用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均温板折叠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均温板,用于提高均温板的弯折性能并保证其传热能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密闭腔体;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包括柔性段及连接于柔性段两端的传热段,所述密闭腔体贯穿所述柔性段和所述传热段;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交界面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内具有冷却介质;
[0008]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传递的热量后,蒸发形成蒸汽并在所述密闭腔体内流动,所述蒸汽遇冷冷凝后被所述毛细结构重吸收。
[000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通过将毛细结构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交界面,即设置于均温板的中性面;使得均温板被折叠时,即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柔性段实现弯折功能时,位于均温板中性面的毛细结构能够降低自身于密闭腔体内所受应力,从而显著减少变形量,进而提高毛细结构的可折叠次数,提高均温板的弯折性能,并延长毛细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此外,当热源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表面接触时,接触面所在一侧为蒸发侧,热量通过蒸发侧传导至毛细结构内的冷却介质,此时密闭腔体内部气压相比于外界为负压,冷却介质吸收来自蒸发侧传递的热量后,蒸发形成蒸汽并在密闭腔体内流动,蒸汽遇冷冷凝,如蒸汽流动至板体侧壁或对侧内壁时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凝液被毛细结构重新吸收,从而能够继续用
于对热源的散热冷却,进而通过上述过程与热源不断换热,实现良好均温效果。
[0011]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毛细结构为编织铜网、泡沫金属、多孔纤维和丝束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在所述柔性段内,沿第二方向所述毛细结构的两侧相对设有密封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13]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密封层内设有波纹结构件,所述波纹结构件包括U形波纹管或V形波纹管。
[0014]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U形波纹管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U形段;或,
[0015]所述V形波纹管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V形段。
[0016]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密封层外还设置有聚合物层。
[0017]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聚合物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完全覆盖所述传热段,或,所述聚合物层沿所述第一方向部分覆盖所述传热段。
[0018]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板体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表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
[0019]在上述可折叠均温板中,可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段内且位于所述毛细结构和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传热段内且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毛细结构两侧。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的爆炸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聚合物层完全覆盖传热段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聚合物层完全覆盖传热段时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聚合物层部分覆盖传热段时的结构侧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聚合物层部分覆盖传热段时的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的折叠状态侧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密封层内U形及V形波纹结构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第一板体;2

第二板体;3

毛细吸液芯;4

柔性段;5

传热段;6

第一支撑柱;7

第二支撑柱;8

密封层;9

聚合物层;10

U形波纹管;11

V形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在相关技术中,均温板在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兴起,均温板的弯折性能无法较好地满足折叠屏的应用需要,存在折叠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均温板的传热性能受制于其外壳材料的传热能力,均温板的外壳材质一般为金属,金属材质虽然具备较好的热传导和均温性能,但是,在多次弯折后容易在材料内部,尤其是弯折区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致使结构失稳,亟需兼顾折叠可靠性和高导热性的均温板结构设计。
[003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均温板,通过将毛细结构设置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交界面,即设置于均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有密闭腔体;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包括柔性段及连接于柔性段两端的传热段,所述密闭腔体贯穿所述柔性段和所述传热段;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交界面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内具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传递的热量后,蒸发形成蒸汽并在所述密闭腔体内流动,所述蒸汽遇冷冷凝后被所述毛细结构重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编织铜网、泡沫金属、多孔纤维和丝束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段内,沿第二方向所述毛细结构的两侧相对设有密封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内设有波纹结构件,所述波纹结构件包括U形波纹管或V形波纹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易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